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校三位一体互动的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4525466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为了探究高效合理的幼小衔接教育模式,依托于新时期幼小衔接工作必须考虑的教育变化特征,结合家庭、幼儿园、小学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作用与职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家校合作等先进教学方法,并融合线上线下、渗透性教育理念,通过实践研究构建了家、园、校三位一体互动的幼小衔接教育新机制,希望能够对新时期进一步提升幼小衔接教育工作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家校合作;三位一体;互动教学;幼小衔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3-0008-02
  引 言
  幼兒园教育作为幼儿启蒙学习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新时期的幼儿园教育不仅需要为幼儿提供科学的成长环境,还应该做好小学与家庭之间的联络枢纽,通过加强幼小衔接为幼儿融入小学环境做铺垫[1]。在传统教育发展理念下,家长、学校都极易忽视幼儿在进入小学后生理、情感、交际与学习等方面的适应情况,以致不能及时制订出完善幼小衔接的实践策略,影响了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时幼儿的综合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成效,我们必须从幼小衔接时需要注意的变化特征出发,通过分析家庭、幼儿园、小学在幼小衔接中的职责和作用,构建家、园、校三位一体互动的全方位幼小衔接教育机制,为进一步落实幼小衔接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新时期幼小衔接工作的教育变化特征
  1.教育侧重点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侧重点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具有明显的教育变化特征。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更加注重开展丰富多样的幼儿感兴趣的课程,其教育目的旨在引导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化成长,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而小学教育体系具有标准的教学目标,更加侧重幼儿的基础知识培养,涉及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2]。由此不难看出,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时,家、园、校的相关人员先要意识到教育侧重点的变化特征,围绕具体变化开展针对性的衔接工作,引导幼儿尽快适应教育内容的变化。
  2.教育模式
  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是教育模式的变化。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教师更加强调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课程,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相对应的操作原理和知识。但是在小学素质教育中,教育工作围绕具体学科展开,具有标准规范的特点,导致教育模式主要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为主,教学模式更加系统化、模板化[3]。因此,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中,家、园、校的相关人员必须围绕幼小阶段教育模式的变化特征出发,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过渡条件。
  二、新时期家、园、校在幼小衔接中的职责与作用
  1.家庭方面——注重引导
  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过渡的过程中,家长必须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做好幼儿心理辅导与行为引导的工作。家长不能单纯依赖学校教育,必须意识到幼小衔接教育对孩子的直接影响,将其作为影响孩子综合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依据幼儿园针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具体措施,起到协助幼儿园、引导幼儿尽快适应幼小衔接教育中环境变化的基础作用。
  2.幼儿园方面——衔接调度
  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中,幼儿园能否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直接影响着幼儿在过渡时期的身心发展。在新时期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园可以成为小学与家庭有效联络的枢纽。为了确保幼小衔接教育稳步推进,幼儿园方面先要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然后幼儿园要做好统筹调度工作,将幼小衔接教育作为大班教学的内容之一,渗透到幼儿园教育中,统筹部署幼小衔接教育的各项工作,联合小学、家庭,起到全面推进、联合互动的衔接调度作用[4]。
  3.小学方面——交流配合
  在传统教育发展中,绝大多数小学认为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主要依靠幼儿园,忽视了自身的重要性。实际上,作为幼小衔接教育中为幼儿提供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小学能否针对幼儿在过渡时期的身心状态做出针对性、人性化的教学调整,直接影响了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实效性。因此,在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时,小学必须做好及时交流、科学配合幼儿园衔接教育的工作,为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三、开展家、园、校三位一体幼小衔接互动教育工作的实践策略
  1.家、园、校三位一体互动的幼小衔接教育机制
  在传统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中,主要依靠幼儿园采取相应衔接措施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小教育转化过程中的环境变化。这种模式导致幼儿园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小学方面不配合、幼儿适应性较差等问题,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直接影响了幼儿在过渡阶段的成长发展。基于此,笔者在进行课题实践研究时,创新性地建立了家、园、校三位一体互动的幼小衔接教育机制,通过充分发挥幼儿园的连接枢纽作用,基于网络技术建立了家、园、校三位一体的互动型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机制,突出了家庭、幼儿园、学校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全面提升了教育实效性。
  2.家、园、校三位一体互动的幼小衔接教育实施策略
  (1)总体层面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三位一体线上交流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其为传统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教育工作提供助力。因此,笔者在落实三位一体互动型的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时,就先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了线上交流平台,为家、园、校三位一体互动幼小衔接教育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首先,笔者基于幼儿园现有官网,专门设置了幼小衔接教育模块,由幼儿园委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线上平台日常管理,邀请所在区域内小学相关负责人参与到线上平台建设中,定期分享幼小衔接教育中科学高效的幼儿心理疏导技巧、沟通方法等。其次,在线上互动平台中,设置专门的家、园、校三方互动答疑模块,鼓励家长针对孩子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疑惑进行实时咨询与交流。最后,笔者联合小学机构基于微信、QQ等线上聊天软件建立家校互动群,以辅助线上交流平台发挥最大的幼小衔接教育作用。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笔者从幼儿园现有的园区网站出发,构建了全面、一体的三位互动线上交流平台,为家长与小学搭建了更为便利、先进的互动平台,对进一步优化幼小衔接教育工作起到了显著作用。   (2)幼儿园方面进行渗透性教育,家校合作提前培养自主习惯。幼儿园作为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除了要提高家、园、校三位一体互动交流的效率,更要将小学教育中要求幼儿具备的行为习惯渗透到幼儿园大班教育工作中,并在联合家庭教育的背景下帮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教育环境。首先,幼儿园可以针对大班幼师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教育培训活动,通过进一步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引导幼儿园大班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开展基于幼儿行为习惯的渗透性教学。比如,在日常教学时适当缩短游戏时间,增加学习时间,严格督促幼儿掌握正确的书写规范,训练幼儿逐渐掌握自主整理文具用品的技能等,通过细节教学活动提升幼儿的小学教育适应性。其次,幼儿园大班教师要积极与幼儿家长沟通,提醒家长配合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为幼儿营造自主成长的生活环境,进而帮助幼儿提前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立品质。最后,幼儿园可以针对大班幼儿开展“今天我上一年级了”情境模拟教育活动。在模拟活动中,幼儿教师通过让幼儿观看小学生生活录像,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模拟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进而降低幼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总之,幼儿园必须发挥自身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主导、统筹作用,将相关教育逐渐渗透到幼儿园大班教学中,联合家长提前尝试小学教育模式,降低幼儿对陌生环境的畏惧、抵触心理。
  (3)细节层面开展互动交流,定期开展三位一体联合活动。在开展线上互动交流、幼儿园渗透性教学的基础上,笔者为了进一步提升家、园、校三位一体互动的幼小衔接教育機制实效性,从细节层面对教育机制进行了完善优化。笔者主要通过开展线下三位一体联合活动达到优化目的。首先,为了获取家长对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支持与理解,笔者以幼儿园大班为单位开展了日常化的幼小衔接家长专栏活动,采用家长融入日常教学、家校合作教育的方法,通过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幼小衔接渗透教学中,让家长切身感受幼儿园相关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与重要性。其次,笔者联合区域小学开展了“幼儿提前步入小学”的参观活动,通过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进入小学参观校园环境、感受小学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等有效降低幼儿对小学的畏惧心理,让幼儿对小学教育充满好奇心与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要联合小学向家长普及其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应该做好的家庭教育工作,包括幼儿心理引导、家长鼓励、小学教育实际情况普及等,通过为家长提供简单科学的实践方法凸显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优势。最后,在线下家、园、校三位一体互动联合活动中,幼儿园要做好三方对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意见收集工作,结合家庭、小学方面对幼儿园实践教育工作的建议,合理优化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实践措施,进一步提升家、园、校三位一体互动的幼小衔接教育机制的实用性。
  结 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小衔接教育的综合实效,笔者从多年幼儿园实践教育工作出发,通过分析新时期幼小衔接工作中不得不考虑的教育内容、教学模式的变化特征,基于家庭、幼儿园、小学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具体职责和作用,建立了基于线上交流平台、幼儿园渗透性教育、三方联合线下互动活动的家、园、校三位一体互动型的幼小衔接教育机制,科学合理地解决了传统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创新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行之道。
  [参考文献]
  [1]何志斌.家、园、校三位一体互动的幼小衔接教育措施研究[J].学周刊,2019(15):169.
  [2]郭阳芳.幼儿园中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J].才智,2020(12):171.
  [3]马 静.基于幼小衔接的习惯培养优化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101.
  [4]王玉琴.浅谈提高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心理能力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20(10):179.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学前教育研究专题课题“基于园校互动的幼小衔接研究”部分研究成果(XJK16BXQ16)。
  作者简介:杨锦华(1975— ),女,湖南常德人,中小学高级教师,在职研究生,园长,研究方向:幼儿园管理、学前教育、家庭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散文是抒发作者独特的心灵体验和感悟,拥有强烈的情感、饱满的生命激情和优美语言魅力的文章,可以激发初中生对语文学习的爱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文章作者发现,由于初中生对散文的题材和内容理解都有限,而且散文不像小说类的文章那样具有情节性和曲折性,学生很难在脑中产生画面感,因此学习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文章作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
为解决现有防渗防护技术中存在的隔绝土壤与水体、破坏自然河流生物链和生态环境等问题,通过对河道传统水平防渗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新型水利防渗防护专利技术方案—格宾、
笔者从日前在江西樟树召开的第38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上了解到,本次药交会药材交易量比往届有所增加,不少品种价格上扬,其中旱半夏深受与会国内制药厂家、各药市商家和韩国、日
介绍了利用负阻原理、采用改进型克拉泼电路设计的高稳定度LC压控振荡器(VCO),其频率范围为180MHz~210MHz。用ADS进行了仿真,最后给出了测量结果,实际表明它们是一致的。该电
【正】2009年8月3日证监许可[2009]723号西藏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你公司报送的《关于申请设立西藏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报告》(藏证[2009]第36号)及相关文件收
编者按:2017年11月起,市委组织部、市党建研究会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
报纸
【正】2009年6月2日证监许可[2009]461号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你公司报送的《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设立分公司的申请》(东证发[2009]038号)及相关文件收悉。根据《证券
摘 要:當前的社会出现了人文素养缺失、情感淡漠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众多,但教育教学活动忽视情感体验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文章以构建历史情境教学落实学生情感体验为例,分析探讨增强学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体验的有效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情感体验;历史教学;
1丰花5号丰花5号是从丰花3号优良单株中选育出的超级花生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和抗病的特征。主要特点:
意守、观想是两种重要的调心操作技术,这两种操作对劳宫穴区皮温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其中观想操作,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主要表现在穴点温度、穴区均温的稳定性较安静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