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初探

来源 :名师在线·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62516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倾向于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掌握,不重视直接经验和活动经验的积累,忽略了学生的习得过程。传统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知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应以丰富多彩的教材内容为载体,将课堂置于真实鲜活的生活背景中,以问题为钥匙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组织层层递进的浸润式教学过程,开展“有趣、共情、朴实、灵活、深刻”的课堂教学。而充分利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实现这一重要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8-0026-02
  引  言
  “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情境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综合性,動手操作时具有活动性和可操作性,解决问题时呈现多样性、灵活性与创新性的优势,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由具体单一转向抽象广阔,由表面浅层走向内在深入,由机械呆板进入创新灵活。
  一、时空置换,让学习更具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生活性和开放性,根据这一特性,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施开放性学习[1]。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坐在封闭的教室里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的方式较为死板,参与的活动由于受时空的限制,难以实现深入拓展。而教师将课堂置于更广阔的室外空间或课外场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主动进行探究,从而收获快乐与成功。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式更为灵活、更具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性与创造性思维。与静态的学习方式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而且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情智、培养数学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开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学生多角度观察校园内的每座建筑、每处绿化、每个活动场所,提出“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操作目的;其次,根据活动目的和学习目标,结合图形位置、测量、比例、数据收集等知识和实际情况设计实践方案;再次,分工合作,进行现场实际测量,收集并记录数据;最后,分析收集的数据,运用比例等知识绘制平面图。完成平面图的绘制后,各小组先交流展示各自的作品,再相互评价活动成果,最后反思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活动中,学生从室内走向室外。教学场地的变化,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思考模式与解决问题的方式[2]。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团结协作,参与设计方案、测量绘制、整理分析、分享活动成果等一系列“做”数学,在“做”数学中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积累了思考问题的经验,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自主性。
  二、解决问题,让思考更有深刻性
  有效教学或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引发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并提升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的[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将其落实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数学课相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其有机会展示自身的聪明才智。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为学生预留思考的空间,将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有机结合起来,就两者之间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生长点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线索,深入交流和思考,从而有效整合知识结构,实现学以致用,切实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时,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提出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包装1个长方体入手,到包装2个、3个、4个相同的长方体,让学生思考、探究新知,由此让学生讨论包装物体时应考虑什么问题,怎样包装才更节省材料,从而逐渐完善节约包装纸的包装方案。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各种包装方法,观察每种方法中重叠的面。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怎样包装更节约包装纸。经过比较、观察、分析,学生得出,减少重叠的面就能节约包装纸。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渗透优化思想。在活动中,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思考、交流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结合不同的包装方法,得出最节约的包装方案,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从而实现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有机渗透,促进数学思维的逐渐发展[4]。开放式课堂能够提高探究问题的效果,避免教学流于形式。教师不能让学生当机械的“操作工”,要让学生做有意识的“探究者”和“建设者”,让学生亲身经历“尝试猜想—自主验证—主动获取—发现巩固—内化建模”的活动过程,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发展。
  三、动手实践,让思维更富创新性
  活动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础,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发挥动态教学的优势,设计有效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通过简单问题的“小试牛刀”,化繁为简,探索规律,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5]。   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把长方形条由四条边、两个面,变成两条边、两个面,最后变成两条边一个面。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是几个面,是不是一条边一个面呢?基于此,怎样验证呢?学生思考后动手探究。随着学生探究的深入,教师适时引出莫比乌斯带,并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制作莫比乌斯带,让学生尝试动手做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并进行涂色,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普通纸环和莫比乌斯带的异同,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二是探究几等分的莫比乌斯带,让学生思考,如果沿线剪,剪完后会是什么样,并动手验证,引导学生进一步揭开“莫比乌斯带”的神秘面纱。原来二等分后的莫比乌斯带并不是两个小的莫比乌斯带,而是一个大的扭转的圈。这一过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发挥主体性,通过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得出结论:偶数圈剪出来的都没有“莫比乌斯带”,且圈数为等分数的,都是大圈;奇数圈剪出来的都有“莫比乌斯带”,且只有1个。
  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能够在求知欲的驱使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从而发展高阶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锻炼了空间想象能力,在猜想的基础上动手验证,不仅培养了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和科学态度,还有效提高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结  语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发挥自主探究性、学会数学思考、建立数学模型、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活动过程为载体,让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6]。同時,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思辨反思,总结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宋丹丹.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导学,2020(02):89.
  魏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策略[J].小学时代,2019(36):23-24.
  单卫静.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探索[J].小学时代,2019(35):27-28.
  成国强.关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J].学周刊,2020(34):19-20.
  陆正娟.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0(12):17.
  作者简介:刘晓燕(1981.10-),女,福建永春人, 本科学历,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相较于传统的单篇文本阅读,群文阅读最明显的特点为课堂容量大、阅读数量多。基于此,文章在肯定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的意义的基础上,梳理了其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现象,并结合成功经验提出组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
吴敏,1969年1月出生,男,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校长,一级教师,曾获江苏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好校长”“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苏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工作者”“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个人”、金阊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钱晨,1987年9月出生,男,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曾获江苏省“优秀科技辅导员”“优秀红领巾社团辅导
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项目学习这种自主性、探究性强的学习方式,利用有限的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文章中,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具体阐述了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摘 要: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对此,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作者总结了创设趣味情境、强化实践活动、鼓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讨论等教学策略,以期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
摘 要:趣味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文章针对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和趣味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展开深入研究,旨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小学英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8-0010-02  引 言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知识本质、核心问题、数学思想三个维度入手,引导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四基”,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数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在学习过程中依然会遇到数学逻辑性、抽象性的难题。依托情境化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将数学难题转化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内容,在降低学生数学学习难度的同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近日对我国著名光学专家庄松林院士进行了访谈。访谈中,庄院士首先分享了个人外语学习经历,指出有效掌握一门外语的关键在于坚持和自觉;其次,庄院士认为外语学习最大的难点在于写作,国际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是高校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庄院士还根据自身学习和指导学生的经验对外语教学提出了建议;最后,庄院士对上理工师生提出期望与寄语。
摘 要:古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设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这种审美意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心品味和挖掘古诗词的意境美。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情境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8-0024-
文章立足于幼儿教育实践,以种植区的开发与实践为切入点,依次分析与探讨了幼儿园设置种植区的价值及应注意的事项,旨在通过科学设置种植区使幼儿获得更好的进步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