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含吲哚美辛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和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o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含吲哚美辛固定式宫内节育器(IUD)和活性γ型IUD的临床效果以及月经出血模式。

方法

采用多中心临床对照试验的方法,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间在5家医院接收840例自愿要求放置IUD的流产妇女,于人工流产术后即时随机放置固定式IUD(固定式组)或活性γ型IUD(活性γ组),分别为414、426例;选择同期人工流产术后未放置IUD、也未使用甾体激素避孕方法进行避孕的464例流产妇女作为对照组。随访临床效果12个月。分析所有观察对象人工流产术后3个月内的出血情况。

结果

随访至人工流产术后12个月时,脱落均是两种IUD最主要的终止原因,固定式组和活性γ组的脱落相关终止率分别为2.48/100妇女年和3.12/100妇女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IUD的脱落终止均以下移为主。随访12个月时固定式组和活性γ组的与IUD使用相关的终止率分别为3.91/100妇女年和4.35/100妇女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流产术后1个参考时限内(90 d),固定式组和活性γ组的总出血天数(包括出血天数和滴血天数)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9和2.6 d, 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主要表现为滴血天数的增加,固定式组和活性γ组的滴血天数分别为(9.2±5.9)和(8.5±4.6)d,明显多于对照组的(5.2±4.0)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IU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含吲哚美辛固定式IUD和活性γ型IUD均安全、可行、避孕效果可靠,不良反应轻微。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2011—2014年中国输入性单纯卵形疟原虫感染病例(卵形疟输入病例)流行特征,为我国消除阶段制订卵形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2011—2014年的卵形疟个案(临床与实验室病例)和人口数据,从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1—2014年卵形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仅含输入病例)(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外籍病例)。分析卵形疟输入病例的流
中国于2010年启动全国疟疾消除行动计划,在以传染源和疫点调查与处置为总体策略的指导下,围绕疟疾病例发现报告、实验室复核、病例分类与治疗,以及疫点判定与处置等关键环节,在全国范围内实施"1-3-7"技术措施,中国疟疾消除成效显著。现存疟疾本地传播的地域范围大幅缩小,绝大部分地区已达到疟疾消除标准。然而,至2020年全国实现疟疾消除的目标不断面临新的挑战,部分边境与偏远地区疟疾本地传播阻断的难度很大
期刊
目的分析2005—2014年中国疟疾死亡病例特点,为制定针对性措施,减少死亡病例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2005—2014年的疟疾个案数据(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与实验室病例分类、空间分布、诊断和报告情况等信息),在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按发病日期收集2011—2014年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数据(含病例临床表现及输入和本地病例感染来源等信息),分析疟疾死亡病
目的分析2011—2014年中国进入间日疟消除阶段后疾病流行特征,以及间日疟病例住院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2011—2014年的间日疟个案(临床与实验室病例)和人口数据,从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1—2014年间日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含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等信息)(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外籍病例)。采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