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赏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2009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鸦喝水》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小寓言故事,它的故事情节十分的简单:一只乌鸦在口渴了之后,到处寻找水喝,然后它发现了一个装有水的瓶子,这个瓶子中的水不是十分多,而且瓶口十分小,乌鸦不能直接喝到水。这时,乌鸦看到瓶子旁有很多小石头,因此便想出一个好办法,将旁白的小石头丢进瓶子了,然后瓶子中的水位不断的升高,乌鸦最后喝到了水。这个小寓言故事的情节十分清晰:口渴—找水—看到装有水的瓶子—看到小石头—想出方法—喝到水。
  这则小故事语言通俗易懂,波澜起伏、妙趣横生。这篇文章总共四段,其中单就故事情节来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主要描写乌鸦口渴,不断的找水喝,将矛盾引出;第二段主要描写乌鸦找到了水,但是喝不到,将矛盾明确的揭示出来;第三段主要描写乌鸦想出喝水的办法,进而将矛盾解决。
  在文章开篇,作者就把贯穿全文的矛盾揭示出来:“乌鸦口渴了”。主观上看似是口渴,实际上是乌鸦没有水喝,然后便产生了矛盾。“到处”一词说明乌鸦去过很多地方找水,但是都没有,这为下文乌鸦看到瓶子中有水的激动埋下伏笔。同时也告诉我们乌鸦的口渴程度以及想要喝到水的迫切心情,于是才会找遍各处,甚至连一个瓶子的一点水也不放过。
  在第二段中,第一句就描写“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与上文中的到处找水相呼应。在找水的目的实现后,乌鸦十分高兴,但是作者并没有描写乌鸦欣喜若狂的姿态,而是将话锋一转,引出一个新的矛盾,“瓶高”、“口小”,乌鸦无法直接喝到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谓扣人心弦。这样的矛盾促使乌鸦内心呼喊“怎么办”,这一声呼喊可以看出乌鸦的焦急心情,进而将文章的矛盾推至白热化。
  到了第三段,作者开始将描写的对象由乌鸦转至周围环境,乌鸦旁边的小石头。“看见”一词,主要是突显乌鸦敏锐的观察力,进而将一个“善动脑筋”的乌鸦形象刻画出来。而“旁边”一词则说明乌鸦在遇到问题后,并没有放弃,而是勤于思考,想出办法。然后乌鸦就利用这些小石子“喝着水了”,文章开始以乌鸦“到处找水喝”揭示文章的矛盾,在这个主要矛盾中还夹杂着“喝不到水”这个矛盾,然后到“喝着水了”这里,所有的矛盾都得到了解决。
  在这个小故事中,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语言浅显,很适合小朋友。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很多不认识的生词,因此理解起来没有很大的难度;其二,语言形象。在这篇文章中,全文的主要描写对象就是乌鸦,其描写处处切合其特点。例如,瓶口小,是小于乌鸦的头,进而乌鸦想出投石子的方法喝水;乌鸦投石子时,用的动作词是“衔”,而且“衔”的都是小石子;其三,结构严密。根据口渴—找水—看到装有水的瓶子—看到小石头—想出方法—喝到水这一顺序展开,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情节发展自然,注重各部分之间的连接。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多动脑筋,不要急于放弃,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我们具有很多的启发意义。
  这一则语言故事被选入小学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乌鸦喝水》所在的单元主题是“观察”,在这一单元中,除了《乌鸦喝水》外,还有《小蜗牛》、《雪地里的小国家》。这些文章都是以动物为第一视角,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日常现象进行观察,进而发现其中蕴含着的学问。对于一年级的學生来说,在借助拼音朗读的情况下,《乌鸦喝水》一文并没有很难懂的地方。以往,在进行《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教学时,老师通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喝”和“渴”这两个形近字的辨析,但是,当前的语文教材中,这两个字的辨析已经不再是教学重点,而《乌鸦喝水》中的其他字都十分常见,学生们在生活中就已经认识。
  因此,针对《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其教学重点在于教学生领会“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水的”,这是这一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这个问题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文字信息提取能力,而且还可以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当前,我们正在推进教学改革,新课改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乌鸦喝水》一文中,乌鸦在不能喝到水的情况下,正是靠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功的喝到了水,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将会一定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赵菲,山东烟台市芝罘区凤凰台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在销售现场.面对顾客.导购员是一个推销员.他们要直接和顾客做面对面的沟通.向顾客介绍商品信息.回答顾客提出的有关问题.诱导顾客做出购买决策等相关工作。导购员的职责是将商品卖
介绍了芹菜主要病害包括芹菜叶斑病、斑枯病、假黑斑病、菌核病、软腐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以期指导芹菜病害的防治。
晚归山居  [唐]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深秋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作为高中生,我在读古诗的时候,第一步是通读全诗,大致了解诗歌的大意。然后结合题目、作者、历史背景、诗歌中的关键词等再整体阅读,然后第三步认真细读全诗。  像刘沧的《晚归山居》,可以结合王维的《山居秋暝》来阅读,从题目可以知道诗歌所
【摘 要】基础日语作为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基础日语的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还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地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中华文化的渗透和理解,形成双向的文化交流。本文在分析基础日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在基础日语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实施人文教育的实践探索,以期对基础日语教学提供一点思路。  【关
[摘要] 本文从现代物流的相关概念入手,介绍了中国邮政的发展现状,然后详细分析了中国邮政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最后提出了中国邮政整合与运用现代物流的战略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中国邮政现代物流
李斯是前秦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其《谏逐客书》是我国古代臣子向皇帝进谏所编写的公文典范,它能够改变秦王的决定,使其收回成命,起到扭转不良局面的效果。《谏逐客书》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和成果,主要是李斯能够在一开始缓解紧张的局面,避重就轻,向秦王提出一些建议,其中蕴含的说服技巧是非常多的。  一、避重就轻、缓解紧张局面  在日常生活中,处于矛盾当口时,要想说服他人听取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首先应当做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