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教育的人文关怀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眼于义务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这样的主题。文章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从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升和教师对人文关怀氛围的呼唤两个方面来构建篇章。文章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个性解放,在平等、尊重民主中解读人文关怀。
  【关键词】人文关怀平等尊重友爱信任民主
  海德格尔在隐遁山村时曾这样说道:“人,应该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是的,在劳碌疲惫的人生困顿中,认识允许被抽身而出,透过艰辛,仰望一方澄明天空,寻找生命的终极关怀。同理,教育也需要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借用海德格尔的话语模式和内涵,我想说:“教育,也应该栖息在学生的心灵上。”
  所以,在班级管理上,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必须始终如一地关注人文关怀,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地位,解放思想,主张个性解放。
  (一) 着眼现状:人文精神的失落
  教育是面对未来的事业。一个学生将来是顺从被动还是独立自主,是封闭畏缩还是开放进取,是偏执守旧还是宽容创新,这不仅与他的科学文化学习有关,更与他十几年的学校生活尤其班级生活密切有关。
  曾经看到这样的一个笑话。一位做教育工作的母亲问女儿:“将来妈妈老了,病了,你会怎么办?”14岁的女儿回答:“给你安乐死。”
  暂且慢点去想象这位母亲是怎样惊愕的表情和滋味难辨的感情。当我们大家看到这段听起来有点像黑色幽默的对话时,心里也同样感到震惊,这个女儿寥寥数语恰恰地揭示出了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缺陷——缺乏责任感。教育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悲哀?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里,一个儿童的成长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的示范作用和制约限制,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前两者的作用更为突出,正所谓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处于并重地位。而我国学校中的学生,一方面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片面心态的影响,跟自己的父母往往缺乏足够的沟通。从而存在交往的困难,形成代沟,家庭教育陷于尴尬的境地;而另一方面,由于老师的权威性,学生也往往难以跟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从而使得我国学生普遍缺少独立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缺乏独特的个性和独立自主的能力,缺乏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一切跟学校的教书育人的初衷相背道而驰的,教育的人文性在无声无息中沉沦、消失,学校也陷于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这里,我们先来谈谈学校教育的困局。我认为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学校对学生所采用的服从式管理和保姆式管理。这两种管理模式在各个学校还具有一定的市场。这两种管理模式究其实质都是一种侧重于“独断式”单向活动的管理模式,它们都片面的强调了管理者的权威,都是用较为强硬的规章条例约束学生,以单调、生硬、死板的管理取代了耐心、细致、深入的教导,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抹煞学生的个性,动辄就训斥、严罚。在这样的管理中,学生往往迫于压力,只能接受学校的控制和驯化。长此以往,学生就过早地失去了天真活泼的秉性,彼此之间原有的个体差异性逐步缩小了,棱角被磨平了,潜能也未能很好的挖掘,最终成为千人一面的墨守成规者。
  (二) 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
  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教育的起点和归宿。面对在信息时代成长的学生,面对教育的如此困顿和僵局,我们该如何做个真正意义的教师,如何铸就学生的精神长剑,使他们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呢?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
  教师要教书育人,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因此教师首先要提升个人素养,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总是看到,教师的一投足一颦笑都将对学生造成影响,有时使学生更加奋发向上,有的却使学生情绪低沉,自卑抑郁。我们的教育当下要帮助学生确立自身的价值。学会技能、正视竞争、尊重原则以及学生体魄健康等方面。教师职业道德良好的道德定位,道德水准,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作为一种精神,在无形中成为学生自觉学习和模仿的内容。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不仅仅是老师的“学问”,而是“学问”背后的东西,就是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教师对知识的崇尚、追求、热爱、不倦的探索。而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态度,对学问的态度,远远超出了知识学问本身,它们已经提升到人格的意义。这样的道德行为,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俄国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如此高度评价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也不能代替的,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缕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因而,在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前,教师必须要先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平时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2、教书育人、育人为主——确认人文关怀的宗旨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不同的欲望苛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新潜能,从而铸就了千差万别的个性。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它们的个性,让个性由依附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又内敛走上凸现。正如肖川在《教育的力量》中所说的:“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我们要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具有健全人格、高尚情趣、丰富学识、开放观念、富于同情心和关怀心、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写的中国人,才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标。
  3、平等信任,民主有爱——呼唤教育人文氛围
  在传统教育管理中,教师扮演主导角色,有着绝对的权威,甚至课堂教学也是教师的“一言堂”。面对这种境况,新课标题出自己尖锐的批评,提出还学生以主题的主人翁地位,呼唤班级管理的民主平等。
