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曦文 90后爱野孩子

来源 :北京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3202004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2011年央视八套开年大戏,《野鸭子》缔造了央视收视史上的一个奇迹:首播即以平均收视率3.2创下了央视八套近年来最高收视率的纪录。热播造成的必然结果,便是剧中人“野鸭子”成了观众热议的话题,有评论就指出“演野鸭子的女演员曹曦文是继徐静蕾之后再度在表演上达到自然纯情的女演员。老徐是放不开地表达而纯情,曹曦文是特放得开而纯情。”尤其是90后,对这种“敢打敢说”的真野性更是感同身受。
  
  真要把自己演成斯琴高娃?
  
  曹曦文一直以来演的角色都很端正,她自己也说,“给人感觉太主流,太励志,可我的样子就是这样,性格也是这样。那天遇到一个制片人,老远被他喊,”曹曦文,你真要把自己演成斯琴高娃啊?
  这一看似玩笑的评语,让曹曦文心里一咯噔。接着,她就迎来了转型之作《野鸭子》。这个角色一改之前在《香港姊妹》中温柔文静的“中国式大长今朱秀玲”的扮相,将自己的角色定势彻底颠覆。“野鸭子”是野蛮,肆无忌惮,满嘴脏话的这么一个最底层的小人物,然而这样的一个角色却赢得了老中青三代观众的喜欢,据说,电视剧热播后曹曦文的粉丝圈的构成变得很奇怪:有沉稳的中年男人,喜欢她的内敛和演技;有妈妈,奶奶级的家庭主妇们,她们喜欢野鸭子的善良和真诚;最意外的是多数在她微博和博客留言的居然是90后的粉丝群,他们觉得。野鸭子敢打敢说,不服输,豁得出去,不被主流人群接受却依然故我的范儿很给力。
  见到曹曦文,是在京城雪后初霁的午后。裹着一身轻薄的棉服,没戴墨镜,略施粉黛,落落大方的她如约出现在摄影棚,同众人打过招呼,自顾自连蹦带跳地去了化妆间。从2001年入行名不见经传,到2011年年初《野鸭子》热播爆红,对一名80后的女演员而言,从默默无闻到有人喜欢,十年辛苦的不寻常。“我们的采访就按艺术人生的路子,痛说革命家史吧?“笔者逗趣”,客随主便。”事主接招。
  
  “第二个章子怡”之梦
  
  1983年出生在浙江金华,李清照笔下“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故乡,但在曹曦文现在的讲述里却有些许无奈:《野鸭子》热播后,她不仅被邀去题词,更“听说有人去查我家的祖坟在哪,要为我续上家谱。”走上演艺之路,曦文把这归为因缘巧合,“我的父母,家庭完全和这行不搭嘎。”她笃定地说,作为家中的独女,她没有被双亲捧在手中宠爱,甚至早早地就学会了独自在家煮面。
  年幼时,曹曦文喜欢看琼瑶剧,却要躲着妈妈严厉的催督。“我总是躲在门后,透过门缝,看金铭的《青青河边草》。”正常念完小学、中学,她坦承自己功课并不拔尖,对于数理化更是头痛不已。然而出众的容貌气质,还是让她在初二的时候先被金华艺校的老师看中,学音乐舞蹈专业,之后又被省艺校的老师看中。在省艺校呆了一两年,她便收到了上海某广告公司的offer。
  2000年是曹曦文交运脱运的一年。此前一年《我的父亲母亲》让章子怡一跃而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张艺谋作品在巩俐之后,依旧有着强大的造星伟力。《幸福时光》敲定上马前,擅长营销造势的张伟平策动了本世纪内地首场全国“海选”女主角“盲女吴颖”的风暴。那会儿曹曦文正在浙江艺校念书,那天又正好要考试,可这个消息还是让“全校90%的女生冒着旷考的危险出动了,我是其中被拖下水的,几个闺密合计着要我当垫背。大清早六七点钟出发,先坐‘三蹦子’,再倒公交车,路上就花了两个多小时。”
  “张导的戏,我小时就看过《大红灯笼高高挂》。站在执行导演面前,被筛了四五轮,每轮完了还都能收到剧务单独发的纸条,告诉我过关了。”在小品剧一环,曹曦文被要求表演一段哭哭啼啼的感情戏,“我那时也没有感情经历,完全是靠应变,说哭就哭了,现在明白执行导演从你一进门就有数了,他们设置考试只是在验证自己的第一印象。那个时候完全没有表演的概念,心里没有期望,自然也谈不到失望。”一路过关斩将,位列杭州前三强的消息通过《钱江晚报》实时报道让曹曦文一下子成了学校的名人,她开始叩问自己的内心,“我可以进入演艺圈吗?我可以演戏吗?”演戏这个词从此在她的心里有了概念,她说自己有了努力的方向。
  
