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陌生化的课堂情境中发展学力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_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知道条形磁铁的南北极位置未必都在两端,但磁极都指向南北方向。
  2.尝试用新的解释替代旧的观点,形成更合理的解释。
  3.感受科学探索的快乐,明白科学的解释要有证据的支持。
  【教学过程及意图】
  课前预热:
  师:知道今天上什么课?科学课是干什么的?(梳理出关键词:研究)
  你们做过哪些研究?观察到什么现象?研究出什么结论?
  用一句话总结科学是干什么的?(科学课就是搞研究的,研究就是对现象做出解释。)
  【科学课要做与科学有关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科学究竟是什么,最简单、最直接的回答就是做实验等研究活动,而给予这些散落在学生脑海中的科学活动一个理性的小结就是搞研究。这里的课前交流是贯穿整节课的一个指导思想,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首先要关注现象,然后用现象支持解释,这既是课前师生情感交流的预热,也是对科学本质认识的梳理和强化。】
  一、搜集现象,观察判断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一些材料。请同学们拿出老师放在各组抽屉里的信封,打开信封取出材料玩一玩,看看老师提供给大家的是什么材料?每个人都要玩一玩,有了结论请举手示意。(教师给予每组的材料是两块外形看起来一样的“条形磁铁”。)
  学生小组内观察材料,判断是什么材料。
  师:有哪位同学知道老师提供给大家的是什么材料?(学生回答:磁铁。)你们是根据什么现象判断出这是磁铁的?(学生会说两块“磁铁”吸在一起。)
  师:根据两块材料吸在一起的现象,我们可以判断出这里有磁铁。这里磁铁“吸”在一起和胶水将纸张吸在一起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学生表达观点。(学生发现磁铁吸物体可以隔着一段距离,而胶水吸住纸张要零距离接触才可以。)
  【科学课堂上表述的观点要求有依据,必须根据现象才能做出解释。观察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现象中的细节,比较细节的异同,这体现了科学观察的特征。此环节中学生对磁铁吸铁现象中“吸”的认识是模糊的,而教师的追问,体现了教学走向朝着理解科学本质的方向迈进。】
  二、调动经验,突破认识
  师:有谁知道老师提供给每个小组的是几块磁铁?怎么判断?
  生回答用哪些方法可以判断。
  师:老师提供给大家一些材料,你觉得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判断,为什么?(教师给学生提供铜片、铁片、铝片、塑料片、石块、硬币、回形针的图片。)学生回答哪些材料可以判断,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师:如果老师不给大家提供这些材料,你们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是否可以判断出究竟有几块“磁铁”?
  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判断“磁铁”。(学生普遍选择了实验室中桌凳上面的金属,文具盒中的剪刀,笔套上的金属等材料来判断。)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总结:开始的时候我们认为两块都是磁铁,后来通过检验,我们发现其中只有一块是磁铁,还有一块是山寨版的磁铁,看来有时我们会被现象所迷惑,真正的结论是什么需要我们去检验。
  【学生已有知识(前概念)是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基础,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利用,理念不同,方式就不同。对于磁铁吸铁知识的呈现,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提供材料让学生去检验磁铁是否有磁性;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材料进行判断。因为是学生自己已经理解的知识,所以让学生直接去运用更合适。
  陌生化的课堂情境主要是让看似平凡的教学情境,产生意外的教学效果。这里的磁铁检验活动让学生有突破认识的机会,在熟悉的知识中遭遇意外的现象,在陌生现象的解密中形成新的认识,学生认识被更新、也更加科学了。】
  三、回忆旧知,形成判断
  师:请各小组把判断出的不是磁铁的材料交给老师,将真正的磁铁留在桌面上,千万不要弄混淆了。
  师:前面的活动让我们认识到磁铁有磁性,磁铁会吸住铁一类的物质,那么,你们知道磁铁还有哪些性质呢?
  学生表述,磁铁的性质,见表1:
  表1 关于磁铁的现象及解释
  师:你们知道的还挺多的,真了不起!那你们说说放在桌面上的这块磁铁有这些性质吗?你们能判断出这块磁铁的南极和北极在哪里吗?
