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感情朗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mon3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的三个学段都明确提出了朗读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因为通过感情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普通话的表达能力,丰富想象力,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意境中,使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反复朗读,学生逐步熟悉语言的结构和规律,提高听、读、写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受到感染,通过朗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促进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感情朗读?
  
  一、边讲边读、深化感情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指导感情朗读的好文章。在教学时,我先简介了课文的历史背景,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抓住了三点进行朗读指导:(一)围绕首都人民对总理的沉痛、深切的感情基调来指导。(二)声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语言的轻重跟文章情感的变化紧密的联系,使之与感情的变化合拍。(三)学生反复朗读后,再让其简单复述,增强其对总理的怀念与热爱的思想感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通过朗读、品味、理解等一系列活动后,认识水平也不断变化,情感也随着认识水平同步地变化。因此,一边讲解一边有感情朗读,对深化学生情感具有积极性的促进作用,也是指导朗读的有效办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朗读是学生感知、理解课文和获得良好语感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那种以讲代读,以问代读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朗读实践,这对通过语文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是很不利的。
  
  二、朗读和默读相结合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一项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指导,特别是朗读前要提出要求,读后要进行讲评,并随着学生不断地进步逐步提高要求,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读,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要求读得通顺流利,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充沛的感情,这样的读有助于理解课文。默读要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要在做到不指读,不出声读,集中注意力地读。
  
  三、朗读和想象力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把朗读和想象力结合起来,可以激起学生对作者的鲜明的“内心视像”和感情体验。如我在教《月光曲》的这篇课文中的描写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这部分内容时,不但要求学生想象月夜的情景,而且启发学生从文中描述的月夜情景中想象出悦耳的、动人的,切合当时去过的乐声。我先给学生描述一个特定的环境,皓月当空,月光如水,那清朗朗的光辉撒满了小屋,如轻纱,似薄雾。周围是那样的美,朦胧的,清幽的美。接着,借此来诱发学生的遐想;贝多芬的思绪从这里伸展开去,飞出了窗外。于是学生的想象随之到了海边,所作的描绘既有根据,又有创见。这时我又进一步启发:如果他是画家,此刻他会怎样?如果是诗人?又会怎样?但他是音乐家,因此,学生马上接着说:“借音符,通过琴键,尽快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随即我就要求学生有表情朗读写皮鞋匠想象中海天景色的句子。最后我又与学生一起逐句朗读,讨论,使学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理解了课文内容。
  
  四、抓住重点的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指导朗读。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实际引导朗读,既能使学生掌握词意,又能让学生进行了语感的训练。例如,我在教《麻雀》一课时,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说说从那儿可以看出这是刚出生的小麻雀?学生就从三个方面回答:被大风从巢里吹落在地上的;无可奈何只会拍打小翅膀的动作;嘴角嫩黄,头上长绒毛的样子。于是我就势描述,引导学生想象:绒毛长得细细的,看看密密的,摸摸——?学生马上抢着回答:“软软的。”这时我让学生读“绒毛”这个词,并要求表达它的特点。唤起了对“绒毛”的感受。因此不约而同的细声柔情的语调读这个词句。同样,讲到猎狗时,我抓住“锋利”这个词让学生想象猎狗凶猛地“露出锋利的牙齿”的样子,进而联想到它的企图时,我又因势利导,没让学生讲词意,只要求读词和句子,并要求学生读得让老师感受到真正“锋利”。就这样,学生用表达了对新词和课文的理解,让朗读跟自己的感受紧密联系起来,一个柔而细嫩,一个尖而锋利,形象具体鲜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的三个学段都明确提出了朗读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受感染,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总而言之,学生语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挥文学作品的形象感染作用,从而使语文课的思想教育收到实效。
其他文献
用弹性力学的有限单元法,研究了煤层开采所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的计算问题。在具体分析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实际破坏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岩体结构模型,编制了多功能有限元电算
学好语文,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要能说会写,所以新课标中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读的能力的培养是各个环节最关键,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读”好了,可以受益无穷,还可以直接益听、助写、促说。  “读”本身蕴含着很深的奥秘。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这并不是否认教师在教学中“讲”的主导地位,而是强调了“读”自身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大家之作之所以久传
初生重是犊牛选育标准之一,对评估初生犊牛宫内发育状况及预测成年后生产性能有重要价值。人医临床研究显示,孕妇静脉血、胎盘组织及脐静脉血中脂肪因子与胎儿初生重显著相关
作为圈养大熊猫的重要场所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大熊猫繁育基地每天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参访。大熊猫兽舍附近是游客经常驻足观光的地方,其空气质量与游客多少呈现关联。兽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以体验“教与学”的快乐为目标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不仅能使师生在四十分钟内拥有轻松快乐的教学心情,而且对学生健康成长与终生发展必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三项坚持”    1.坚持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就是相信在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相信每一个学生
摘 要:大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思想,本文主要讨论了数学史在这方面的作用及如何在教学中适当融入数学史。  关键词:数学史 数学教学 推动力 概念教学    大学数学是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石,大学数学的思想方法、理论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后继课程的重要工具和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如何让学生想学、学好数学就成了摆在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
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株不仅可以作为预防猪沙门氏菌病的活疫苗,还可作为载体运送其他DNA疫苗,并通过口服免疫诱导产生针对特定抗原的各种免疫应答。本研究将rrnbT1T2转录终止序
摘 要: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德育渗透的方法五彩缤纷、多种多样,文章叙述了小学语文教学在介绍背景、分析人物形象、合作讨论和朗读课文中渗透德育,拓展教与学的视野,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达到培养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并重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摘 要:把数学教学当成是思维活动的教学的现代教育观,已广泛深入地受到数学教育界的认同。作为数学思维的一个形式的数学形象思维,其重要性受到关注显然是很顺理成章的,探析数学形象思维是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数学形象思维 表象 直感 想象 数形结 CAI    形象思维有表象、直感、想象三个层次的基本形式。在数学中,数学表象思维的载体是客观实物的原型或模型以及各种几何图形、代数图式,包括数学符号
利用2个近等基因系TcLr3和TcLr26及3个小麦品种洛夫林10<Lt26>、阿芙乐尔<Lr3+Lr26>、和洛夫林13<Lr3+Lr26>分别与2个毒力不同的叶锈菌(Pucciniareconditaf.sp.tritici)小种10—2和冀77—1,组合成亲和程度不同的品种—小种组合。对侵柒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活性及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