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变式训练引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是教师常用的手法,有时过于简单、随意,忽略了核心内涵。因此,进行变式教学时应该遵循核心内涵不变,多方面渗透数学思想,回归课本例题,从而让变式教学更科学有效,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本质属性
数学课堂要提高效率,变式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课堂,只有在课堂学习与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才得到提升。数学题型的变式是教师在数学课上惯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教师在平时数学的变式训练过于简单、随意,没有形成系统、科学、整体的变式理念、原则,以及科学的方法。在现代素质教育要求以及广州市新中考要求下,教学应该回归课本,数学变式也应当回归课本例题。以下是笔者的实践探索所得。
一、形变而神不变,由浅入深,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变式训练应该由易入难,通过变式,让学生更好理解概念、公式的内涵,亲身经历概念形成,围绕概念内涵,抓住核心设计题目与问题,为课堂教学服务。例如,刚学习了概念、公式,应该从简单的改变数字、字母、问题顺序来开展变式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君入瓮。比如,如下变式:(改变数字、改变图形)
问题1:已知a b=5,ab=3,求:(1)a2 b2的数值;(2)a2-ab b2等于多少。(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14.2.2综合运用)
变式练习1:已知x-y=3,xy=-1,(1)求x2 y2等于多少;(2)(x y)2的值;
变式练习2:已知,则
问题1考查的是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与运用。变式1,改变了字母与已经条件,完全平方公式有两个,一个是和,另外一个是差,而x2 y2是平方和,没有公式可以直接代入,需要对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得到,在变化、思考,参与课堂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变式2中更加体会到变式训练的灵活性,除了考察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倒数的概念,是问题1的提升。这些题型都是入门级,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能体验到思考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快乐。兴趣与成功的体验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二、变式要注重知识的关联性,万变不离其宗,回归课本
问题1:如下图(1),AD垂直BC,BD 等于DC,点C 在AE 的垂直平分线上,AB,AC,CE 的长度有什么关系?AB BD与DE 有什么关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练一练)
变式: 如图(2),在△ABC中,已知AC为7,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BC为5,求△BCE的周长。
上面两题考查对垂直平分线性质概念的理解,还渗透了整体得思想,学习了垂直平分线后,利用书本上的习题进行变式,学生先理解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然后根据图形得到AB=AC=CE,BD=DC,所以AB BD=AC DC=CE DC=DE。变式问题中,几何图形进行了改变,看上去和问题1练习不紧密,实际上他们是同源的问题,而且在垂直平分线基础上,还考察到数学中的整体思想,对问题1进行了拔高。我们在设计变式题型时也应该依据推进性原则,渗透数学思想,选题上回归课本。课本例题习题本来是专家们用心编排的题目,而且对于广州市中考来源于课本、变式于课本,不谋而合,相辅相成。
三、围绕变式的目的,发散学生思维,渗透数学思想
1.一题多变,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在变式的方法上,改变数字、字母,图形变式,问题条件变式比较常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则是变式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变式训练。一题多解,可以让学生在寻找解的过程中,考虑多种情况,分类思考、分类讨论,体现思维的严谨性。学生进行一题多变,在思考过程中,经历了独立思考,在能力方面得到拔高,思维得到质变,最终达到变式的目的,让学生思维得到质变提升。
在讲平面直角系时,一些学生经常在以下问题出错,例如,问题1点M(-3,1)到x軸的距离是_______,到y轴的距离是______。坐标系中点到x轴距离是该点纵坐标y的绝对值,点到y 轴距离是横坐标x的绝对值,容易混淆。
变式1点M为第一、二象限的点,到x轴距离为2,到y的距离为5,则M点的坐标为(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本质属性
数学课堂要提高效率,变式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课堂,只有在课堂学习与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才得到提升。数学题型的变式是教师在数学课上惯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教师在平时数学的变式训练过于简单、随意,没有形成系统、科学、整体的变式理念、原则,以及科学的方法。在现代素质教育要求以及广州市新中考要求下,教学应该回归课本,数学变式也应当回归课本例题。以下是笔者的实践探索所得。
一、形变而神不变,由浅入深,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变式训练应该由易入难,通过变式,让学生更好理解概念、公式的内涵,亲身经历概念形成,围绕概念内涵,抓住核心设计题目与问题,为课堂教学服务。例如,刚学习了概念、公式,应该从简单的改变数字、字母、问题顺序来开展变式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君入瓮。比如,如下变式:(改变数字、改变图形)
问题1:已知a b=5,ab=3,求:(1)a2 b2的数值;(2)a2-ab b2等于多少。(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14.2.2综合运用)
变式练习1:已知x-y=3,xy=-1,(1)求x2 y2等于多少;(2)(x y)2的值;
变式练习2:已知,则
问题1考查的是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与运用。变式1,改变了字母与已经条件,完全平方公式有两个,一个是和,另外一个是差,而x2 y2是平方和,没有公式可以直接代入,需要对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得到,在变化、思考,参与课堂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变式2中更加体会到变式训练的灵活性,除了考察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倒数的概念,是问题1的提升。这些题型都是入门级,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能体验到思考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快乐。兴趣与成功的体验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二、变式要注重知识的关联性,万变不离其宗,回归课本
问题1:如下图(1),AD垂直BC,BD 等于DC,点C 在AE 的垂直平分线上,AB,AC,CE 的长度有什么关系?AB BD与DE 有什么关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练一练)
变式: 如图(2),在△ABC中,已知AC为7,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BC为5,求△BCE的周长。
上面两题考查对垂直平分线性质概念的理解,还渗透了整体得思想,学习了垂直平分线后,利用书本上的习题进行变式,学生先理解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然后根据图形得到AB=AC=CE,BD=DC,所以AB BD=AC DC=CE DC=DE。变式问题中,几何图形进行了改变,看上去和问题1练习不紧密,实际上他们是同源的问题,而且在垂直平分线基础上,还考察到数学中的整体思想,对问题1进行了拔高。我们在设计变式题型时也应该依据推进性原则,渗透数学思想,选题上回归课本。课本例题习题本来是专家们用心编排的题目,而且对于广州市中考来源于课本、变式于课本,不谋而合,相辅相成。
三、围绕变式的目的,发散学生思维,渗透数学思想
1.一题多变,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在变式的方法上,改变数字、字母,图形变式,问题条件变式比较常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则是变式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变式训练。一题多解,可以让学生在寻找解的过程中,考虑多种情况,分类思考、分类讨论,体现思维的严谨性。学生进行一题多变,在思考过程中,经历了独立思考,在能力方面得到拔高,思维得到质变,最终达到变式的目的,让学生思维得到质变提升。
在讲平面直角系时,一些学生经常在以下问题出错,例如,问题1点M(-3,1)到x軸的距离是_______,到y轴的距离是______。坐标系中点到x轴距离是该点纵坐标y的绝对值,点到y 轴距离是横坐标x的绝对值,容易混淆。
变式1点M为第一、二象限的点,到x轴距离为2,到y的距离为5,则M点的坐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