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首先指出《电视原理与系统》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然后针对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提出一些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指出我们还将继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视原理与系统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120151-01
一、引言
《电视原理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课,也是电子整机设备维修技术的代表性课程,其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实验实践课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电子线路分析能力,故障判断及排除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电子应用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其他视频技术或电子应用课程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学好它,对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也很有帮助。
二、《电视原理与系统>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电视原理与系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很强的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主干专业课程。主要体现在:一,它是一门综合技术的课程,是声学、光学、电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运用;二,从理论上说它又是多门课程的综合应用,这些课程有物理学、电工学、低频电路、高频电路、数字电路等,其理论性很强;三,从实践上说电视接收机又是一台典型的整机,它几乎用到了无线电技术中的所有知识,既有低频,又有高频;既有模拟信号,又有数字信号;有解调器、解码器,还有红外遥控技术和微机技术,所以它的实践性非常强。要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抽象难懂的概念、理论和术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和自主创新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实践教学中,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我们提出并改进了一些《电视原理与系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的目的。
三、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紧紧抓住课堂教学。
1.理论模块化。针对不同的模块内容,使用不同的讲授方法。例如:讲解黑白和彩色电视机的原理的时候,运用类比法。利用方框图介绍其组成和各个系统的作用,分析信号的传输和流程,达到区分黑白和彩色的差异的目的。在该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2.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验实践,我们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在讲解各个电路单元时,就预先把在该电路单元可能出现的故障予以归纳总结,在实验过程中找机会给予适当演示,使学生能够自然的理清思路,简单的了解检修的方法和流程。比如:对同样都是无光栅的现象,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1)没有烧保险丝主要是由电源或扫描电路开路引起;(2)烧保险丝则多是由短路性故障导致;(3)无伴音时则主要是扫描部分故障;(4)伴音正常故障主要是集中在亮度电路或显像管附属电路。通过及时的总结和动手操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二)分析电路强化学生的识图和读图能力。科技进步一日千里,我们如果再是一味的抱着多年前的课本给学生讲解,就可能会出现学生学到的本领从一开始就是过时的,纯理论的知识,进而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考虑到现在的电视机中使用了较多的集成电路。我们有针对性的采用了以下措施:
1.基本电路是理解的根本,针对许多专业基础课上学过的电路,我们就略讲;专业基础课上没学过的电路,我们就详解,做到详略讲解相结合。2.大量的集成电路简化了电路的复杂程度,但是增加了学生识图和读图的难度,我们就有侧重的介绍集成块的整体作用、引脚功能及常见的外围电路,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能判断集成电路的好坏,提高其动手能力。通过这种点面结合,重点和难点有针对的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3.电路分析是《电视原理与系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就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模块化分析和读图,阅读一些品牌机的电路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注重学生的知识面和基本知识的积累。通过以下几种手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1.根据具体的电视机类型,结合实物讲解电视机的各个单元电路, 并有目的,有针对性设置一些故障,通过多次的讲解和练习之后,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2.让学生测量各级电路的关键电压,作详细的记录。用示波器测量输入和输出的信号波形,记录波形及参数。3.让学生互相讨论,根据原理分析可能出现的故障,经过老师的确认后上电视工作台做实验,并予以验证和解决。老师合理引导,以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进行严密的分析。4.实验后整理实验报告,写出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仪器,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数据分析与实验结论。经过这几个步骤,使学生经过理论分析--实验--再分析的反复的过程,不知不觉中对个单元电路引发的故障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电视机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到个别学生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要重点辅导,予以解决,以其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考核措施的转变,进一步加大实践的比重。考核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教师和学生的培养侧重点和培养方向。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期末理论考试占60%,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而且实验成绩往往是以试验报告为依据打分,几乎没有考核的措施。我们针对这种情况,把比重调整为理论50%,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40%,并且实验成绩不但包括实验报告和考勤,而且有实验考核成绩,学生如果实验考核成绩不合格,就按照该课程成绩不及格处理。考核措施的改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实验教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结束语
通过实验教学的改革,使教学内容与市场的电视技术同步发展;通过对考核措施的变革,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使学生更加重视实践环节,同时实践又有力的支持了理论教学。改革后,学生的操作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与改革前比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我们计划在今后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分班实验,以便尽可能多的当堂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并且要求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增长等方法,来提高实验教学。总之,我们将继续深化电视原理与系统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改革, 积极改革和探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出具有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本文受九江学院校级教改课题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陈时东等,《电视原理与电视接收机》课程的教改与实践,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4,(5).
[2]陈田明,浅谈当前“电视原理”课程的教学体会,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4).
[3]丁守成,理工科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3).
