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衰老”的张北防护林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xk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十年来,她走遍张北坝每一处林地,呵护亲手栽种的白杨。
  她种树的方式极其类似母亲孕育孩子——从树上剪下枝条做幼苗,栽种、浇灌,待它们成活,再将树苗一棵棵移栽在沙滩地,几乎一日不离地守护在身边,看着纤细的树苗一天天长高、长壮。在十年九旱的张北坝上,每栽活一棵树,她心里的高兴是旁人无法理解的。
  1979年,国家在西北、华北、东北(简称三北)风沙肆虐、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工程,从此,坝上的白杨林有了“三北国家公益林”之称。
  57岁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北县张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站长袁妙枝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建议,内容是重视防护林的管护,因为防护林已出现衰死,再得不到治理,环京津地区将面临风沙的威胁,沙尘暴将直逼北京。
  树死了,残存着大片树桩
  3月18日,张北县林业局的执法车上,林业局副局长王进焕、袁妙枝以及两名记者,从县城出发一路沿S245省道张(北)化(德)线北上。
  车里的王进焕和袁妙枝表情凝重,一路无话。汽车驶出城区,公路两侧成片的树林渐渐进入视线。“随便看吧,到处都是老化枯死的树。”袁妙枝这才打开了话匣子。汽车在公路一侧缓缓停下,袁妙枝透过车窗指着公路边的一片树林说,光秃秃树头的都是死树,仅有主干没有枝的也是死树,一棵棵枯树被大风刮断,拾柴村民将刮断的枝条捡走,林地里只留下成片的树桩。
  袁妙枝行走在林地的树桩间,仰望那些已干枯的光秃秃的树干,腐烂的树皮已张开口子,手轻轻一撕树皮便大片脱落。“走吧,这样的场景在林地里到处都是。”袁妙枝催促记者。
  防护林的树大部分都是上世纪70年代栽种的,也有小部分栽种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有的树木寿命已达50岁。1979年,国家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建设防护林工程,规划范围涉及324个县(旗),其中,上世纪60年代栽种的树木也被规划到三北防护林带中。
  1976年,袁妙枝从河北林学院毕业分配到张北县基层乡镇,如今,她扎根基层从事林业专业工作已36年。袁妙枝从小就与树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的父亲曾当过林业局长,幼年时她就跟随父亲上山栽种过树木。大学毕业后,赶上国家建设三北防护林,她又积极投身其中。
  坝上十年九旱,能栽活一棵树,心里的高兴是旁人无法理解的。袁妙枝说:“当年建设防护林时,迎着不时席卷而来的风沙,全民总动员出义工,拖拉机带着悬耕犁把土壤松开一条沟,村民从大树上取下树枝,用铡刀截成一段一段,密集地植入土沟,马车拉水浇灌。”植下一棵树容易,后期管理是重头,管理养护跟不上等于没种树。在坝上,要想种活一棵树,需要付出比其他地方多几倍的心血。
  继续驱车北上,一路穿过张家口沽源县、康保县,来到内蒙古化德县,树木枯死现象随处可见。
  去年、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袁妙枝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向大会提交建议,建议加大对防护林的保护力度。
  “我就不信栽不活李子树”
  防护林出现严重的成熟和过熟现象,在袁妙枝的印象中是从2006年开始的。
  袁妙枝说,以前,防护林树木间距小,枯死几棵也不明显,现在行走林间明显感觉间距增大,防护林正在经历从有林到疏林、再到无林的演变。1992年、1994年,袁妙枝对450亩即将进入衰老期的防护林进行大胆更新尝试,齐地皮伐树,挖起树根对林地进行悬耕,断根造树(树根发芽长出幼苗),如今胳膊粗的白杨已成林。但是2003年国家出台政策,“除了修路等需要,原则上不得砍伐防护林,而且,防护林的砍伐手续,县、市、省三级林业部门无权审批。”袁妙枝说,“再也不能用以前的办法了。”
  在张北县张北镇马莲滩村委会一块集体林地里,成株成行地长满了油松、杜松、云杉等树木。马莲滩村委会主任刘占林笑着说:“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能见到郁郁葱葱的绿色,这都是袁三姐带领村民栽种的。”袁妙枝在家排行老三,由于曾经当过马莲滩村的包村干部,村民们习惯叫她袁三姐。袁妙枝站在松林间,看着这些茁壮成长的树木,话语间也多了爽朗的笑声,“这些小树苗栽种时仅有20厘米高,如今,都已长到了1米,当时栽的间距小,如今成活后有的都被移栽到县城街道做景观绿化了。”
  马莲滩村集体土地里,还有一片一株挨着一株的云杉树苗正在培育,这些幼苗是两年前从其他地方买来的,如今也长出地面以上50厘米。正在育苗的小云杉树,是袁妙枝垫钱买来的,当时每株6角钱,经过两年的培育,马莲滩村委会主任刘占林说,现在每株50元钱也不卖。
  在这块土地里,除了正在育苗的树,还有嫁接的垂榆,以及果木李子树、杏树。当时栽种果木时有人对袁妙枝撂下这么一句话:坝上不可能种活李子树。袁妙枝说:“我就不信栽不活李子树,事实证明,不但栽活了树,而且还吃上了李子果,如果谁不相信,可以问问林业局的王局长吃过这树上结的果子没有。”
  张北县林业局副局长王进焕频频点头。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坝上三北防护林成片枯死,很难再起到防风固沙的效果,跟袁妙枝同样感到忧虑的张北县林业局副局长王进焕说:“1982年,张北曾出现过一次沙尘暴,白天屋内都要点灯,走在路上,人与人头碰头还没有能见度。坝上地表水位下降,虫害严重以及自然气候恶劣等等原因造成防护林成片死亡。几年前,国家林业局到张北县调研三北防护林情况,调研组也知道情况。另外,河北省林业部门也曾到过张北县调研,上级有关部门对实际情况也十分了解。”
  张北县共涉及三北防护林面积60万亩,经过调研确认,30万亩已属低质林,30万亩为成熟和过熟林。2008年10月,张北县林业局就曾作出《低质林改造项目建议书》上报省林业局,该建议书提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张北县大搞群众性植树造林,但限于当时条件,在造林树种选择上未能适地适树,更谈不上良种壮苗,树种多为小叶杨,如今大多杨树林已成了小老树,林木逐年死亡,林间空地多,经济价值很低,防护效果差,个别地方出现了成片死亡,如不及时更新改造,环京津生态屏障将受到严重威胁。
