循证护理在开腹手术围术期35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enboss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围术期循證护理对普外科开腹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围术期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康复。
  【关键词】 围术期;循证护理;普外科;开腹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6-0153-02
  在医院普外科室中,开腹手术是最为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之一[1],患者的治疗效果一方面为与临床医师手术水平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与围术期对患者采用的护理方法也密不可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革,循证护理也逐渐应用在临床护理之中,但对于循证护理的基本方法以及基本理论很多医护人员尚不了解。笔者选取70例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分组后对其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及循证护理,旨在探讨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采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2.1±4.5)岁;其中5例为肝脏手术、10例为胃部手术,14例为胆囊手术,6例为阑尾手术。干预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4.4±6.3)岁;其中6例为肝脏手术、11例为胃部手术,13例为胆囊手术,5例为阑尾手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包括:①体位护理。术后患者体位以半卧位为主,但护理人员应将患者半卧位与其他卧位进行短时间交替更换,从而降低患者伤口的疼痛程度;②术后疼痛护理。开腹手术对患者的身体创伤较大,术后疼痛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容易导致并发症出现,因此护理人员用通过聊天或指导患者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疼痛。③术后恢复锻炼。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具体如下:①护理前,需要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和支持,同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整个循证护理中的合作及注意事项。②循证护理实施过程中,首先在医院内部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并对其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使她们先掌握循证护理的基本步骤以及方法,并定期进行讨论分析。③在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循证护理后,制定科学合理的循证护理表格,针对患者术后情况,选择明确的护理路径。④收集整理临床中循证护理的相关资料以及研究结果。⑤制定合理的临床循证护理路径,并按照程序进行实施。⑥在临床循证护理路径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修改。⑦总结整理普外科开腹手术采用临床循证护理路径的方法及优点,并将其进行推广应用。在整个循证护理实施过程中,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于其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危险,应做好护理应对措施,充分发挥围术期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的优势,使护理效果发挥最佳,促进患者围术期的康复,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将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②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③使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护理满意度。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疼痛严重程度根据NRS疼痛评分标准[2]进行评分,分为3个等级。I级:疼痛比较轻微,能够忍受;Ⅱ级:疼痛能够忍受,但疼痛影响了睡眠质量;Ⅲ级:疼痛严重甚至出现剧烈难忍。疼痛程度=等级例数/总例数×100%。②两组患者出院时,均分发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住院期间的护理情况进行评价。调查表包括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护理态度、预见或创新性护理表现四个项目。每个项目25分,总分100分,患者根据客观事实给以每项5~25分内的评分。满意程度设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级。评分大于80分,为非常满意;评分在60~80分之间,为满意;评分小于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对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干预组第Ⅲ级疼痛程度占比为20%,明显优于对照组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组护理满意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7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对比 对照组10例出现恶心呕吐,8例出现腹痛腹胀,3例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0.0%(21/35);干预组7例出现恶心呕吐,4例出现腹痛腹胀,1例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4.3%(12/3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干预组住院平均时间为(12.54±3.21)d,明显短于对照组(19.78±5.6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循证医学之一,其制定护理路径的主要依据是患者临床证据[4]。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包括患者的价值观和知情选择、系统评价的外部研究证据、决策者个人的经验和专业技能,三个要素缺一不可[3]。在临床证据的前提下,医护人员根据自己临床护理经验及技术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在围术期的切实需求,从而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使护理效果达到最佳,促进患者的康复,从而需要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而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笼统,患者的独立性受到一定影响。把患者的需求和意愿、患者的实际情况、得到的最好证据、护理人员的经验和技能相结合是循证护理的基本原则。因此循证护理使护理工作的实施有理可循,改变了传统的以经验为主的护理路径,加强了护理的科学合理性。对于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采用循证护理路径,将患者的实际情况与现有的护理技术相结合,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循证护理路径[5]。鉴于循证护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应及时有效做好护理应对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第Ⅲ级疼痛程度占比为20%,明显优于对照组42.9%;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77.1%;干预组住院平均时间为(12.54±3.21)d,明显短于对照组(19.78±5.64)d;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3%,明显低于对照组60.0%。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在围术期采用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护理的质量,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也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的疼痛,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孔冠群, 陈焕仪, 郭间开.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08(08):1215-1216.
