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hu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以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为例,分析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0名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人。实验组采用以人际心理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分析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结论: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均可以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同人际心理治疗相比,认知行为治疗更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价值更为显著。
  [关键词]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
  [中图分类号]R74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045-01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随着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支持性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开始应用于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过程之中。本研究以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为例,分析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以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0名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编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男性患者18人,女性患者22人,年龄在18-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11.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7人,女性患者23人,年龄在18-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8±11.1)岁。经检验,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实验组采用以人际心理治疗为主的治疗手段。患者的治疗频率为每周一次,每次50mm,治疗时间为12周。在第1-3次治疗中,医护人员在采集患者病史的基础上,向患者明确人际心理治疗的目标与内容,引导患者回顾自己的交流症状。在第4-10次治疗中,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构建人际交往清单,根据清单内容评估人际关系,制定有针对性的解決方案。在第11-12次治疗中,医护人员指导患者使用新的人际交往策略,在鼓励患者以自我肯定的方式提升自信心的基础上结束治疗。
  对照组采用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的治疗手段,患者的治疗频率与治疗时间均与实验组相同。在第1-3次治疗中,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史作出诊断,向患者讲解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发病原因,科学解释患者症状,提升患者治疗信心。治疗期间采用以叙事护理为主的护理手段,鼓励患者描述自身的消极体验。在第4-10次治疗中,医护人员鼓励患者自己寻找非理性观念,并要让患者了解此种观念的错误性及此种观念与患者自身的焦虑状态之间的关系。在第11-12次治疗中,医护人员与患者探讨治疗以后的改变及对未来的期望,在帮助患者强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束治疗。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
  1.4评价标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包含躯体化焦虑与精神性焦虑2种因子。患者总分≧29分为严重焦虑;患者总分≧27分为明显焦虑;患者总分≧14分为有焦虑症状;缓和总分≧7分为可能存在焦虑症状;患者总分<7分为无焦虑症状。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涉及到了患者体重变化、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及绝望感等多个指标;患者总分≧35分为严重抑郁;患者总分在20-34分之间为中度抑郁,患者总分在8-19分之间为轻度抑郁,患者总分<8分为无抑郁症状。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O软件开展统计学分析,HAMA评分、HAMD评分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服从正态分布,用(x±s)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HAMA评分与HAMD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MA评分差异与HAMD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以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与情感职能为主。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均具有改善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作用。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在患者焦虑症状缓解方面未显示出明显差异。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与之相近。
  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结果,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与认知行为治疗的自身特点有关。此种治疗方式旨在结合认知疗法和放松训练,帮助患者明确不合理信念的认知评价,也可以帮助患者改变错误观念。在认知行为治疗应用于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治疗以后。患者可以利用积极行为逐步取代消极行为。
  综上所述,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均可以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同人际心理治疗相比,认知行为治疗更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价值更为显著。
其他文献
[摘要]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由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转换的起始阶段。做好临床见习带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承担内科学系的临床见习带敦任务。结合自己的实际带敦经验。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临床见习;临床带救;教学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4-228-01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阶段,见习期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CT與超声检查对于Tl与Tis期乳腺癌诊断效能差异;方法:纳入我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Tl与Tis期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乳腺癌CT检查与超声检查。检查资料及病历资料完整。对比不同随手段对乳腺癌Tl与Tis期诊断的效能差异;结果:CT图像结果分为脂肪型14例。少量纤维腺体型34例。多量纤维腺体42例。致密性乳腺型7例。总检出例数97例(97.00%)。超
期刊
[摘要]目的:对黄体破裂合并宮内早孕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以及治疗方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2018年收治的l例黄体破裂合并宮内早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症状与体征。并对患者进行辅助检查。以此为依据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对本次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记录。结果:术后病理报告示:(左侧)卵巢黄体囊肿。术后第4天阴道无流血、切口甲级愈合。血常规:HB:89g/L
期刊
[摘要]目的:CT检查在腰椎间盘前突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196例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前突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CT检查与X线检查。观察两种检查结果诊断准确率。结果:CT检查检出184例。检出率为93.9%;X线检查检出110例。检出率为56.1%。两种检查方法在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在椎间盘前突的诊断价值要明显高于X线检查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日介素6(IL-6)在细菌性曲流感染(BSI)临床早期诊断中发挥的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室于2017.4-2018.8期间收治的疑似BSI的90例患者。均在入院后首次送检曲培养并检测PCT、CRP和IL-6水平。结合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主要指标检测结果。结果:阳性组(43例)  PCT、CRP和IL-6水平均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阴道镜检查对诊断早期宮颈癌的影像学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早期宮颈癌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试验原则。将so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实验组患者给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阴道镜险查。比较两组在准确率上的区别。结果:经阻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童对早期宫颈癌的确诊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的效果。方法:选择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6例哮喘一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研究组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后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青光跟术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我院全科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s0例青光跟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治疗。然后对他们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的视力情况、眼压情况要明显的好于术前。同时有4例(8.0%)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青光限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使用雾化吸入后吸痰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及对策。方法:將100例患儿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在雾化吸入后吸痰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常规护理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率和咳痰天数。结果:干预组的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咳痰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后吸痰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时增加护理干预,能更有效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DR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隐匿性骨折60例,随机等分为30例对照组与30例观察组。对照组实施X线技术诊断,观察组实施DR技术诊断。分析并对比2组患者诊断后的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诊断后,检出29例,诊断检出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线技术比较,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