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事业浅论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ie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义工事业的生存与发展,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首先,义工事业存在的条件。第一点,政府职能转变提供空间。政府职能转变给社会事业提供发展的空间,社会能做的事让社会去做。在计划经济时代,什么都有政府管着,当时平均主义,分配发票证,维持着一种短缺型的公平,没有那么多差别,也就没有那么多矛盾。现在搞市场经济,贫富差距、城乡差异、民工问题、环境保护等等,很多很多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和非营利事业的推动,这些就是我们的空间。义工事业的发展需要这样的空间。把义工的触角伸向那些政府职能转变给我们提供的空间。
  第二点,社会需求多元化提供的空间。现在人的需求趋向多元,越来越个性化。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变,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呈现多元化。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这种多元化表现的越来越丰富多彩。现在,讲个性、讲民主自由、讲社会参与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而这种特征与社会需求多样化相结合,给义工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无论做社会工作,或是做义工,既要具有志愿服务精神,又要具备专业工作能力,变需求为动力。
  第三点,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提供空间。经济条件的改善使一部分富起来的人有能力和时间去帮助别人,去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慈善机构应该积极主动地溶入他们的生活,根据不同需求和特长为他们提供志愿服务的空间。比如做义工,有人喜欢做环保,有人喜欢做老年项目,有人喜欢心理辅导,有人可能关心单亲家庭等等。要认清这个发展趋势,因势利导,为义工服务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第四点,人的自身发展需求提供空间。人在物质需求满足之后,需要有精神生活。人的物质生活容易满足,而精神生活需求,除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也是一种自我完善的必然需求。那年我随中华慈善总会考察团去美国考察,有两个例子我印象非常深刻。在美国华盛顿一个黑人社区,设有专门的义工服务站,有两名义工,在那边处理日常事务,协调和处理各种社会需求。然后,我们又去一个社区幼儿园,看到两名义工利用礼拜六在给幼儿园清理操场和修理课桌椅,没有任何报酬。第二个例子,我们专门去考察了一个监狱管理机构,据管理人员介绍,每个礼拜六,都有义工到监狱为服刑人员做心理咨询,上辅导课,组织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可以说,义工服务已经渗透到美国生活的各个领域。
  其次,义工事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制度,制度创造环境。第一点,政府的法律法规创造外部环境。目前,还没有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条例,浙江的志愿服务条例经人大批准已于2007年11月颁布施行。这对我省义工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对于义工事业来说,制度的意义在于鼓励与规范。
  当政府招收公务员,企业招聘员工都有义工服务记录作为优先录用条件的时候,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义工组织自身也要练好“内功”,积极配合这种发展趋势,在工作方法,活动载体,激励机制上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第二点,义工制度建构内部环境。我们必须有一整套制度来规范义工事业的运作和管理,去年汶川大地震,有几百万义工自发到灾区赈灾,以至于四川省民政厅发出公告,呼吁义工有序地开展活动,否则没法解决吃住行,陡增灾区压力。这就启发我们,要提高义工服务的组织化程度,整合义工服务资源,制定和完善义工服务制度,推动义工服务规范化管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民众的社会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加快发展义工事业正当其时。近年来,各地慈善组织的义工分会纷纷建立,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已成当务之急。
  第三点,社会政策提供支持与激励环境。社会政策说到底是一种文化载体。良好的慈善文化环境对于形成社会政策是强有力的引导和推动。从媒体文化到企业文化,从社区文化到市民文化都要为义工服务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为制定和实施社会公共政策提供动力和依据。当社会还在为建立“诚信文化”而辩论时,义工事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会显得比较沉重,这种沉重应当引起慈善机构深深的思考,要为推动慈善文化的普及和提高作出不懈的努力,积极为政府的社会政策建言献策,逐步形成对义工事业支持鼓励和规范的公共政策体系,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第四点,媒体参与建构舆论环境。媒体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和参与,近年来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舆论的导向作用对于建设慈善文化环境,推动义工事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慈善机构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当地媒体建立更为密切的“伙伴关系”,互动双赢。