  [2]王文华.循证护理对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0(20):168-169.
  [3]单慧娟,张晓黎,王晓娜,等.开腹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干预路径预防效果 优先出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07(14):3274-3275.
  [4]黄宝如.循证护理预防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6(06):43-44.
  [5]王立凤,李子英,刘新新.围术期循证护理对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09(25):195-196.
  (收稿日期:2016.01.0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索特殊鼻畸形的有效整形修复方法。方法:对34例鼻畸形,其中先天性鼻窦道1 3例,先天性鼻眶裂2例,先天性鼻裂7例,双侧唇裂继发鼻畸形1 2例,应用鼻表浅肌肉腱膜瓣修复。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双侧鼻翼及双侧鼻孔均对称,鼻表情运动和鼻孔舒缩功能恢复。平均随访9个月,均效果满意。结论:应用鼻表浅肌肉腱膜瓣修复特殊鼻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鼻表浅肌肉腱膜瓣;鼻畸形;整形术  [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引起的神经病变,致使局部肿、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诸多不适,严重影响了糖尿病人的生活治疗。而消炎止痛膏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可改善微
颌面部是人体暴露部位,最容易遭受损伤。所以患者除生理上受折磨外,心理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普遍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因此在治疗的同时,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早日恢
位于头面部的点状创面,尤其是黑痣,对外貌有较显著的影响。1996年男波雄哉报道勿需缝合的黑痣切除术,取得较好效果。1999年起我们将其方法进行改进,对各种头面部的点状创面采用荷包缝合术,缩小面积,以达到减少瘢痕,加速愈合的目的。临床应用32例,效果良好。    1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术区常规消毒,局部浸润麻醉,距病灶(痣)边界外缘约2mm切除黑痣,用3—0尼龙线无损伤小针做荷包缝合创
[摘要]目的:介绍应用耳后皮肤扩张术联合支架植入修复外伤性部分耳郭缺损的方法。 方法:手术分2期进行,I期在耳后埋置扩张器并进行扩张;II期手术以自体肋软骨或Medpor材料为支架,雕刻合适大小的支架,植入后与患侧耳残余软骨缝合,用耳后筋膜瓣和扩张皮肤覆盖支架,耳后区植皮。 结果:临床应用196例患者,187例耳创面愈合良好,外形满意,双侧耳对称。仅有9例出现支架外露,经治疗后愈合。 结论:
目的:评价电压对烤瓷镍铬合金表面镀金层性能的影响。方法:按电压0.6~1.2V将试件分为7组镀金,目测淘汰色泽不合格者。用划痕法测试镀金层结合强度,用扫描电镜观察镀金层截面。结果:电
目的:探讨修复圆形瘢痕疙瘩手术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双侧反向半圆形皮瓣修复圆形瘢痕疙瘩切除后遗留缺损,术后联合应用局部放射治疗和硅凝胶敷贴综合治疗12例。结果:创面修复满
[摘要]目的:探索经下睑缘切口行睑袋切除同期鱼尾纹除皱术的可行性。方法:经下睑缘切口行睑袋切除术的同时,将外眦部眶部眼轮匝肌楔形切除一部分,以消除鱼尾纹形成的动力因素。结果:25例受术者经6个月至一年随访,睑袋、下睑皱纹及鱼尾纹消除满意,表情活动时鱼尾纹不明显,面部年轻化效果明显。结论:该方法设计合理,切口隐蔽、创伤小,手术效果良好,适用于睑裂周围老化型患者。  [关键词]鱼尾纹;眼轮匝肌;除皱术
目的:观察胶原蛋白海绵在皮肤扩张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个)皮肤扩张器埋置和50例(个)皮肤扩张器取出及15例自身对照的病例组,应用胶原蛋白海绵术中贴敷于渗血创面,术
瘢痕疙瘩是一种过多胶原沉积导致的纤维增生性疾病,它常在易感人群中发生,为一种超过损伤边界的皮肤瘢痕,常可以在轻微损伤后诱发瘢痕疙瘩的出现和生长。至今,瘢痕疙瘩的治疗仍很复杂和困难,没有一种方法有特效,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是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治疗策略。笔者从2002年4月~2008年4月,用中药复春散Ⅱ号(吉林通化昌源灼伤瘢痕研究所)联合曲安奈德瘢痕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