  张北县林业局拿出的更新方案是,对于因未能适地造树造成的小老树伐倒,刨出树根,进行全面整地,然后栽植沙棘树,达到更换树种;对因品种造成的小老树进行嫁接改良,嫁接成小黑杨、北京杨、小青杨等适应性强、表现好的优良品种。
  袁妙枝并不完全认可当年在造林树种选择上没有适地适树的说法,她说:“杨树的生命期为30年至60年,但这需要在土壤、水分充足的环境条件下,而坝上的防护林由于气候干旱,十来年中年降雨量最大达到400毫米,少于190毫米的时候浅层土壤下便是黄沙,这些树在长期缺水分的情况下,衰老是自然现象。不过树木嫁接技术并不是问题,据了解,早在1983年、1989年,张家口林科所就曾在张北县二台背村,两次对农田防护林进行半带更新嫁接研究课题,嫁接更新改造的林木现已长成檩材。”
  王进焕坦言:“那时,可以这样改造防护林,从2003年开始,再想那样做也不好做了。”
  没钱,更新树木就成难题
  “有技术,有想法,为什么还是不能实施?”袁妙枝一语道出防护林迟迟得不到更新改造的根本原因:“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眼看着林地一天天稀疏,我是真的想落泪。”王进焕说,自2008年开始,他每年都向河北省林业部门上报低质林改造项目建议。
  他们认为,目前三北防护林已经成为成熟林或过熟林,国家既然把三北防护林列入公益林,那么,在林业的后续产业投入上,也应加大投入力度,使防护林更好地发挥防风固沙的作用。
其他文献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体育革命,建立了人与自然、体育和谐发展的少数民族生态体育文化新理念。结合恢复生态学的前沿认识,把生态构建作为少数民族生态体育文化恢复的新视点,提出
技副市长、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安徽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副院长,这一连串闪光耀眼的头衔,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人们把他与恶心的“潲水”联系起来。安徽省合肥市西郊的科学岛上,就有这么一位传奇人物,硬把恶臭的“潲水”魔术般变成乙醇、沼气、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能源。他的目标是从源头斩断“地沟油”“垃圾猪”回流餐桌和餐厨废弃物直接饲养畜禽等非法利益链,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实现社会效益、环境
胡雪岩11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在村口放牛,无意中在村口凉亭的草堆底下发现一个蓝布包袱,他把包袱一层一层地打开,发现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珍珠玛瑙、玉石、金条。这不就是飞来横财吗?这笔飞来的横财把胡雪岩推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他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拿了这笔银子让自己以后在乡村里过上安逸的日子;把银子还给失主,然后继续放牛。我们还可以做这样一个推论:如果这包袱里只是10两或20两银子,丢
众所周知,Google是一个工程师文化很浓的企业,这种文化甚至已经深入其企业基因。但是作为一个拥有几千人的公司,其管理同样非常出色。那么在Google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产
“凤凰卫视”,这个诞生仅有9年的媒体,已在全球华人社区受到广泛关注。它的成功经验中有两点尤其值得关注:新颖、充实的栏目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在市场化运作方式上一个不容
4月8日下午2时,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在洋溢着“爱”“希望”“继续前行”等字句的各式大红海报前,许多人驻足合影,笑语阵阵。一场為免费午餐周岁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即将拉开帷幕。  去年4月,由知名媒体人邓飞倡导,几十家主流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下称福基会)发起的免费午餐行动,迅速将一股股民间力量汇聚成温暖爱河,漫延大江南北——至2012年3月31日,免费午餐基金共募集善款2400多万
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已逐步形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广泛应用于机器人、空间技术、海洋开发、生物工程、资源探测以及冶
在中国传统商业历史的管理遗产中,最值得骄傲和推崇的可能要算“诚信为本”了——几乎人人都说,中国传统商人、商业组织的成功,是来自于恪守“诚信为本”的原则。  无论是晋商、徽商、宁波帮、潮州会,还是传统老字号全聚德、同仁堂、张小泉等商铺,都异口同声地宣称:遵守“以义制利、诚信为本”的商业原则是其辉煌商业成就的独门暗器。商业评论家们也加入到了鼓动中:财源滚滚的商业制胜之道,是来源于“诚信”的竞争能力。即
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的周圣凤是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周圩村人,目前住在安徽省宿州市埔桥区符离镇。虽然他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但在他快60岁的时候,心里埋藏了20多年的愿望变得空前强烈:以一骑单车走遍神州。2008年奥运会前夕,周圣凤动身向世人宣传环保,把绿色的理念传播于神州大地。至今,他只身骑单车足迹已踏至北京、天津、黑龙江、内蒙古、云南、河南等17个省区市,行程3.7万多公里,沿途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