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方束竹紫砂茗壶之欣赏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m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人爱竹,由来已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并列其中,竹子既为“三友”之一,又是“四君子”之一,是古今文人最喜爱的绘画咏诗雕刻的题材。竹子清秀挺直,无牡丹之富贵,无青松之雄伟,无桃李之娇艳。可是它刚强正直,宁折不屈,它“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出土时便有节;枝横云梦,叶柏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代表了文人雅士的思想品格。自古就有许多文人雅士喜爱竹,宋代苏东坡写有许多首咏竹诗,其《干潜僧绿筠轩》最为脍炙人口:“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爱竹、画竹,在《题竹》中说:“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竹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励精神,规范行为,所以诗人们往往以竹喻人,借以言志抒怀。宜兴多竹,有毛竹、淡竹、刚竹、黄枯竹等,古人认为种花不如种竹,有“奇花照眼一时红,修竹虚心万年绿”之说,故形成今日之宜兴竹海。竹子之乡的人们日常生活与竹子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爱竹、食竹,以竹为生。正是这种倾注了许多文人雅士关怀和情结的竹子,成为历代文人创作的源泉。而唯有宜兴紫砂艺人把竹子的形态引入到壶的创造中,形成了以竹子为题材的各种造型的紫砂壶,有竹鼓壶、竹春壶、竹鼠壶、竹圆壶、四方隐角竹顶壶、腰线竹节壶、双竹提梁壶、八卦束竹壶等。
  现存史料中最早记载宜兴紫砂竹节形壶的为清代乾隆时吴骞《阳羡名陶录》中《阳羡茗壶赋》曰:“竹节之清,清贞莫比。”至于形状如何已很难考证。真正紫砂竹形壶的出现,应比史料要早,我们见到的最早传器,是香港罗桂祥茶具博物馆收藏的陈仲美款束竹柴圆壶,壶底刻“万历癸丑陈仲美作”(1613年),其次是收藏在南京博物院的大亨款的龙首束竹八卦壶(图1)。
  天津藏家李跃东先生收藏一把六方束竹紫砂壶(图2),为典型竹形壶,现介绍如下:
  此壶高8.3厘米,宽16.5厘米,口径6.5厘米,六方形,暗六方圈足,足径9厘米,容量500毫升。用紫泥制作,壶的颜色呈栗紫色,砂质纯净,细腻温润。制作手法娴熟,精工细琢,竹节形态逼真,细竹排列整齐,造型大方,容量适度。经多年使用,茶汁滋润,把玩摩挲,壶身表面包浆厚重自然,壶的色泽紫中透黑。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说:“壶经用文,涤拭日加,自发暗然之光,入手可鉴。”此壶便是上述论理的实物见证。从该壶的包浆程度看,至少应该历百年以上才能达到如此厚度。
  此壶壶身做成六方形,每一面由11根细竹排列组成,全壶总共66根,其所塑圆竹之多是其他竹形壶所不及的。66是一个吉祥数,这是壶艺人有意巧做。壶身中间由一根腰线束扎细竹而成,故得名为六方束竹壶。
  六方束竹壶壶身是由六个单片拼接成,然后镶上下底,后装接流把,另作壶盖而成,从壶口看去,壶内手工接痕明显,完全符合当时工艺水平。内为独孔的三弯流和耳形把,均由多竹节的竹段构成,制作之精,浑如天成。此壶为圆口嵌盖,钮圆而高,钮上做成道教八卦中的阴阳鱼形,壶底中心处钤一大象形花款(图2左下)。
  笔者收藏紫砂器多年,经手过多种各类紫砂壶,翻阅过许多紫砂专著,这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象形印款的紫砂壶。紫砂壶上的印款尽管多种多样,但多为人名款、地名款、纪年款、斋堂款、商号款、诗句款、图案款。在图案款中又分植物图案如花卉、竹叶等和动物图案,如龙纹、瑞狮、蝙蝠等,却极少见到这种大象形款紫砂壶,这种象形印款的紫砂壶应为外销于南亚地区的外销壶。从壶的造型、泥料年代、包浆程度诸方面看,与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一把清代竹节壶完全相同(图3),仅尺寸略有差异,且故宫藏品无印款。两壶对照应为同一时期作品(请参阅《紫砂清韵——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展》,载《文物天地》2007年8期)。(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公元4世纪初,在现今的日本奈良地区,逐渐兴起了一个比在中国史书中记载的邪马台国更加强大的国家,因其地处大和盆地,故得名大和国。这一时期,不知道是为了炫耀权力和财富,还是某种形式的信仰,大和国的统治者大量营建规模巨大的坟墓,因此在考古上,大和国时期也被称为“古坟时代”。这一时期最为著名的是那些巨大的前方后圆坟,这些大坟自平地高高隆起,前面是矩形,后面是圆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日本大阪湾市附近的传
期刊
墨与笔、纸、砚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共同担负着传播中华文明的神圣使命。墨是中国独特的传统工艺品,与其他许多文物一样,是当时的日用品。因此,它的产生、发展、兴盛、衰落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墨质、墨品、风格、款识、图案、装潢、工艺等,无不有其历史与文化的背景,与当时的审美趣味、实用要求相适应。  墨的制作历史悠久,公元前十二世纪就出现了墨。墨的品种繁多,可分为实用墨和观赏墨。实用墨主要用于