  师:为了帮助大家提高判断的准确性,老师给每个小组再发一块同样的磁铁,根据判断结果,用铅笔在原先的那块磁铁上标上北极和南极的符号,用N、S表示。
  给小组再发放一块同样的磁铁,巡视学生判断的情况。
  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判断,并说明判断理由。
  师:你们凭什么这么判断?你们的判断正确吗?要知道判断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检验?(生回答可以采用已知磁铁和悬挂法来判断。)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前概念既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的障碍。磁铁有南极和北极,南极、北极在磁铁的两端,学生对磁极的认识会以此为基础逐步深入。实验室所提供的磁铁,磁极一般定在两端,这是人类对磁铁认识的概括总结,而自然界的各种形状的磁铁则未必是这样。这里就存在认识上的差异,这个差异是学生认识上的薄弱环节,也是学生要探索的环节,课堂有这样的发展空间才具有张力。】
  四、制造差异,探究发现
  (一)发现差异,探究差异
  师:我们就用悬挂法来判断磁铁的南北极是否标注正确,为了确保实验成功,老师给出如下实验提醒,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实验前:为了避免铁架台干扰实验,要尽量让磁铁远离铁架台,棉线的一端系在磁铁的中心部位上,另一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
  实验中:小组成员要离开课桌和铁架台,减少磁铁晃动的干扰,慢慢等待磁铁静止。
  实验后:观察小组所标磁极指示的方向。   学生操作实验,小心地观察实验现象。(教师提醒学生弄清楚东南西北方向。)
  等所有小组悬挂的磁铁都静止后,汇报: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非常惊讶:有小组的条形磁铁悬挂后两端指向了东西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我们前面学习的磁铁两级指向南北方向这个知识错不错?指南针也叫作指北针,但是指南针不可能指向东西方向,这是人类发现指南针的性质以后从来没有变化过的。大家可以来观看一段视频,了解和巩固这个知识。(教师播放指南针指南指北性质不变的视频。)
  师:究竟是磁铁坏了,还是我们的磁极标注出错了?
  学生争辩:有部分学生认为是磁铁出了问题,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是磁极标注错了。(此时学生产生了争辩,但是都是基于自己的直觉。)
  【科学课堂中的实验活动要定位于现象的搜集,现象未必是单一的,有些与目标关联,有些则无关。有些现象很明显,有些现象学生不易观察到,而规律就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所以开放现象的产生过程和对现象的加工和整理,是教学的重点。
  陌生化情境的课堂特征之一就是让学生发现巨大的现象差异,分析现象差异的原因,他们或实验,或推理,或思考,或讨论,均是主动寻找证据,努力形成合理的解释,让差异成为学习的资源就意味着教师要设置差异,开发差异,解决差异,让学生的学力在此过程中得到发展。】
  (二)寻找证据,形成解释
  师:我们首先来看一看磁铁究竟有没有坏掉,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实验。课前老师在教室里悬挂了一块条形磁铁,大家看它指向什么方向?(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磁铁两端指向南北方向)如果我们现在把这块磁铁放在一块有红色箭头的塑料泡沫板上,然后将泡沫板放入水里,你们觉得这个箭头会指向什么方向呢?(向学生展示放置了磁铁的泡沫)教师操作实验,汇报实验结果:红箭头指向南北方向。
  师:如果将你们悬挂的磁铁放置在这块泡沫板上,你们觉得红箭头会指向什么方向呢?学生先预测,后观察发现:红箭头还是指向南北方向,条形磁铁两端指向东西方向。
  师:这块磁铁指向什么方向?
  生:指向东西方向。
  师:这块磁铁仅仅指向东西方向吗?它不指向南北方向吗?它哪里指南,哪里指北?
  生:磁铁的两侧指向南北方向。(学生开始议论起来。)
  师:那你们现在的解释是什么?
  生:我认为这块磁铁既指向东西方向,也指向南北方向,和其他磁铁不同,只不过是两端指向东西,两侧指向南北。
  【科学课中的探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完全是开放式的,有时需要教师提供有效的探究支架,这里用泡沫板发现磁极就是给予学生发现的“脚手架”,这是让学生发现磁极指向“变”与“不变”的最重要的支撑,否则学生的探究将难以深入。】
  师:我们一起来捋一捋,通过ppt播放演示:条形磁铁的N、S极在两端,两端指向南北;条形磁铁的N、S极在两侧,磁铁的两侧指向南北。
  师:那我们来总结一下:磁铁的磁极位置变化的是 ,磁极不变的是 。
  (三)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师:这种解释只是我们的假设,要检验假设是否正确,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块标明磁极的条形磁铁,大家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来检验这块磁铁的磁极。检验结束后将老师发给你们的蓝色、红色不干胶分别贴在你们判断出的南北极上。
  师:我提醒一下,条形磁铁侧面有4个,究竟哪两个侧面是南北极呢?大家怎么办?