  第三,社会支持提供发展动力。先谈成本支持。成本问题的关键在于“合法”与“适度”。我们倡导经营慈善的理念,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成本支持。我比较主张慈善事业基金化和项目化。义工服务也是如此。要根据社会需求策划义工项目去筹资,配合企业的“公益营销”。比如,一个企业愿意捐赠几十万元搞义工项目,树立品牌形象,就可以用“万向义工”、“鹤群义工”冠名,签订合作协议。县级以上慈善机构要 创造条件建立“义工基金”,开展义工培训,实施义工项目,表彰先进义工。第二点是服务的支持。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义工服务真正的落脚点在社区。义工事业离不开社区的支持、协助与配合。我国的社区管理比计划经济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强调自治管理,但实际上离不开政府支持与帮助。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社区自治管理机制。而这种机制形成的最关键的要素在于公民参与。社区管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志愿与奉献”。在社区,老龄化、单亲家庭、治安管理、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都得到集中反映,大量的社会管理工作都需要社区去落实,需要得到居民的支持和参与。社区管理与义工服务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2006年12月在第一次“浙江慈善大会”上提出的社区志愿者人数达到城市人口的8%,这个要求很高。要达到目标,从政府到社会还要做大量的工作加以推动。第三点,媒体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是宣传义工事迹,褒扬义工典型,把义工服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以支持和推动。第四点是其它支持。包括政府的支持。从政策、财力和激励上为义工事业多创造一些有利条件。企业可以把义工服务溶入公司文化,在人力、项目、资金上与慈善机构密切配合,打造义工服务品牌,提高社会影响力,实现互动双赢。社会的支持主要是对义工服务多一点理解、关心和包容、支持,不要把它当作“负担”甚至“排斥”,使“好心人”伤心。可以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强,义工服务的参与面也会越来越广。
  第四,公民意识奠定发展基础。先说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物质生活是比较容易满足的,而精神需求的满足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我以为讲品质,讲改善生活质量,应该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又与公民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当今中国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关于软实力,不仅包括科技、教育和文化,也包括慈善事业。如果社会成员没有慈善意识,服务他人的意识,帮助他人的意识,没有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心,要建成和谐社会是不可能的。第二点,公民意识与社会参与。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慈善机构要因势利导,积极建构义务工作载体,拓展义工服务领域,为公民参与义工服务创造活动空间,提高义工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第三点,生活志趣与情感需求。当义工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义工服务只有与个人的志趣、特长和个性化需求结合起来,才能专业和持久。慈善机构要开发社会资源,根据需求策划项目,充分调动义工的专业特长服务社会,尽可能满足义工的志趣和个性化需要,要顺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第四点,服务他人与快乐自己。这是一种境界。做义工完全出于自愿,是我要做,不是要我做。不能把做慈善、当义工变成一种负担去被动应付。这是做义工最基本的理念。要把当义工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提升自己的生活品位,在喧嚣和浮躁中保持一种大爱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恰恰是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最需要的。
  最后,谈谈我们对发展义工事业的一些思路:
  1. 建立组织机构。县级以上慈善机构要建立义工分会。建立分会重点抓二件事,一是选人;二是制度。选人主要是选好骨干。要选综合素质比较好,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又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年轻人担任分会会长。二是制度。有了人,制度要跟进,项目要选好。慈善机构加强对义工分会的监督管理要抓关键,这个关键就是财务管理和人事调配。而具体工作应该让分会积极地创造性地发挥,做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2. 创造政策环境。各级慈善机构要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出台地方性的鼓励政策,为义工事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动义工服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要加强义工服务的舆论宣传,倡导义工绩效与人才聘用挂钩,维护义工的合法权益。
  3. 提供物质条件。省慈善总会去年成立义工部,今后还要建立义务工作发展指导中心。近期我们主要抓三件事,一是开发义工服务项目,对义工项目采取招标的形式提供成本支持;二是开展骨干培训,这次培训班只是开个头,对各地举办培训班给予全力支持;三是筹款建立“义工发展基金”,推动义工事业可持续发展。
  4. 发展义工团队。各级慈善机构要把握义工服务专业化、项目化的发展趋势,改变零打碎敲、缺乏专业特点的工作方式,积极招募有特长的义工服务团队,组成志趣相投,形式多样的小分队,以社区为重点开展义工服务活动。要重视网络的作用,加强义工协作,形成管理特点。
  5. 拓展服务领域。义工服务虽然属于慈善范畴,但比慈善工作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义工服务是慈善工作手臂的延伸。义工服务的优势是:以比较低的成本,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提高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义工服务,对于保持慈善工作的“热度”和“影响力”,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要不断拓展义工服务领域,形成义工服务的品牌和特色。
