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多悟 悟中明理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6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足见诚信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分量。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如何讓学生恪守诚信之道,如何借助经典,在学生心中播下诚信的种子,并使其生根发芽,是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我市“中华诵·经典教育论坛”中,学科带头人钱玮老师执教的《论语》让学生学得轻松而扎实,听课教师听得亲切而入境,与以往教师执教时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的教学效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教学中,钱老师从信是为人之本、交友之道、立国之基三方面选择了5句话作为本次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在钱老师的引领下,一次次由浅入深、化难为易地感悟,一遍遍深情地朗读,再到发自肺腑地表达……这样的教学暖暖地润泽着所有学生的心田。
  一、追本溯源,导入新课
  课前,钱老师出示了四个店面的布景图,让学生找出共同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然后,由店里的赵公明像(财神)引入:“每个行业都有其祖师,赵公明被银行业、典当行封为祖师。你们知道教师的祖师是谁?”学生们顿时趣味盎然,议论纷纷,引出孔子,简介孔子。“孔子是万世师表,在他眼中,君子之本是五个字:礼义仁智信。”钱老师由“信”谈起,不露痕迹地导入新课,润物无声,学生对课堂多了一种期待。
  二、以读为经,身心入境
  经典,当以读为经,读思结合,钱老师很好地诠释了这点。课堂上,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读得有声有色,读得抑扬顿挫。
  出示了《论语》一书中记录的孔子关于“诚信”的5句言论后,钱老师循序渐进,提出了读的要求:读准字音,能断句,读通顺到读流利。接着,钱老师又让学生个人读、同桌互读、展示读,读的广度、深度都彰显了钱老师的教学理念:以读为主。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充分证明了读的实效性。
  读经典,只有读进去,才能明明白白,而囫囵吞枣地读,耗时耗力,还会将学生对经典的阅读兴趣丧失殆尽。钱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对照注释,自己边读边理解句子的含义,读完后,学习小组讨论理解原文。钱老师让每组安排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补充发言。这样的合作学习消除了以往有名无实、高耗低效的弊端。学生在合作中读书,思维在碰撞,更能取长补短。
  三、趣味背诵,其乐融融
  如何改变背诵经典的枯燥,钱老师给了我们启发。同桌连背,小组赛背,抽签背,对照意思背,这样的趣味背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发展自我,感受到趣味背诵带来的快乐,并获得心灵成长的愉悦。
  四、引经据典,以史为鉴
  接下来,钱老师设计了三个环节:谈历史上“诚信”的名言、故事;说“诚信”的反例“烽火戏诸侯”;交流身边的诚信故事。在教学中,钱老师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本走向生活。而且,钱老师运用正、反例子,有助于让诚信走入学生内心深处,将对诚信的理解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
  钱老师的教学,好似在学生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了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汲取,去与两千多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去学习、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古代难懂的文字和现代充满活力的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美丽坚固的桥梁,才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泰兴市黄桥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懵懵懂懂的我2011年踏入教育这个行业,现已过去了7个春秋。回顾过去,我思绪万千。现将我任职以来的教育教学经验及成长感悟总结如下:  感悟之一 ——积累  “山是一本书,年轻时读它  薄,年长时读它厚。”教育也是一样。  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总是不会错的。我经常读《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杂志,其中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技术以及精彩的教学方案、开放的教学理念都使我受益匪浅。此
进入高年级,课文的篇幅明显加长,内容明显丰富,按部就班地梳理与推进,不仅会有琐碎之感,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还不利于学生结构性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就需要紧扣文本表达的中心,形成中心统整、内容辐射的认知结构,从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笔者以统编本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整体梳理,确定中心,提升提炼能力  杜甫诗云:“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对于
教材中收录了一些新闻通讯类的课文供学生学习。新闻通讯类课文一个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细节化的场面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在语用视角下,对于通讯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场面描写进行品读,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语用练习,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高效化。《大江保卫战》这一篇课文就具有这样的特点,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紧紧围绕文本里面所包含的场面描写,来让学生的语用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具体而言,可
為了形成聚合之力,统编本教材针对习作教学专门设置了习作单元,举整个单元之力,为学生写好一篇习作奠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观察意识的淡漠和观察能力的薄弱,是导致他们表达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统编本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单元中就设置了关于“观察”的语文要素,从而让学生在品读、体悟、内化和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感知,真正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服务。  一、从静止到变化,丰富观察成果  习作
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课堂承载的重大使命。关于阅读能力,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和PIRLS(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都十分重视对学生提取信息、运用信息进行分析、推论、评价、质疑等诸多能力的培养。结合课标的目标阐释,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阅读核心能力由低到高依次可以分为检索、理解、運用、欣赏、评价、质疑、创新这几个层次。在进行阅读导学单设计时,教师当本着课标各学段的具体培育目标
“好的学习是学生自身的内在需要。小学生受年龄、心智发展等因素影响,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犹如‘空隙’和‘漏洞’,使得学习不够圆满。‘嵌入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在学生学习的空隙处、受阻点等予以适切的指导和点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丰盈,学习空间更为饱满,学习效果更为扎实。” (特级教师沙建华语)  那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嵌入”呢? 庖丁解牛,需“依乎天理,批大郤
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学生对童话故事有着特殊的敏感性,教师应从学生认知视角展开教学,用童话思维来指导学生学习童话,并通过读童话、讲童话、演童话、写童话等手段,理顺学生的童话思维。童话故事教学没有统一格式,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童话内容展开教学设计,并在不断优化中探索童话教法的创新运用,以提升童话教学水平。  一、读童话,创设童话思维阅读情境  童话故事具有诸多吸引人的情境、人物等内容
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主要体现在口头上,教师引导学生说一句或几句话,而到了三年级,教材便以“习作”的面孔,正式呈现在每个单元中,且还有一个独立的“习作单元”。“万事开头难”,这过渡的步子如何迈得稳、跨度是否适中,学生们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勇气,衔接是否自然,这是教与学的难点。  一、“微格”练笔的意义  习作
开满鲜花的草地上,小水牛和小黄牛快乐地吃着草儿,时不时“哞哞”叫两声。  这时,一对花蝴蝶飞来了,她们在小水牛的眼睛前面,舞来舞去,左看右瞧,不愿离去。  两只小蜜蜂飞来了,他们在小黄牛的眼睛前面,绕来绕去,上下打量,不愿离去。  小水牛睁大眼睛,奇怪地问道:“漂亮的花蝴蝶,你們不去找花儿,在我眼前绕来绕去干什么?”  花蝴蝶嘻嘻笑着说:“小水牛,你的眼睛又圆又大,亮晶晶的,真像一面大镜子,我们来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全词虽短,只有寥寥几句,但作者勾勒出了农家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风貌,语言通俗易懂,融叙事、抒情于一体。在教学中,笔者紧扣“卧”字,结合拓展对比方式,在唤醒学生生活体验中让学生探悟童趣。  (生自由诵读课文后)  师:谁来说说,这首词中最能体现童趣的是哪一句?  生:(齐)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那你们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生:我感觉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