[4]陆翔等,电视实验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作者简介:
郭书超,男,汉族,河南郑州人,助教,主要从事电子信息技术研究与教学工作。
[关键词]电视原理与系统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120151-01
一、引言
《电视原理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课,也是电子整机设备维修技术的代表性课程,其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实验实践课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电子线路分析能力,故障判断及排除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电子应用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其他视频技术或电子应用课程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学好它,对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也很有帮助。
二、《电视原理与系统>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电视原理与系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很强的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主干专业课程。主要体现在:一,它是一门综合技术的课程,是声学、光学、电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运用;二,从理论上说它又是多门课程的综合应用,这些课程有物理学、电工学、低频电路、高频电路、数字电路等,其理论性很强;三,从实践上说电视接收机又是一台典型的整机,它几乎用到了无线电技术中的所有知识,既有低频,又有高频;既有模拟信号,又有数字信号;有解调器、解码器,还有红外遥控技术和微机技术,所以它的实践性非常强。要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抽象难懂的概念、理论和术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和自主创新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实践教学中,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我们提出并改进了一些《电视原理与系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的目的。
三、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紧紧抓住课堂教学。
1.理论模块化。针对不同的模块内容,使用不同的讲授方法。例如:讲解黑白和彩色电视机的原理的时候,运用类比法。利用方框图介绍其组成和各个系统的作用,分析信号的传输和流程,达到区分黑白和彩色的差异的目的。在该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2.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验实践,我们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在讲解各个电路单元时,就预先把在该电路单元可能出现的故障予以归纳总结,在实验过程中找机会给予适当演示,使学生能够自然的理清思路,简单的了解检修的方法和流程。比如:对同样都是无光栅的现象,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1)没有烧保险丝主要是由电源或扫描电路开路引起;(2)烧保险丝则多是由短路性故障导致;(3)无伴音时则主要是扫描部分故障;(4)伴音正常故障主要是集中在亮度电路或显像管附属电路。通过及时的总结和动手操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二)分析电路强化学生的识图和读图能力。科技进步一日千里,我们如果再是一味的抱着多年前的课本给学生讲解,就可能会出现学生学到的本领从一开始就是过时的,纯理论的知识,进而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考虑到现在的电视机中使用了较多的集成电路。我们有针对性的采用了以下措施:
1.基本电路是理解的根本,针对许多专业基础课上学过的电路,我们就略讲;专业基础课上没学过的电路,我们就详解,做到详略讲解相结合。2.大量的集成电路简化了电路的复杂程度,但是增加了学生识图和读图的难度,我们就有侧重的介绍集成块的整体作用、引脚功能及常见的外围电路,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能判断集成电路的好坏,提高其动手能力。通过这种点面结合,重点和难点有针对的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3.电路分析是《电视原理与系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就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模块化分析和读图,阅读一些品牌机的电路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注重学生的知识面和基本知识的积累。通过以下几种手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1.根据具体的电视机类型,结合实物讲解电视机的各个单元电路, 并有目的,有针对性设置一些故障,通过多次的讲解和练习之后,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2.让学生测量各级电路的关键电压,作详细的记录。用示波器测量输入和输出的信号波形,记录波形及参数。3.让学生互相讨论,根据原理分析可能出现的故障,经过老师的确认后上电视工作台做实验,并予以验证和解决。老师合理引导,以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进行严密的分析。4.实验后整理实验报告,写出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仪器,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数据分析与实验结论。经过这几个步骤,使学生经过理论分析--实验--再分析的反复的过程,不知不觉中对个单元电路引发的故障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电视机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到个别学生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要重点辅导,予以解决,以其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考核措施的转变,进一步加大实践的比重。考核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教师和学生的培养侧重点和培养方向。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期末理论考试占60%,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而且实验成绩往往是以试验报告为依据打分,几乎没有考核的措施。我们针对这种情况,把比重调整为理论50%,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40%,并且实验成绩不但包括实验报告和考勤,而且有实验考核成绩,学生如果实验考核成绩不合格,就按照该课程成绩不及格处理。考核措施的改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实验教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结束语
通过实验教学的改革,使教学内容与市场的电视技术同步发展;通过对考核措施的变革,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使学生更加重视实践环节,同时实践又有力的支持了理论教学。改革后,学生的操作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与改革前比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我们计划在今后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分班实验,以便尽可能多的当堂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并且要求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增长等方法,来提高实验教学。总之,我们将继续深化电视原理与系统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改革, 积极改革和探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出具有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本文受九江学院校级教改课题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陈时东等,《电视原理与电视接收机》课程的教改与实践,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4,(5).
[2]陈田明,浅谈当前“电视原理”课程的教学体会,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4).
[3]丁守成,理工科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3).
[4]陆翔等,电视实验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作者简介:
郭书超,男,汉族,河南郑州人,助教,主要从事电子信息技术研究与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