  6. 建立激励机制。激励对于义工工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大连义工在这方面创造了很好经验,浙江省的台州义工也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值得借鉴。现在讲激励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回报型”,像“时间银行”、“服务积累”等;另一种“表彰型”,像评“星级义工”、“优秀慈善工作者(志愿者)”等。这些做法虽然有影响,但还不够,今后要推动义工绩效与个人评价挂钩,在升学、就业、参军等方面得到鼓励,使义工激励机制更为科学和完善。
  7. 推动交流与协作。慈善事业的特点是开放与多元,各级慈善机构要突破过于地域化、封闭式的运作方式,以极大的热情推进交流与协作。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区域内或跨区域的互帮互助。在网络时代,义工服务早已不受地域限制,各种“草根”义工组织在这方面表现得十分活跃,我们要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奋发有为,积极整合义工资源,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浙江省义工事业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其他文献
老鼠在人类眼里一直是十恶不赦的坏东西,从《诗经》开始:"硕鼠硕鼠,莫我肯顾,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人们讨厌、愤恨老鼠的情感贯穿于字里行间。自古以来,老鼠就是人人喊打的动物。   我们常把小偷小摸说成是鼠窃狗盗。人类说老鼠是小偷的依据是老鼠偷了粮食,其实人类把世界所有的东西据为已有,从这一意义上讲,除了人类所有动物都是小偷,它们都在偷吃人类的东西。假如老鼠成为这个世界的统治者,也许它会认为人类就是小
儿子今年将满7岁,读小学二年级。从伦敦3月底封城起,学校就停课了。几个月来,英国公立小学面对疫情的反应,则完全是挑战想象力的。  封城一周之后,我们才从家长群(并非学校正式通知)里得知,学校会发放下一周的学习资料,但需要家长去领,然后回家自行辅导。  无奈之下,忍着不满,冒着感染风险去了学校接待处把资料领回家,开启了“自学模式”。“自学”要持续多久?如果遇到问题是否有老师可以网上解答?完全没有说明
2003年秋,44岁的美国新力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国际发行部总裁斯科特·尼森飞离美国,准备骑摩托车横跨亚洲。   尼森来到金边后,他要歇歇脚,好好待上几天。一天,他在街上看到了一个行乞的小男孩,知道这孩子的家里一贫如洗后,一下子就触动了心中的一根弦:他曾经对一位非常亲密的好友说,“人这一辈子,应该做出比拍电影更具有意义的事情。”而资助救济这样的孩子不就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情吗!   尼森帮这个小男孩
常有人说,“我若是大款、大老板,做慈善也绝不会含糊,”似乎只有大款、大老板才宜做慈善。我不赞成这种说法。恰如“中国首善”陈光标与我省慈善家喻友旺对话所言:“捐100万和捐1元,爱心是相等的。”能否做慈善并不取决于拥有财富的多少。只要胸怀仁爱之心、慈情善念,即使自己不那么富有,也会为慈善尽上一份心力和作出一份贡献。  大善源于小善的积累。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点滴善行,温暖社会。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
1911年9月20日,由白毓昆、胡宪等人发起,天津红十字会在新学书院举行成立大会,会址在河北官立第一蒙养院内。徐华清任会长,孙淦、孙凤藻、金韵梅任副会长,陈蔗浦、英敛之、白毓昆等任干事。该会建立后,积极发展会员,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每有战事发生,立即组织医疗救护队,到战地服务,并尽心竭力救助贫黎和赈济灾民。   1911年红十字会成立不久,即赴战场开展救助。此前该会已建起战地救护队,出发前的12月
7月27日,在“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由中华慈善总会发起,济南市双拥办、市民政局和济南慈善总会在济南军休大厦联合举行“关爱军人困难家庭救助”活动仪式。仪式上,向20名家庭困难官兵代表发放了救助金。  据悉,本次活动以中华慈善总会捐赠100万“关爱军人困难家庭救助资金”为基础,再由政府支持一点,济南慈善总会和各县(市)区慈善总会筹募社会爱心捐赠的方式,建立“关爱军人困难家庭救助”基金,救助基金
我相信每个人都读过一本让自己爱不释手、刻骨铭心的好书吧?我也和大家一样,而这本书就是我们学校发放的《慈善读本》。它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懂得了心存感恩,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铃铃铃!我们的班主任宋老师抱着一个纸箱,面带微笑,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走进了教室。同学们看着老师手中的大纸箱,不禁窃窃私语起来。宋老师似乎猜透了大家的心思,便开门见山地对同学们说:“大家不用猜了,我的纸箱中装的是《慈善读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是著名的朦胧诗人顾城诗,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坛。这首诗喊出了一代人共同的心声:向往光明。是的,谁不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雨露的美好世界,谁愿意独自行走在凄风冷雨的黑夜。在黑暗中,在孤独中,只有爱心才能趋走心灵的阴暗。  中国古代,“慈”与“善”是两个词。“慈”的本意为父母之爱,后引申为“爱别人”,“善”是“
2014年7月23日的早晨,台风“麦德姆”正好袭击福州,福州的天下起大雨。下雨的天空厚重、阴沉、低矮、狭小。然而,就在那一天的上午,我分明看到了一个高远、宽阔、光芒四射的天空。就在这一天的上午,经过福州市慈善总会的精心运作,福州市辖区驻军单位现役军人中256个生活极度困难的军人家庭得到了救助。他们中家庭直系亲属患重大疾病的有222人,因公致残的有1人,家庭遭遇突发性灾害的有34人。福州市慈善总会“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它犹如一轮红日,破土腾空,万道金光,洒满我们的心田,唤起我们对祖国和对世界的责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鼓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我们慈善事业工作者和我们《慈善》杂志的同仁们首先要在我们的慈善事业领域中肩负起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同全国人民一道,为铸就中国梦,守护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