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提问 发展学生思维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in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的赞美,这说明:精妙的课堂提问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教者应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疑惑之处,精心设计思考的问题,将发展学生的思维放在具体的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使之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下面就如何精心设计提问,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谈谈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比较,发展学生思维。
  “比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还是一种思维过程,是人们常用的认识工具,阅读教学是一种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消化课文内容,同样也离不开比较,采用比较方法,可以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看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启迪思维,深化理解、概括取舍、得出精要。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①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写事情发生的时间——除夕夜?(时间比较:欢聚之夜——冻饿而死)②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女孩的头发?(形象比较:身态可爱——生活痛苦)③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时,出现了怎样的幻觉?为什么出现这些幻觉?火柴灭时又回到了怎样的现实?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这样写?(心理比较:幻想美丽——现实失望)④小女孩冻饿而死为什么作者说她是走向幸福?(哲理比较:活着痛苦——死去“幸福”)这样设计提问,不仅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揭示矛盾,发展学生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的信息不相适应,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产生一种力求统一矛盾,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一旦矛盾解决,心理重新趋于平衡,会感到成功和喜悦。因此,课堂的提问,要有意揭示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他们探究的愿望,学生有了这种强烈的愿望,就能努力实现原有知识经验和新知识经验的重新组合,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思维。
  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着。”对本句的理解,可提出这样的问题:“焦急”是着急,“耐心”是不着急,“焦急”和“耐心”不是矛盾吗?这样的提问,意在让学生认识到:“焦急”是急切盼望早一点见到周总理的灵车,向总理致哀。“耐心”是下了决心,不管天气多冷,不管自己身体多差,不管要等多久,一定要等到总理的灵车。因此,“焦急”和“耐心”是统一的,统一点是在对总理的热爱上。这样,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程度也就加深了,进而体会到人民群众对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的思想感情。又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可提问:我们过去学习的记叙文,时间都写在开头,而这篇课文为什么把时间写在结尾呢?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把学生学过的原有知识和现有知识的矛盾加以揭示,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改造——记叙文的时间也可放在最后,这样写可以让读者牢记这个日子,牢记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光辉业绩。一旦学生完成了这种认识结构的改造和重建,其知识面就会得到扩展,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三、利用迁移,发展学生思维。
  迁移是指利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通过转移,形成新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教学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把学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迁移到现实的工作、生活和新的学习中去。“为迁移而教”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迁移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在第二自然段,提出以下问题:①这段作者写了漓江水的哪几个特点?②为了写这些特点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方法?通过认真引导阅读,学生就能知道此段用比较、排比、比喻和写作的感觉等方法寫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可以让学生根据上一节的学习方法,仿读第三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又如教学《林海》一课时,为了将学生带入林海的特有风光,课前可复习以下几篇课文:《大海的歌》、《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以增加学生对大海的感性认识,如认识海的辽阔,无边无际;认识海波浪翻滚,特有的一碧千里的壮美风光;认识大海的富有等。还可复读《可爱的草塘》,重温草塘的大与美,增强绿的色彩感。
  诸如此类的提问和要求,在阅读教学中随处可见,提问应突出“举一反三”、“复习旧知,引发新知”等特点,迫使学生不满足现状,时刻追求新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得到了培养,创新意识也逐步增强。
  四、采用启发,发展学生思维。
  所谓启发式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诱惑力,而答案又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得到的,必须通过自己的一番探索和努力才能获取,运用启发式设计问题的情境并不神秘,是学生生活范围中所能接受的,但又不能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熟悉又不能马上解决,才产生诱惑,引发思考,促进探索。这不是已有知识经验的简单再现,而是将已有知识经验与信息重新组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启发式提问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起着一定的作用。
  总之,“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任何一位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备的基本功。在“新”是现代课堂教学的灵魂,“活”是现代课堂教学的精髓的今天,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开拓精神的学生,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提问。
  
其他文献
南京市名中医rn1948年生,江苏南京人,本科学历,副主任中医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外治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副主任.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根本上加强党的建设,关系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对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其意思也就在于此。写作是对语文知识及其能力的综合检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写作兴趣,也就是对语文兴趣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笔者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一、培养写作兴趣首先要从生活中寻找练笔的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本质上讲,写作兴趣的培养
联合国:全球青少年  艾滋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近日的一份报告指出,艾滋病是非洲10至19岁青少年死亡的头号病因,也是全球青少年的第二大死因。“在所有感染艾滋病的人中,青少年是唯一一个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的群体。大多数青少年通过母体感染艾滋病,因为极少数感染艾滋病的孕妇会使用抗艾药物,而这会导致胎儿被感染”。  报告称,很多不幸患上艾滋病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就这样活到青少年时期。
摘 要:时代的发展,管理理念也在不断创新。相对于其他机构来说,党组织机构是国家构成的基础,多年以来,我国一直以坚持党的基层发展路线为目标,但是传统的基层党组织工作特征通常包含行政性、封闭性以及命令性,工作不但趋于单一和呆板,而且工作流程也较为复杂,根本无法体现出为人们服务的理念。而且随着部分党员觉悟性、政治修养以及工作兴趣的渐渐衰退,另外加上一些社会的不正之风影响,导致工作懒散,态度随意,甚至腐化
英语学习中,阅读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对学生英语学习非常重要,如何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技能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英语阅读
期刊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了信息化社会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和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应注意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某非标型号橡胶垫使用普通加工方法难以满足零件设计要求,通过论证分析,针对该零件设计制作了专用模具,对该零件的加工方法进行了改进,不但满足了设计需求,还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关键词:橡胶垫;冲压;加工方法改进;零件加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陕西凌云电器集团新投产一批橡胶垫零件,按照设计要求,该零件的加工需要使用1.0mm厚度的橡胶板进行加工;由于传统的加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