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zhang1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和使用,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了解目前学生学习的状态,对于语文知识学习水平的深化也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强语言运用、表达等能力的提升又成为目前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面对此种严峻的教学形势,教师结合学生知识理解、消化的程度,在讲解教材知识的过程中,穿插相关的知识运用和语言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从长远角度分析,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完善也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语言运用;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140-01
  在素质教学理念不断推行与发展的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方法的创新,使学生注重语言内涵的分析,并着重语言内容的应用,这样才能有效满足容易完善的教育体系应用需求。因此,笔者在对小学语文教学以及语言运用的相关内容进行把握的过程中,主要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切入点,在了解教学规律的同时,不断加强教学措施的调整,以更好地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一、注重语言教学,完善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各项能力和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为了夯实学习基础,教师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融入一定的语言知识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领会中华大好河山的奥妙,更重要的是了解语文学习结构的相关内容。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知识运用中体会语文知识和文化内涵。第二,在不断的锻炼和成长过程中,注重语言运用素质的提升,可以让学生理解知识与实践水平的平衡点,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课本知识,对不同的语言类型进行全面化的了解。比如,不同语境下其语文运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口语交际比较随意,但是写作文等就要严肃且认真。最后,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教师结合目前的学习现状,从中华文化的角度讲解各项知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更为综合性的能力和素质,在发散性思维的指引之下,优化学习方法,对于不断突破自我,树立信心,深化学习素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只有不断地实践,并从语文教学情况的总结中完善语言运用,才能够使用更具特色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各项运用能力。从专业角度来分析,在对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和论述的过程中,笔者主要从语言认识、社会实践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文。
  (一)注重读写结合,优化语言认识
  语文知识的讲解离不开阅读和写作,通过课本中深层次知识的把握,不断对语言运用方面的内容进行提炼,以此保障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比如,在对阅读教学进行把握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一课堂分为不同的知识模块,前二十分钟进行文章的阅读,后半节课要注重知识观点的整合。每个同学都可以写一篇读后感,结合不同的感受,加强语言知识的运用。在下一节课堂中,教师可以对写得较为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每个学生也可以发表自身的看法,这篇文章写得好在哪?哪些文字和语言表达方式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推进相关教学活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切实推进语言运用,注重社会实践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进行把握的过程中,也要结合理论知识加强社会实践内容的融合,在课堂之余可以创建与语言运用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可以组织朗读比赛、词语接龙比赛,通过这些活动的完善,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运用的奥妙,在不同的语境之中,教师可以使用到不同的文字,通过语气的不同,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再如,教师讲到瀑布这一自然景观,应该用什么词语进行形容呢,不同的学生对于瀑布的形容是不同的,可以是宏伟壮观,也可以是细水长流。
  (三)完善教学形式,优化语言表达
  最后,教師在对其措施的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对教学形式和语言表达的内容进行探讨。教师在实际对教学效果进行丰富的过程中,要注重语言表达和教学形式的结合,利用分层教学方法、翻转教学方法的使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巩固,学生不断地加强语言表达,注重文字与文字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对各个文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进而巩固自身的语言基础。比如,教师在对《平平搭积木》这一课文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对其中的语言关系进行了解,通过不同主题以及不同动词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进行仿句、造句,进而不断深化整体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综合以上内容分析,小学这个关键性的时期是塑造学生各项能力和观念的重要时期。为了深化教学效果,完善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每一节课堂入手,创新教学方法,深入的了解学生对于语言内容了解的程度,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优化自身的教学策略。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把握语言运用能力的深化,以知识领会为重要的突破点,完善语文学习能力,以期更为有效地强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志明.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33-134.
  [2]杨孝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71.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提出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師需要以此为目标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而情境创设与导入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中,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导入;案例与分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摘 要伴随着我国多年素质教育的实施,当前越来越多教学者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除了注重为学生传授知识外,更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数学是小学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提高学生数学能力非常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探讨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的落实,以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摘 要在新课改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也在进一步的提高。我们都明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即“数学概念”,它不仅是掌握理论知识及实现数学应用的基础,还是一个涵盖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教学内容。本文结合笔者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试探索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教学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
摘 要初中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可以通过数学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本文对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教学情况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通过对该方法运用的技巧与广大数学工作者达成共鸣,共同推动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着力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
摘 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班级要坚持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有助于维持小学班级的管理秩序,提高小学班级的管理效率,为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小学班主任要积极学习科学先进的班级精细化管理经验,在教学中开拓实践,改善精细化管理的实际应用问题,探究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策略。从而促进班级的发展活力,为小学生的优质教育提供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小学班级;问题;策略;案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汉字的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新时代的信息化教学当中,“好读书,读好书”的新型纸质阅读方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通过读纸质书来提高自己的文学思想,也有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全民阅读方式的开展,也促进着教学制度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帮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语文阅读当中去。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教材;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领域在此背景下也发生较大改变,更注重结合学生发展规律和认知情况开展教学,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和成长的主阵地之一,自然而然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入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区域活动即教师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和教育目标创设活动环境,引导幼儿根据自身能力和意愿开展个性化学习,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对此,本文则从合理规划区域活动场地、创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下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为教学形式的不断创新与优化。微课教学正是互联网时代下新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模式,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借助微课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助于锻炼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的提升。在下文中,笔者具体分享微课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相关经验,旨在为广大教学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初中语文;微
摘 要“生本课堂”是一种与考本、本本、师本、分数课堂不同的新的教学理念,它追求人的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以及健康发展为核心,想尽办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例,探析建构“生本课堂”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生本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10
摘 要分享是与他人物质和情感上的共享,在学校生活中,幼儿独占、独享行为表现得十分普遍,而从幼儿的长远发展来看,一个能在物质和精神上与别人共享的人,更加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为成长后踏入社会做保障,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笔者从家园合作这一方面探索了一些有助于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方法。  关键词 家园合作;分享行为;小班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