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朗读的评价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857335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评价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那么,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评价呢?
  一、评价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朗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不仅是朗读教学的总要求,同时也是我们进行朗读评价的标准。
  正确,指的是学生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读准确,不不错字,不添字、不减字、不重复,要按句读停顿,不指读、不顿读、不唱读。流利,是要求学生把句子读完整,不断句。要读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间歇。要读得连贯自然、速度适中。有感情,是指朗读时,要读出不同语气,语调适中,有轻重、缓急,表情达意要真实自然。
  二、评价要能使學生正视自己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而应是一个教育家。在阅读课文朗读训练中,不同的学生,语文基础不同,朗读水平不同,加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同,朗读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每个学生,只要能勇敢地站出来朗读,即便不通顺,不流利,也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三、评价过程中要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指导学生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朗读的评价更应注重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对于文本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表情朗读作为学生对文章情感内省的一种外现形式,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个性色彩。当然,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倡导学生在评价中的合作,从小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四、建立科学的朗读评价体系,发挥其导向作用
  1)、评价应突出科学性
  进行朗读评价,无论是指导思想、评价内容,还是评价标准、操作方法等都必须合乎科学,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使评价的结论成为指导和改进学生朗读的客观依据。
  朗读评价要具有科学性,首先,评价者必须把握正确、客观的评价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既是朗读教学的总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朗读评价的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三者要求逐步上升,教师在朗读训练的各个阶段要把握不同的评价标准,分层评价。可根据阶段目标,在各学段有所侧重。比如,在低年级,侧重于评价学生是否把书读正确、流利;而在高年级,则侧重评价是否达到“美读”的标准。
  其次,评价内容应体现多元化。朗读评价是对学生通过训练所形成朗读能力的综合性测评,因而,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进行了具体阐述:“评价学生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情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最后,评价主体应体现互动化。进行朗读评价,应强调评价主体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
  一是教师读,学生评,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听读的习惯。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若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问题,教师应灵活地处理:让老师读读,你们来当小老师,给老师评评看。若读得好,好在哪?你能学着老师的语气读读吗?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通过范读,让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评价老师的朗读中得到启发,促进他们的朗读水平。二是学生读,教师评,旨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朗读指导。学生读完后,教师对读的好的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读不好的教师应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但语气应该有鼓励性和启发性。三是学生互读互评,旨在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互受启发。有位教育家曾说:“教学的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民主的课堂评价氛围,激励学生自评、互评。评价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对学习方法的获取,以扬长避短。
  2)、评价要突出激励性
  小学生尤其喜欢赞扬和鼓励。因此,教师要带着欣赏的态度去聆听和感受学生的每一次朗读,对他们的朗读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会到被赏识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灵活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评价要具体明确,以鼓励为主,绝不“泼冷水”,以保护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但是对学生所出现的明显的错误也不能一味的夸奖和称赞,而是应该很巧妙地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再委婉地提出值得改进的地方,这样既成就了学生成功的愿望,又能使学生对自己的不足心领神会。
  3)、评价要注意教育性
  教师应树立鲜明的“育人”目标,把“教书”纳入“育人”这个大目标。就朗读评价这个环节而言教师同样要注意其教育性。在学生互评时,大部分同学都是说别人的不足,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大家看到别人的优点,同时教育学生指出别人不足时要委婉得体。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观点,而且也能教育学生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也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即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影响学生的是教师,没有课堂上的指导和影响就没有了教学过程。总之,体育教学的根本所在就是教师要教正确和讲明白。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 方法  一、熟悉教材。  教师不但要对自己所教年级的教材内容了如指掌,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相邻年级同类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个学段同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是养鸭业重要疾病。现发现有21个血清型,各血清型之间的保护力很弱。国内外虽然已经有较多的研究,但对毒力因子,及保护性抗原的研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困惑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要正确面对困惑,反思我们的教学模式,摸索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小学语文 困惑反思  教而知惑,惑而思进。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必将引起教师更多的思考与探索。  一、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习惯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归根到底是习惯的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幼儿园游戏型教学到课堂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很多好的习惯都需要加强培养。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师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今后学习生活的重要影响,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谈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认真 书写 读书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
摘要: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如何将新课标的思想理念、方法手段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越来越成为每一位教师所关注的焦点。作为教学一线老师,通过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学习以及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我认为除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技能、技巧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外,还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关键词:英语课堂 激活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始终成为困扰广大师生的最大难题,通过加强小学生课外读写,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开辟小学生作文课堂训练新通道。  关键词:作文 阅读 写作  一、阅读习作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优秀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光靠脑记不行,还要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做读书笔记。在小学生作文启蒙阶段,我们一方面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典范性作品及小学生优秀作
摘要: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不仅看老师所受内容是否全面、深入,他更依赖于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把握。要想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巧妙的教学导入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要做到学生乐意听讲,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其中,历史教学导入法设计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一眼看到精
摘 要:情趣教育实质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去创造精神生活的过程,我们体会到: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音、语调、语句的传授和训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能的开发和社会性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近年来,我以情趣教育理论作指导,从激发学生情趣着手,对中学英语情趣教育的内涵、原则、模式、教师素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以及戏剧、游戏、体态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操作研究,形成了富有情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