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弊端

来源 :现代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热爱艺术,更喜欢在这广阔的美术空间里寻求收获。也希望在教学中能带给孩子们许多快乐。可是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美术课一向被定义为“副科”,不被老师、家长重视、学生重视,甚至被看做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出和教育的不断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上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如今,在新课程“没有副科”的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学不但已经正式列入重要学科的位置,而且在一些学校还被当做是“特色兴校”的重点工作。但是,在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美育环境中,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好的美术教育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就存在着很多弊端。
  1计划不落实、科目分主次
  在教学计划中,对于美术教育课程,缺乏明确的要求和有力的措施。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即“拿出成绩”,美术课被其它“主科”挤之门外。这样,不但扼杀了学生兴趣,也阻碍了学生特长的发展。
  2思想观念与新课标美术教育的实施理念落后
  要切实改变这种思想观念落后的对策为农村中小学要努力培养正确的美术教育审美观。农村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掌握一定美术知识技能的基础上, 逐渐提高审美能力, 让美术这门艺术, 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 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 使他们成为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审美教学的本质是审美训练, 即对审美观、审美能力、审美人格的训练。它既是一种价值取向, 同时又是一种审美心理活动, 它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这些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及教学手段, 对学生进行真正审美意义上的培养。
  3专业教师的缺乏
  由于地理环境、生活环境等因素,现在的农村大量缺乏教师,很多地方甚至还有两三个教师承担一个学校所有年级教学任务的情况,复式班教学的模式也依然存在,而且留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多数是民办教师,别说是开设音、体、美等专业课程,就连正常的教学工作都无法保障。很多学生根本连美术课的概念都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但不能得到基本的审美意识的培养、系统的美术教育,而且学习生活全部被枯燥的语文、数学课所填充。哪怕在少数农村学校开设并实施了美术课的教学工作,但也会因为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而使其成为简单的“绘画课”和“手工课”,而“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的美育价值的体现就成为了空中花园四、教材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
  4学生的视野局限性强
  在农村生活的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狭小的空间内,和外界接触很少,多数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媒介仅仅局限于电视和课本,因此,学生的视野局限性很强,思维拓展不开。在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表现多停留于模仿教材,而没有实际接触的图片资料对于学生的创造来说是没有生命力的木偶,在这样“闭门造车”的情况下,学生的作品呈现出的是苍白而乏味的、缺少真情实感的表象临摹,就更不用提“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了。
  5教育观念及方法相当陈旧、落后
  农村美术教师由于自身条件的关系和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以及教学设备等的限制,缺乏对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索。在目前素质教育的情况下,美术教学要求最主要的是注重中小學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日常的教学上,农村大部分美术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依旧是旧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仅仅注重教师示范,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由于条件限制,教室仍是教学的唯一场所,教材仍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缺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一成不变的教学场所和教学内容,致使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只是单调的照课本临摹,没有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美术的效率下降。
  美术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更重要的使还担任着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教学方式仍然是老师教、学生学,照搬照抄。即使现在教办倡导转变教学理念,但由于传统教育根深蒂固,我们的教学方式仍是讲解、示范。只重视单纯的技巧训练,而忽视了文化知识的教育。
  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 存在教师仅仅依靠教材, 学教材,不考虑农村实际情况。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 与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差距。农村的美术教学, 就要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来, 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 充分发掘当地文、地理、自然资源, 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的、地方特色的美术课。例如: 野外写生、萝卜雕刻、泥塑、剪纸、折叠、稻梗手工艺术、变废为宝等综合实践课。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 寻求适合农村孩子美术学习的教学资源。
  6评价学生学习美术好坏的标准单一
  以前传统的美术评价只是学生完成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因此评价方式单一。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忽略了学生自身感情感知的表现。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把学生的自我观点给否认了。影响了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厌学情绪。
  总之, 要上好美术课,首先学校领导应把它看作是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职责,摆正美术课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其次从制定计划开始,就重视对美术课的安排,解决师资问题,开展教研活动,完善艺术教育设施。再次要明确教学要求,并认真执行,认真检查。最后作为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师, 我们要结合农村新课程的特点, 不断探索、钻研、思考, 改善农村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胆开展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这是时代对的要求, 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可以说是与作文教学并驾齐驱的“拦路虎”,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大障碍。 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仅仅
期刊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当前我国民族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少数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汉语教学是其突破口之一。然而,受思想观念、汉语教师素质。教材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的汉语教学开展的不是很好。近年来充分认识汉语教学工作在促进民族教育质量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汉语教学工作,大力推动双语实验示范教学,以“抓团结、促稳定,培养合格人才”为宗旨,通过汉语教师培
期刊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中老年健身人群  1.2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资料法  2骨的代谢结构  2.1骨密度:  SOS表示超声波在骨骼中的传导速度,它能反映骨的弹性,即骨的同质性和同向性。它的数值越大,表明骨密度越高。骨密度的下降伴随着人的衰老过程,35~40岁以后,年龄增加引起的骨量丢失逐渐明显,成骨细胞的活性降低,成骨机能减退,破骨细胞的重吸收功能相对增加,导致骨量减少
期刊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及理论性都较强的课程,在我校,把这门课作为各专业的考查课来上,导致学生和学校对这门课的重视度不够,教学又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效果较差。如何更好的将这门课学好,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这门课程,这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  一、市场营销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1、教材及教学内容。  现有的教材都较陈旧,没有新的营销实战案例,跟不上时代,没有创新性,实用性。教学内容一般是按照书上顺序
期刊
【摘要】新课程倡导要转变教师角色,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变到启发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文章从一次活动的亲身经历,发现对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心理特点,引发作者的点滴思考.那就是要给后进生自己作主的机会,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  【关键词】后进生;作主;机会  在每个班中,都有个别学生,由于长期在集体中处于后进,常常受到冷落与歧视,缺少
期刊
在新教育实施的今天,在“目标导学、主动高效”的课改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数学教学水平这个问题,就摆在了广大一線教师的面前,本人认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  一、基于学生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迁移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
期刊
笔者所在市县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重灾区,经过灾后重建,几乎所有的学校的校容校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学设施上,各校都配置了一两套多媒体设备作为辅助教学的新手段,有的学校已经武装到了每间教室,逐步打破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正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众多的公开课、研究课、竞赛课中,教师们都给我们展示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在使用
期刊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呢?  一、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
期刊
人的发展,其本质是人的个性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前沿阵地,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学生个性发展的坚实基础方面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个性化教学的定义  个性是个多视角的概念,不同的学科对其有不同的界定。教育学意义上的个性,很大一部分接受了心理学的有关观点,心理学上人的个性,由精神力量、体力、思想、情感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