  赢得“岩女郎”
  
  这种方向感在之后的一年间,成了曹曦文攥在手中去往上海的车票。“周末的时候,我都会独自跑去上海试镜。起初的状况,可能是试了十次,次次落空。”从杭州城郊结合处的学校出发,从城外到城里,再从城里的火车“站”到上海,怎么着也得半天的时间,十七八岁的曹曦文就怕碰到下雨天,打车时车表蹦一下,她的心就会滴血。“岁月特别蹉跎,那时喜欢听周杰伦的《蜗牛》,就觉得自己像蝸牛一样,背负着重重的壳。基本上,那时就没人对我感兴趣。走在淮海路上,遇到天阴,心情也是阴的。”曹曦文说自己出镜的第一部戏已然忘记了名字,“杨文军导演导的,戏里我做邵兵的秘书,站在旁边唯唯诺诺,没有什么含金量。”之后一个人来到北京,她要考中戏。
  “命题小品是《一张信用卡》,给你一张卡,让考生自己发挥。”曹曦文说,她直到去年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张信用卡,那时却大大咧咧地拉起一个男生,即兴演了一场“小三”的戏。进了中戏,她却觉得自己有些格格不入,“我是带着基础进校,不是一张白纸。所以那时大家也有去跑组,我就不用了,那些经历我在上海经历得够多了。”假期的时候,她接到了来京后的第一个片约,在高希希的《搭错车》中出演了女二号。高希希现在回忆说那时的曹曦文“很活泼,也很稚嫩。”他没想到的是,六年后开拍《三国》,曹曦文出演其中的蔡夫人,“一个满腹心机的妇人”可以把握地那么好,“曦文之前没演过这样的类型。但在刘表弥留之际的那场戏,她演得很有光彩,一方面她巴望刘表快死,一方面又焦急自己的儿子能不能抢到储君,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写在脸上”。
  海岩剧是曹曦文演艺之路绕不开的节点,就像《野鸭子》没有热播前,她出现在公共场合的头衔,“岩女郎”。出演《五星大饭店》中“阳光律师杨悦”的机会,在曹曦文的讲述里,多少有点悲壮的味道,“无产者起来抗争,丢掉的是锁链,赢得的将是全世界(笑)。这还是我自荐得来的,那时胆儿特别大,海岩老师可是金牌编剧,制作人。现在海岩剧选演员也依然会让中戏,北电,上戏全动起来,可我就是拿到了他的电话,打过去就自报家门”。
  现在让海岩来回忆那时的曹曦文,他给出的感觉还是那两个字,“稚嫩”,“《五星大饭店》里的杨悦是个律师,这样的职业女性,我本来希望找一个成熟点的形象。接触了一段时间,觉得曦文在气质上有高贵的一面,同时又有很柔韧的成分,她不是那种一上来就给你感觉非常外放的人,在剧中,杨悦这个女孩也不会让男主角一见钟情,但最后他们却走到一起。我认为她未来的发展会像她个人的气质,隐忍不发,慢慢地释放自己的魅力,她很耐看,也很耐处。”
  