  存在就是理由,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其自身存在点理由。作为教师,要多看学生的长处,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同时作为教师也应该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态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应该给予尊重与信任。实践证明,教师关注学生,会使学生自信;教师尊重学生,会使学生自尊;教师信任学生,会使学生自律。给予学生关注、尊重、信任,这就是给学生最深厚的友爱,这也是给学生最深沉的人文关怀。
  生命不可规范,生命不可预设,未成年的学生更是一个开放的存在,因此教师不应该把自己对价值观、思维方式生硬地强加给学生,特别是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教师更应该平等的跟学生对话、交流、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给他们更多的理解,给学生更多自由表达心声的机会。
  4、人文关怀的具体形式
  人文关怀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有具体的表现形式, 比如说在学生的班级管理中:
  (1)实行值周班长制,责任分工明确,学生自治班级,老师一旁指导,创设了“保洁区”和“绿化区”,并建立责任档案。
  (2)设置文化景观,贴挂名人名言的条幅以及自创格言。创办了“学习园地”、“读报栏”。
  (3)开展主题班会。
  总而言之, 人文关怀应该表现在教育过程当中各个细节上, 让学生在浓郁人文气氛当中健康成长。
  教育是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履行他们教书育人的天职,如何展现他们的人文关怀呢?此时,教师的职业道德就告诉你里面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由衷的热情,忙碌于校园和学生之间,这种精神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温馨,用肢体和神情传递着友爱。这种精神之爱是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存在于屋檐的感动与人性的光辉里。它呼唤着平等尊重,民主友爱: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主动发展,树立起民主观念,行使起民主权利,自我尊重,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选择,自我督促,最终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
其他文献
自然垄断企业,如煤气、电力、自来水,公共交通等,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本应该造福于人民,而我国自然垄断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又使老百姓颇有微词。长期以来我国自然垄断企业与
【摘要】儿童语言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三个层面:心灵语言、自然语言、书面语言的逐次递进。在儿童作文的心理发展探究方面:1、前作文阶段 2、启蒙作文阶段3、正式作文阶段.在儿童作文的现状及成因方面的探究。  【关键词】儿童语言心理发展儿童作文成因探究  听过许多教师的说话课、写话指导课、习作指导课,从听课情况来看,教师在课堂中都竭力调动学生的说话、写话兴趣,试图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捕捉感受,表达
【摘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方法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但是最简单、最传统的方法仍然不减其魅力,这就是“读书”,说的具体点儿,就是“与孩子一起读书”,即“亲子共读”。本文从亲子共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与氛围、亲子共读有利于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亲子共读能让家长与孩子分享读书的快乐三个方面阐述亲子共读的重要性。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亲子共读  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
今天的语文课,我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板书“9 月亮圆圆”几个大字。教室安静极了,我班的孩子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看我写字,我也一直把板书课题作为给学生示范的好机会。正当我为自己工整、清晰的板书暗自得意时,不知谁冒出这样一句话:“老师,我觉得你写的9不像9,倒像7呢?”“真是这样啊!老师写的9真像7呀!”班上其他同学也随声附和。  这下,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定睛一看,写9时把右边部分写成了直线,远远
【摘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关注学生,发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才能构建和谐课堂,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学生和谐信息技术  新课程标准中目标和任务的实施主要是凭借日常的教学活动即课堂教学予以落实的,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为指导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生活和心理,努力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优化,构建和谐教学。  一、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理解
“吴老师,段同学和吴同学吵得很厉害,您快去看看吧!”我正坐在办公室改着作业,女生体委突然冲过来大声说道。我心里正纳闷发生了什么事,脚步匆匆已经来到教室。硝烟弥漫,两人吵得不可开交。“你午休违反纪律就是不对,为什么不承认?”“你凭什么管我?你以为你是值日班委就了不起啊?我就不服你管,你还真把自己当回事呢!”我一听,就知道大概发生了什么事。吴同学一看见我,就怒气冲冲地走来,表示以后不再担任值日班委职务
很多老师慨叹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尤其是新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任性、淘气、充满了活力。就拿我去年新接任的一年级来说吧,47个孩子,男生27人,女生20人,而且大部分来自外地,不少家长在我们当地忙些小生意,孩子处于放任状态,行为散漫,尤其是男生,个个生龙活虎。大概班里学生都是属鸡属狗的原因吧,班级里真是鸡犬不宁。怎样才能让班级管理尽快走上有序的轨道,形成良好的班风,树立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使班级有内
现代政府以向公民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宗旨,以提高政府绩效为目标,因而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在公共行政中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在十六大以来,随着科学发
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的热情比较低,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教师缺乏信任,家长不够重视 等原因,所以学生学习普遍存在着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 。当前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表现在:  一、学习动机不足。  学习动机不足就是不想学习,觉得学习没意思,只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2、缺乏自尊心、自信心。  3、学习兴趣缺乏。  二、注意力不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