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与控制措施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lig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大量开发建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使用越来越多,同时裂缝现象亦不断出现,在造成结构隐患的同时也给房主带来了诸多不便,投诉、纠纷、索赔现象时有发生。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预控重点在设计,关键在施工,本文主要从设计、施工两方面来分析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楼板;裂缝;措施
  1.产生裂缝的原因
  1.1未充分考虑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重点部位(阳角等处)配筋量不足导致裂缝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最常见、发生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附近,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其原因主要是温差和混凝土的收缩特性双重作用所引起的,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考虑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因素,板角处配筋量不足。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不能自由伸缩,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现浇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势必引起现浇板配筋薄弱处开裂,而且裂缝部位多发生在应力比较集中的板角处。
  1.2凝土质量和性能不达标,坍落度过大、使用低性能外掺济,导致裂缝
  目前普遍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但也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加之商品砼厂商为降低价格和成本使用低档原材料忽视了混凝土的品质,导致性能下降。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脱水干缩时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
  1.3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导致楼板裂缝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1.4上过早施工、加荷导致裂缝
  为了抢工期,赶进度,在刚浇好的现浇板上或混凝土尚处在初凝和终凝阶段,就任意踩踏,搬运材料,集中堆放砖块、砂浆、模板等。过早的加荷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
  1.5的混凝土养护不当导致楼板裂缝
  养护不当也是造成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混凝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另外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
  1.6筋下沉导致楼板裂缝
  不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施工人员野蛮操作,任意踩踏钢筋,致使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浇筑前及浇筑中也不及时进行整修,减少了板截面的有效高度,使负筋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板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的要求,从而导致楼板裂缝。
  2.楼板裂缝的预防措施
  (1)适当增加房间楼板四周阳角处的配筋率,进行加密加粗,采用双层双向布置,同时保证钢筋保护层的有效厚度,就能防止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引起的楼板裂缝。
  (2)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确定混凝土品质,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的比例,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砂率和含泥量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使用商品混凝土时要对坍落度进行严格检查。
  (3)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达到饱和状态,使之即不释放水分也不吸收水分,浇筑过程中振捣要充分、均匀、恰倒好处,避免振捣过度。
  (4)在混凝土没达到一定强度时不要过早上人、堆料、施荷加载,尤其是振动荷载,因为混凝土浇筑后要有一个硬化过程,才会有强度;在这个过程中,应对混凝土加以保养,不能对混凝土施加任何外力。如果在混凝土尚未有一定强度的情况下,在其上面集中堆放建筑材料或支模立撑,这样带给现浇板的不是强度,而是更多的裂缝。因此,必须做到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后,才允许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5)混凝土的浇水保温养护特别是加强早期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早期浇水保温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引起的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及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发生。因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保湿保温养护,防止风吹日晒。
  (6)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按操作程序施工,使施工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在楼板浇捣过程中要由专人护筋,并及时进行整修,严格控制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有梁通过或隔断时一般放置在梁钢筋上面或与梁钢筋绑扎在一起。为了控制好负筋保护层厚度,可采用Φ10的钢筋马凳,纵横间距800mm左右来固定负筋的位置,并用电焊把马凳与负筋焊牢,保证负筋不下沉不移位,从而有效控制负筋保护层的厚度,避免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
  3.弥补裂缝的处理方法
  在采取了上述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出现楼面裂缝(并不影响结构的安全),可采取如下方法进行处理。
  (1)如果裂缝比较多面积较大,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或钢板网进行加强,以提高楼板的整体抗裂性。
  (2)对于一般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干燥后用环氧树脂浆液灌缝或涂刷表面进行封闭。
  (3)对一般楼板裂缝,可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灌抹,压平后养护即可。
  (4)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用环氧树脂胶泥灌抹。
  (5)对于楼板底的裂缝可采用强度较高的复合增强纤维布条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
  以上只是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的初步探讨,随着设计质量的提高与发展、施工技术方法的改进,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科]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住宅的舒适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板式高层越来越受欢迎。从板式高层的建筑特征上看,板楼面宽较大,进深较小,南北通透。其实质是能满足人们生活品质更高追求的一种住宅产品,是中国未来住宅的发展方向。但是板式高层在施工中,存在着某些问题,本文从板式高层在施工中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其解决办法。  【关键词】板式高层;施工问题;强度;钢筋  板式由若干个2梯3户//4户的建筑点
当前,社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多样化的媒体影像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电视、广告等前期制作中,分镜头脚本是十分重要的程序,其制作都
【摘要】在房建工程中,组成楼房结构的地下室、桩、柱、梁、板、墙体等出现裂缝;房屋门、窗渗漏,厨卫间、茶水间、水池、变形缝、穿墙管、墙体面等渗漏是楼病害的“多发病、常见病”。这类接房,不但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导致原设计功能的改变,造成极大浪费;同时对人们财产、生命带来严重危害。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着重从注浆技术方面论述处理这类问题,以期望深入探讨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提高楼房的使用功能,延长楼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个体差异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个体不同,对二语习得的效果也不同。那么个体差异是怎样影响二语的习得,我们又该怎样把握好个体差异从而促进二语的习得。该研究
【摘要】在建筑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中,评标是一个中心环节,是确定中标人的必经程序,也是保证招标活动的关键。本文试图从努力提高评标专家的水平和技术质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旨在推动我国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标投标;评标专家  在建筑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中,评标是一个中心环节,是确定中标人的必经程序,也是保证招标活动的关键。评标专家在其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目前,全国各省都已经
随着各种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出现,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受众的关注率不仅仅是由内容的时新性决定的,更多的应该是由新闻内容来决定的。人们最初是从新闻的结构形式开始着手的,包括金字
【摘要】水工建筑物加固工程的施工方法很多,如组合钻开槽法、深层搅拌桩、液压开槽机开槽法、射水开槽法、人工洛阳铲开槽法等,这些技术有其各自的适用条件,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这些技术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防渗墙;施工工艺  1.组合钻机开槽法的工作原理  1.1组合钻机  组合钻机是开槽成墙的主要机械,它由多头钻头、支架、悬吊钢丝绳、卷扬机、反循环系统、配电盘、砂
本文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代表作之一《檀香刑》英译本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探究莫言作品英译本译者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针对富有中国特色的专有名词所采取的归化/异化策略
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文人审美心理与前代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外向转为内向。宁静淡泊和妙法自然成为当时的两大审美主题,在此影响下,汝瓷在造型、釉色、开片
【摘要】随着中国建筑业的日益发展壮大,如今在大城市已经极少见到多层建筑,大部分由高层建筑所代替。因此高层建筑的选型成为人们研究、探讨的焦点,讨论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与风格的变化,将有利于高层的发展。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  高层的特点:所谓高层建筑是指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现代设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