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专业课程工程伦理教育探索

来源 :中国冶金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f757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科学生的工程伦理素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根据材料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分阶段、逐步渗透、不断加强的方式,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底线意识和工程决断能力,帮助学生在材料工程建设中做出符合工程伦理的最优决策,为培养高质量的材料专业科技人才提供保障.
其他文献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三段指标评估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王艺迪2018-2020年6场国内外比赛进行技战术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王艺迪在发球上占有较大优势,对落点把控较好,发球隐蔽,旋转变化强;第3板上手抢攻较为积极,质量高;接发球优势明显,搓球控制性好,反手挑拧积极主动,威胁大,得分率较高;接发球后第4板衔接得分率偏低,优势不明显;相持段无明显优势,对攻失分以出界为主.
“新工科”面临着创新导向、交叉融合、跨界发展和大量新的未知问题,需要不同学科整合及生产、教学和研究的结合.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途径,以保证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交通专业特点,研究适合交通领域的“新工科”跨学科教学团队构建和协同育人模式,为交通“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也为各大高校同类专业开展“新工科”多学科交叉与协同育人提供借鉴.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结合传统线下教学和网络线上教学各自优势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研究方向.以溶浸采铀课程为例,在调研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的课程内容设计、线上线下课程组织、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讨论了冶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实施,提出具体改革措施.合并相关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优化关联课程内容,减少必修课程总学分,扩大学生自主选课权.紧贴学科科研平台及其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增开特色、优质选修课程.针对专业不同班级培养目标,增开相应课程,并改进课程安排和实施方式.多措并举保障学生按需修课,进一步促进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培养.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主要为民航事业培养掌握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知识,具有技术创新、工程实践和综合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工程材料作为该专业的必修课,主要讲授工程材料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技能.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有针对性地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内实践内容,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该课程设置起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
中国的冶金工程教育亟待改革创新,发展成为引领世界冶金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中心.东北大学冶金学院遵循国家制造强国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顺应冶金行业绿色智能化发展要求,建立了“新冶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不同培养目标,以创办特色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旨在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面对新冠疫情这一突发事件,基于“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式,确保了特殊时期远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材料类专业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为例,通过分析课程属性、特点及教学内容科学内涵,紧密联系科学和生活,提出线上理论+线下实践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线下分析糖水结晶的组织结构、搭建制作三元相图模型、观察食盐颗粒形状等家庭实验使专业、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生活化、具象化,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为例,通过师生共建课程资源、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突出过程性改革等进行课程改革与探索,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提高.
从冶金环境监测和评价课程的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及时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提升交叉类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交叉学科教学改革.
紧跟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结合社会专业人才需求,以遵从“OBE-CDIO”相融合的工程教育理念、创建“理、实、虚”相结合教学模式、实施“CQI”工程教育质量闭环控制为特色,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质量方面进行改革,为高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