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必然将面临更大、更新的挑战,如何打造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俨然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课题. “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够有效减轻教学的负担,真正达到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本文重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引入“少教多学”理念进行探究,旨在让“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高效利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少教多学
  数学科目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课堂教学效果应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俨然是首当其冲的环节,而“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引入,必然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促使学生学习效率不断提升. 显然,“少教多学”这一现代教学理念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挑战,它将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细节进行较大的调整与更新,所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 那么,该如何引入“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呢?下面就此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究.
  一、对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少教多学”的前提
  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对于书本知识的教学是最为重视的,始终都是将“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作为日常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多读多学”的基础上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都是以讲解为主、以练习为辅,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多学多练”,才能使知识巩固,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扎实. 显然,在这种传统观念下,学生的潜能很难被发掘出来,而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难被激发,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教学质量差的局面出现.
  那么,要想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对传统教学观念的调整俨然是首要任务,应该将“少教多学”的先进教学思想融入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利用发散思维来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加工,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与理解数学原理,教学为主、以教为辅,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
  二、挖掘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小学阶段的所有科目中,数学必然是其中最为枯燥的,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相对较少. 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所以学生要想对数学知识加以巩固,就必须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多加练习. 那么,为了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即可以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挖掘、更新,根据不同内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例:在对图形进行讲解时,教师即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对相关知识进行交流. 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来发现相关数学知识,以此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比如篮球是圆形的、书本是长方形的等等. 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对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与认识. 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理应将自己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充分挖掘课本知识的内容,并有针对性的讲解各种类型的问题. 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充分调动,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而“少教多学”的作用也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最终促使学生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三、用培养思维的方法开启学生的智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都会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归纳课本中的知识点,并为学生分析与讲解数学知识的体系. 但是,针对各种数学规则、规律的来源,教师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始终都不明白这些规则与规律是怎么产生的. 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教师费尽口舌,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不会那么深透. 基于此,要想让学生学好 数学,首先就应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同时也要让学生的思维始终是与教师同步的,要达到教师点到某个问题,学生即立刻知道用什么思维来解决的效果.
  例:在“乘法”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直接将“2的倍数永远都是偶数”、“5的倍数永远都是0或者5”、“A × B = B × A”等数学规律告诉学生. 显然,这种直接的方式并不能够让学生长时间的记住. 然而,在“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下,教师首先就应该引导学生对一些数学现象进行观察,如“2 × 2 = 4、2 × 3 = 6、2 × 4 = 8……”让学生自己来寻找规律. 此时,学生就会发现原来2的倍数有这样的特点,而教师则应该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既然2的倍数是这样的规律,那么其他数字有没有类似的规律呢?”显然,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仅会以2的倍数规律为基点,去寻找其他数字的特殊规律,更能领悟到“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寻找规律,以规律来引导学习”. 而在数学规律的引导下,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势必将更加具有实效性.
  四、结 语
  总而言之,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少教多学”的现代先进教学理念,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的观念,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同时还需要以培养思维的方式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让学生以智慧的方法来学习数学知识. 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范围与能力才会不断扩大与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才会更加的牢固,最终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璇.小学教学中“少教多学”教学改革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姚永妃.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因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不同的,所以,不可避免在课堂中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错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视这种犯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善于变“错”为宝.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逐步得到新知识的生成.本文中阐述了学生在课堂中会发生的几种常见错误类型,并加以充分的实例论证,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错误生成的过程与精彩之处
【摘要】在實际的工程控制中,频繁地出现一类带有时滞的线性切换系统,涉及领域广泛,对系统的稳定性等性能有着一定的影响.考虑到切换系统的控制问题时,一个理想的环境是切换的控制器与系统的切换状态同步,所以,考虑一个系统的线性状态反馈鲁棒二次镇定方法也变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线性切换系统;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闭环系统;鲁棒二次镇定方法  考虑下列线性切换系统:  x·(t)=Aσ(t)x(t) Bσ(
【摘要】“立体几何”是高中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导致空间概念淡薄.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除了用实物和模型进行教学外,更重要的还要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上入手.笔者就结合“直线与平面垂直”这节课谈谈认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认知;垂直;概念教学;思想方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上来看,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以
在高中数学中,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时,很多学生因为没有正确理解题设条件,缺乏解题思路,只是一味的简单套用公式,解题时很容易出现严重失误,或者不会解读题目条件,感觉无从下手,使这一中档难度的题目轻易丢分.我将从下面几道常错题入手,去分析错题原因,寻找解题方向和办法,避免知识点理解和使用错误,与广大教师和学生共勉.
【摘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情境引入的重要性,设计巧妙,引人入胜的课堂开篇能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带学生进入美妙的数学课堂.但一个新颖有趣的课堂结尾往往也能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产生画龙点睛,启迪智慧的效果.数学课堂教学结尾设计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如何让课堂达到“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境界,也成为广大数学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 数学
【摘要】对1 086名中医药院校学生施测《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情况调查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分析工具,从38个指标中提出了包括学习综合因子、学习自我评价因子、学习兴趣与动机因子、学习自控因子、师生交流因子、学习环境因子、学习方法因子等7个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在因子,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成分分析;高等数学;spss 
【摘要】《高中新课程标准》对于数学学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得传统的数学教学侧重点也发生转变.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数学教学过程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单项传递,还需要高度关注学生运用解题技巧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研究从高中数学解题技巧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数形结合思想,进行作图解题技巧的应用实践,旨为高中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图解题技巧;应用实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如何创建适合学生的数学课堂?本文结合“学·导·用”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就其中的“应用活学分层性”,从学生分层、内容分层、评价分层三个方面展开探讨.本文对于“学·导·用”教学模式实验的推进和实施分层次教学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生分层;内容分层;评价分层  “运用活学”是“学·导·用”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通过自学、共学、教师导学
本文指出标准答案逻辑错误,分类不当;推理不严谨;把“当且仅当”用错.纠正了错误,分类得当,解题简约.强化了数学的条件意识.有利于理性品质的形成.
【摘要】 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五年级是方程学习的发展、应用阶段,教材将方程的解法融入具体的情境中,算用结合,以算促用.作为教师,我们要合理引导,让学生能顺利地从算术思维过渡到方程思维,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解决问题;等量关系;方程;数学思想  四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方程,也初步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單的实际问题.是算术思维迈向代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