  生:每个侧面都试一试。
  师:这就是你们今天这节课的作业,测试结束的小组将作业送给老师批改。
  学生操作:用已知磁极的磁铁检验未知磁铁的磁极,并做好标记。
  【每一个解释都需要经过思考,这就突破了动手不动脑的局限,这里的4个侧面究竟哪两个是南极和北极,是一次“微探究”,这样的环节设计增加了课堂思考的容量。
  用已知磁铁检测未知磁铁的磁极,是对磁铁异极相吸、同极相斥性质的运用。陌生化情境的课堂虽看似有一些陌生现象,其实本质上仅仅是一些学生未见过的现象,而对这些现象的科学解释学生是知晓的,只不过不敢确定而已,课堂上要的就是让学生将已知经验和观察的现象进行连接,以此获得合理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一次次被活化和内化,现象一次次得到检验和解释。】
  五、设置问题,拓展延伸
  师:如果把两块标明磁极的磁铁吸在一起,最下面的一端是什么极?如果把全班同学的条形磁铁全部吸在一起,它们的南北极会发生变化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去找材料进行实验研究。
  师: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哪些现象和解释在你的意料之外?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从知识角度来说,磁铁的南北极是既定的,从发现的角度来说,每个知识都可以进行重新发现,问题抛向课外,就是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其他文献
课堂理答是一门艺术,它充满智慧、情感、技巧。恰当而又巧妙的课堂理答,能引领学生走出理解的误区,促使学生获得对问题全面、深刻而正确的认识。笔者在听课中发现,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执教者大都能注意到理答,但更多的是部分教师在应对学生的回答时会出现无效理答或者低效理答的现象。试举几例如下:  片段一:  师: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  生:喜欢。  师: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美丽的蝴蝶谷,大家听说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实验中学始建于1978年,历史并不算长,却经历了岁月的风风雨雨。在坎坷起伏的发展进程中,不变的是实中人对事业追求、职业精神和生命质量的顽强坚守。在坚守中等待,在等待中坚守。“坚守·等待”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始终,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因此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坚守使命办好优质平民学校    淮安市楚州实验中学创办的时候,楚州城区没有纯粹的初级中学,只有三所高中的初中部。当时城区优
古诗教学的流派与策略可谓层出不穷。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渐渐明晰:古诗教学须用心呵护古诗的美妙整体,向发展学生整体感悟能力的方向行进。古诗教学的课堂更应该是一个充盈着诗性的处所,亦是一处充满童性的场地,在追求价值的历程中,需要理性的回归,只有回到“古诗整体”的家园、回到“整体感悟”的疆域、回到“童真童趣”的世界,古诗教学的课堂才可走向一片亮丽的境界。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稚”“侧”
【关键词】】阅读教学;表达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7-0055-02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六下的一篇课文,作家章武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我有幸学习了特级教师宋运来老师对这一课的讲读,下面结合他的几个教学片段,谈谈我的一些感悟。  一、畅说游玩,仿说无痕  教学片段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感在几个核心概念中排在第一位,可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尤为重要。不久前听了特级教师吴汝萍老师执教的《认识整万数》一课,感触颇多,整节课注重引导学生通
【设计理念】  诗词教学的高耗低效历来备受诟病,课堂上教师一味在诗词“讲了什么”即诗词的意思上发力,而忽略了对诗词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意象的把握、意味的品悟和意境的探寻,致使本应灵动的诗词教学变得了无生趣。学习诗词如登山,应少些已有景色的告诉和讲解,多些未知风景的探险。如果学生的学习活动一直在理解诗意这一平面上打转,诗词学习终究将在原地徘徊不前,而缺了沿波讨源的历险,少了峰回路转的精彩,失了柳暗花明的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科室主任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中国教育学会小语会青年委员会秘书  她弯弯的笑眼会让你感受到春天吹过你发梢的风。她的课堂,是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想要再回童年坐进去一次的;她的成果,是让特级教师袁浩撰文由衷夸赞过那其中的心血、激情、才智和创造的;她的钻研,是让特级教师孙双金一提到就不吝赞美之词的。  她就是朱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内阅读;阅读一体化;毛泽东“长征”系列诗词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9-0056-02  南京市鼓楼区力学小学李琳名师工作室与琅琊路小学周益民名师工作室曾联袂举办了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为专题的展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执教了“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长征’系列诗词诵读与欣赏”。在学习苏教版五下
【摘要】校务委员会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拓展学校办学资源,共商学校发展大计,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破解困扰教育改革发展难题,更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管理水平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但在转型期,社会参与办学尚待成熟,其真正得到实施还在于真正落实校长负责制,学校管理者应具备相适应的领导力。  【关键词】现代学校制度;校务委员会;社会参与  【中图分类号】G471
【关键词】英语;板块整合;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1-0054-03  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江苏省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全部启用译林新版教材,新教材按照活动板块的结构和形式设计,每个单元由Story time、Fun time、Letter time(三年级上册)、Sound time(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