期刊
真?假?    也记不清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从事珠宝生意的杨某来电告知刚得到一件据说是皇帝御用的瓷器,问我是否有意收藏。杨某以收藏古玉为大宗,在圈内颇有名气,偶有沾手其他类别的文物,然不甚精通。当下急忙赶往其位于港岛半山坚尼地道的寓所。甫一进门,即见紫檀方桌上正儿八经地放着一件精美的黄地红彩龙纹盖罐,红釉底色,上绘黄彩云龙枝纹,盖面圆润,与器身造型和谐而统一,虽不带铭文,但富丽堂皇,好不气派﹙图1A
期刊
我是受著名漫画家方成的影响喜欢上幽默的,从此走上了一条“与笑同行”的幽默人生路。  方老与我是武大校友,他本是学化学的,后来改行专攻“画学”,在《人民日报》这个特殊的“画坛”上工作了一辈子。作为晚辈的我在武大是学哲学的,用他的俏皮话说是专门研究“打折之学”的。年龄和专业的差距并没有影响我俩在京城成为忘年交,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们常在一起小聚神侃幽默,当他妙语连珠地不断抖“包袱”时,我在为方老
期刊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提到法国巴黎这个公认的世界文化之都时,人们首先都会想到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凯旋门。但是,巴黎有这样一座建筑,每年吸引的参观者超过卢浮宫和埃菲尔铁塔的两倍,这就是坐落在巴黎第4区波布尔广场的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是一座异乎寻常的建筑,卓尔不凡的大胆设计和自诞生之日起所引起的巨大争议使其在世界所有伟大建筑中独树一帜。如今,蓬皮杜国家艺术
期刊
编者按:  本刊编委朱世忠先生因突发心脏病于2010年8月5日下午18∶00不幸在宁夏首府银川去世,享年仅48岁。朱世忠先生在世期间,曾任宁夏海源团县委书记、宁夏新闻出版局党组成员、局办公室主任等职。他于2008年起担任本刊编委以来,对本刊栏目进行过指导,对杂志不当内容提出过批评,对重要选题有过建设性意见。对他的英年早逝,本刊同仁无不感到分外惋惜和悲痛,为此,特刊发宁夏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昌
期刊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汪文柏《陶器行赠陈鸣远》  汪诗中这一丸比珠玉还要珍贵的“阳羡溪头一丸土”便是宜兴的紫砂泥。江苏宜兴,古名“阳羡”,这里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水土宜陶,砂壶宜茶。用这里的紫砂泥烧制的紫砂壶,历来是爱茶之人的心仪之物。北宋苏东坡择居宜兴时,“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爱其茶、泉、壶,有“饮茶三绝”之说;明代李渔也有“茗注莫妙于砂,壶之
期刊
鉴赏一把宜兴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笔者最近有幸收藏到了一把清末的老紫砂壶(见图),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谈一下对此壶的鉴赏。  一是“泥”: 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紫砂壶得名于世,是因为它独特的材质,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近代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起其为含有氧化铁的成份,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
期刊
对广大收藏投资者来说,2010年的春天显得格外美丽,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捷报频传。今年率先开槌的中国香港苏富比春拍延续了2009年秋拍良好的上升势头,开市大吉,创下近20亿港元成交佳绩,紧接着,刚刚落槌的中国嘉德春拍又喜讯连连,天价迭出。很多收藏投资者见状不禁大声惊呼: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真牛!    中国书画迭创天价,当代艺术有所回暖    2010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落幕,估价13亿港元的2
期刊
中国柴窑文化论坛综述    阳光明媚,秋风送爽,由陕西省文物局和铜川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铜川市文物旅游局、《收藏界》杂志社、西安柴窑文化研究所、西安市收藏协会承办,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协办的“中国柴窑文化论坛”,于2010年8月27日至29日在古城西安隆重举行。  27日上午10点,在西安市高新区中清大厦陕西秦煤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楼大厅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领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