  孤儿的抗争
  
  作为现代家庭伦理剧,《野鸭子》很容易让人想起十余年前热播的《还珠格格》。剧中主角“野鸭子”,是一个刚出生便被亲人弃养的苦命女子,由于生活的磨难,她学会了笑对人生,学会了底层生活的生存法则。一个这样的人物交给演员,发挥的空间往往很大,用导演李小平的话讲,“谁演谁火”。电影导演出身的他,说自己基本上把曹曦文。“一度逼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好在这孩子知道坚持。”“曦文的形象比较正,她之前的角色也多是这样,那些角色其实不用太进心,往往对人物的理解都在一个面儿上。”
  “拍了这么多年戏,我当然想寻求自己的突破。”曹曦文有自己的笃定,“这出戏讲的就是一个孤儿的抗争与融合,她的命甚至是被一条狗捡回来的,她没有受过教育,生活给她的苦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这造成了她性格的泼辣,必须结合到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体察一个孤儿的内心世界?曹曦文采访了很多孤儿,“他们个性都特别突出,会在任何事上表现出自己的要强,就是想第一时间抓住你的眼球,生怕被人忽视。但其实他们的内心非常脆弱,知道自己无依无靠,只能靠自己。这就是我要饰演角色的精神底色”。
  抓住“野鸭子”的神,下面便是形似的靠拢。曹曦文说她首先要做的便是“彻底地破坏掉自己的外形。我就告诉自己,你就是个野孩子,必须要泼,必须要野蛮,必须让自己糙起来。”片中野鸭子自顾自地唱起“沧海一声笑”,其实就是曹曦文在给自己提劲的一种心理暗示,而为了给角色留出“毛边儿”,戏中陪她出镜的牛仔裤和夹克衫从开拍到关机竟然就没有换过!
  《野鸭子》里那场母女相认戏,在李小平看来是曹曦文“憋屈了好久的爆发”,“拍前我就跟曦文说,这个时候你必须把台词都忘掉,你母亲说的每一句话都和你没关系,你的脑海是一片空白。你说的话和你妈说的话,要前言不搭后语。那个情绪的点不是抓着就可以了,而是要保持一种呆若木鸡的状态,曦文完全做到了,拍到最后一条她要喊一句‘妈,你就不懂!’这时她已经虚脱地喊不出声了,完全是后期配音顶起来的”。
其他文献
83届奧斯卡的获奖名单,再度说明了奥斯卡的标准:好莱坞范儿+微小的反省。  当然,为了弄清楚什么是“好莱坞范儿”,最好的方法是弄清楚什么样的电影不是“好莱坞范儿”的,这个说起来实在太复杂,然而后来我发现了一个便捷的方式,描述cult电影的那些词,几乎囊括了“非好莱坞”的大部分元素:黑暗的、怪诞的、离奇的、粗糙的、可笑的、低劣的、恶裕的,并拥有一群人数虽少却忠实的影迷。当然,对黑暗或者怪诞,不同地方
期刊
下辈子还要做女人。如果女人过男人的生活,那是本事;如果男人过女人的生活,那是废物。不是吗?世界上女人的选择,永远比男人多元化。男人只有一条路,就是自己奋斗。女人呢?可以自己奋斗,不需要自己奋斗时,也许还可以去嫁个功成名就的老公。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位男士写的名叫《我要离婚》的文章,读起来真实且有味道。文章的开场白是这样的:“我想离婚。我父亲也想,我母亲也想,我的妹妹已经离了。我朋友中有人想,同事
期刊
2010年4月,上海Coach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家全球旗舰店隆重开幕。2011年4月份,北京,曾在2010年7月17日宣布,以7000萬英镑收购其特许经营伙伴Kwok HangHoldings位于中国地区特许经营店的英国最大奢侈品零售商巴宝莉集团公司(Burberry)将开设品牌在亚洲地区最大的旗舰店。在巴宝莉之前,杰尼亚(Ermenegildo zegna)、万宝龙(Montblanc)、劳夫罗伦
期刊
