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崇宁通宝”出头“通”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uoc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年来,《收藏界》等杂志的钱币栏目曾陆续刊出、介绍过不少有关北宋“崇宁通宝”折十大钱的新版别新品种,如:“双点通”、“长尾通”等,给泉友、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也激发了泉友们寻觅、研究“崇宁通宝”折十大钱版别的热情。笔者藏有一枚未见经传的“崇宁通宝”折十大钱奇异品——出头“通”,在《崇宁通宝分类图谱》《北宋崇宁钱币图谱》《北宋铜钱》《北宋钱币》等专业钱谱及有关专业刊物上均未见著录或刊载,实应为创见品。现借《收藏界》一角刊出,供专家、泉友鉴赏。
  此泉为老生坑品,其正面上半部分被绿锈包裹,背部大部则呈斑驳状,青铜质,显露处包浆熟旧、把玩痕迹明显。钱文笔划结构疏朗有致,轮圆穿方、形制规整。其与众不同处在于这个奇异的“通”字。该“通”之“甬”字上部竟多出了一头(点),且直抵穿部,成了非常罕见的“出头通”(见图)。
  笔者此泉得自泉友友情转让,观其“通”异后,用40倍放大镜细察,该出头一点与整泉浑然一体,尤其与“甬”部自然天成,无任何粘补做作之征痕,且整泉底章无流铜残渣,故亦排除流铜粘连之疑,复以沸水煮沧一小时,继用硬木捅挑皆无疑状,是此,当定为罕见之创见品“出头通”。此泉直径34.8毫米,穿径8.1毫米,厚2.6毫米,重量12.7克。(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鉴赏一把宜兴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笔者最近有幸收藏到了一把清末的老紫砂壶(见图),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谈一下对此壶的鉴赏。  一是“泥”: 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紫砂壶得名于世,是因为它独特的材质,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近代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起其为含有氧化铁的成份,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
期刊
对广大收藏投资者来说,2010年的春天显得格外美丽,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捷报频传。今年率先开槌的中国香港苏富比春拍延续了2009年秋拍良好的上升势头,开市大吉,创下近20亿港元成交佳绩,紧接着,刚刚落槌的中国嘉德春拍又喜讯连连,天价迭出。很多收藏投资者见状不禁大声惊呼: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真牛!    中国书画迭创天价,当代艺术有所回暖    2010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落幕,估价13亿港元的2
期刊
中国柴窑文化论坛综述    阳光明媚,秋风送爽,由陕西省文物局和铜川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铜川市文物旅游局、《收藏界》杂志社、西安柴窑文化研究所、西安市收藏协会承办,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协办的“中国柴窑文化论坛”,于2010年8月27日至29日在古城西安隆重举行。  27日上午10点,在西安市高新区中清大厦陕西秦煤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楼大厅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领导
期刊
国人爱竹,由来已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并列其中,竹子既为“三友”之一,又是“四君子”之一,是古今文人最喜爱的绘画咏诗雕刻的题材。竹子清秀挺直,无牡丹之富贵,无青松之雄伟,无桃李之娇艳。可是它刚强正直,宁折不屈,它“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出土时便有节;枝横云梦,叶柏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代表了文人雅士的思想品格。自古就有许多文人
期刊
旧藏朱泥壶一把,器表呈栗红色,梨皮,宝塔式钮带孔;器身呈圆球形,腰下内收垂直至底。素身;单孔短流,流下刻壶铭“江清月近人”五言绝句;圆;圈足,足内中部刻“六如”二字楷款﹙图1﹚。  ﹙一﹚ 按照一般标型学断代规律,此壶年代当在明末清初之际,理由如下:  装饰:器表独特的粒子感是紫砂器迷人的原因之一。它可细腻如膏脂状,也可粗砂似珠粒隐隐。这取决于练土时矿土颗粒的筛选,也可掺入本色或他色的熟沙调配成粗
期刊
首先要感谢北京陈瑞海先生的来信,指出“康熙通宝”生辰钱卯字币的真伪问题。康熙钱中的生辰钱、开炉钱、罗汉钱颇多猫腻,距今时间又不太长,仅凭锈色包浆判断,难知其所以然,还要查阅有关文字资料,陈先生求实、认真的态度值得学习。  本期刊发的蔡炳根先生的安阳连布,生坑翠绿可爱,品相佳,过去仅见“四面连忻”,此品殊少见。  “大中浙十”、“洪武浙十”过去是明钱中并不罕见之物,近十年已在市场上很难碰见,价格亦升
期刊
少年时代我即忱于书画篆刻,学习吾国的传统艺术,多看名作原迹是攻艺之路上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在经年研习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喜欢购置一些古书画名迹以作攻艺之助。我非富豪,购藏古书画名迹,只买自己喜欢的或有益于增进个体艺术创作灵思的,至于日后增值与否多不考虑,因之我于古书画的购藏完全是一种对艺术的钟情和对艺术的思考。  我每游一地,必先光顾其地之书画摊肆,以有限的经济能力,寻访些人弃我取的心赏之物。忆昔上世
期刊
清末民初,日用陶器的需求剧增,宜兴的紫砂业也缓缓走向复兴,具有西方色彩的专营紫砂的商号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文人雅士不再是紫砂业的主导,而亦壶亦商的紫砂实业家们成为紫砂市场的主人。在这批紫砂店号及陶刻名家中,最著名的人物当推清末民初紫坛全才——赵松亭。    一、赵松亭与吴月亭    赵松亭(1852—1934年),字九龄,号东溪,宜兴上袁人,清末民初壶艺名家兼紫砂实业家。赵松亭制壶用印有“松亭”、
期刊
宜兴紫砂自明中期从日用陶器走向艺术陶器以来,就以变化多端的造型独树一帜,在中国工艺美术品中无出其右。在宜兴紫砂壶的三大造型中,其中的光货又可细分为圆器与方器,即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紫砂圆器的珠圆玉润与方器的挺括流畅,构成了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壶艺世界。以下从历史、工艺、文化三个层面分析紫砂方形壶的特点。  历史层面:  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中国陶瓷由于主要采用轮制成型,方器较为少见。而宜
期刊
一副金丝框边的镜架背后透出睿智的眼神,通过画家孟喜元的画面让我们走近一位憨态可掬的大画家——李可染。  画面中两鬓斑白的银发,面带笑容,穿着利落,双手后背,神态温和谦逊,一双发旧的黑漆皮鞋被擦拭得铮铮发亮,恰似在诉说着画家纯朴且不平凡的一生。  李可染是近现代画坛首屈一指的领航者。艺术细胞在他年幼时的脑海里便已萌芽,喜欢戏曲与绘画,常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习画早期由于听了一次康有为对中国绘画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