2月25日,《百家讲坛》三大支柱之一学者王立群的最新讲座“大风歌”首播。就在当天,“百家”图书《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也在北京大学举行了首发式,这是《百家讲坛》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做到图书和节目同步首发。  从2006年开始,王教授已经讲过了汉武帝,项羽,吕后和秦始皇,刘邦是第五个人物。他介绍说:《大风歌》对刘邦的解读延续了之前的严谨和平实,但同时也有巨大的突破,在语言风格上做了新的尝试,“从标题
期刊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约有8%的网络用户来自中国,而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在线上的消费数额也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并以每年递增的趋势快速发展着。这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到奢侈品在网络上的销售表现,以及这一消费趋势将对目前国内市场带来的种种影响。    网购——质变进行时  石头    去年年底,北京城的快递成了最牛的行业,千家万户都期待着他们的圣驾光临
期刊
老辈讲门当户对,衡宇相望。高高在上的高级定制门槛到底有多高?除了该有的工艺得有,该有的资格得有,千百次的细微考量,多达几千小时的制作,硬件条件几近苛刻,一点不含糊。再说软件条件,什么人才能穿得上高级定制?在宫廷制度废除前主要是皇室成员,此后以名流、明星居多。作为最顶级的红毯走秀,奥斯卡上的争奇斗艳可谓愈演愈烈,明星身着高级定制的华美礼服,无形中显示着身份的象征。本年度的红毯秀大幕已拉开,这场高级对
期刊
2月6日,龙马社的三维版《我爱桃花》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全新上演,女主角由不久前热播电视剧《金婚风雨情》中的姐姐舒露的扮演者涂凌担纲。《我爱桃花》是名作家邹静之写的第一出话剧,目前已经排演了人艺版、上艺版(梅婷版)、哈话版等诸多版本。累计演出超过400场。涂凌说,她一眼就喜欢上了逸部戏,“这是部非常有诱惑的戏,我觉得任何一个女演员都会被吸引,都会想成为女主角来过把戏瘾”。虽然已有珠玉在前,涂凌对自己
期刊
都说“三十而立”。从游泳和皮划艇全国冠军到“青春之星”全国总冠军:从中戏学表演到著名音乐人李伟菘的得意弟子再到渐为人瞩目的演员:从毛岸英到《建党大业》中的刘少奇再到“中国保尔”吴运铎:从父母的宠儿到父母的精神支撑……于晓光说30年的人生给予了他太多的营养,不仅让他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也让他在30岁之前经历了家庭和亲情的考验。他说“表演就是你对生活的感受!”无论在赛场还是剧组,他说挑战无处不在。  
期刊
路过一家街坊店买的,看着还不错,买来大家尝尝……  递来一包美国杏仁,她的声音比她的笑细,笑又比她的小腰肢细。腰肢和腿,比盛夏海滩上的栀子花甜蜜。时装编辑Sharon,细细笑着时眼角斜上额角去,不扫粉脂的颧骨衬起来。象牙白,丝缎黄,杏仁的配色也是Sharon适合的色系,而她,要再配霓纱短裙和牛仔粗布衫。  氤氲天,窗外的货舱海一直闷着。杏仁的色因此明快。每颗都很大,细纹皮捻开。一边吃一边想,美利坚
期刊
科恩兄弟的《大地惊雷》,让我想起福克纳的小说《熊》,少年艾萨克跟随老猎人们,去大森林里追捕一只巨熊,福克纳开宗明义地说明了这只熊的意义;“在那片土地上,这只老熊却享有盛名,在这荒野里飞跑的甚至都不是一只会死的野兽,而是一个从已逝的古老年代里残留下来的顽强不屈,无法征服的时代错误的产物,是旧时荒蛮生活的一个幻影,一个缩影与神话的典型。”它是一个幽暗而庞大的存在,人们每年一次的追捕,更像是一次拜會,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