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每个人心中的“哈姆莱特”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s637120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低段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新课标对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帮助学生爱写话,会写话,写出自己独特感受的个性写话,我在二年级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创造条件,让学生喜欢写
  1.紧扣教材中的训练素材
  如二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是以春天为主题的课文,我结合口语交际的“春天里的发现”,组织学生到校园内观察各种植物,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及问题,最后写出自己的观察日记。学生发现了许多课文里没有介绍到的有趣的植物,如“还有圆圆的蓖麻果,它长着一身的刺,像绿色的小刺猬。它长大了,剥开它,里面披着漂亮衣服,还有油,是给飞机喝的”。
  2.用实践活动架起教材与生活的桥梁
  “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学习的外延。”人的情感总是在情境中产生的。我尝试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月带领学生做好事、母亲节给妈妈准备礼物、组织戴红领巾比赛等机会,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做、看、说、议、写,激发学生感受生活、体味生活、再现生活的欲望。这种习作方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较易为学生所接受。学与做、学与用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有具体的事物可写,有真实的情感要叙述,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妙趣横生,童真童趣跃然纸上。
  除了教师设计的作文训练活动,生活中的偶发事件也可成为写作的素材。在教学完《雷雨》这篇课文后,没几天,雷雨竟然来袭,教室一下子变得昏暗,安静的教室立刻骚动起来。我立即改变教学计划,指导学生观察这场及时出现的雷雨。雷雨过后,我指导学生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进行交流:课文里是怎么样写的?你还发现哪些课文里没有写出来的场面?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并启迪了表达吃力的同学。最后,学生综合梳理大家的发现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关于雷雨的日记。有的学生描述了教室里光线的变化,如“教室里一下子变暗了”;有的学生描写雨水聚集,如“水沟里的水越来越多,从高处冲下来,好像飞流直下的瀑布”。
  
  二、提纲挈领,让学生有条理地说
  低年级的孩子说话没有条理,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思维跳跃性很大。因此,我着重训练学生说话的层次性。如在进行把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时,找出事情发展的顺序,使学生弄明白每件事情应该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在看图练习时,比较难想象的是单幅图。我先让学生抓住图画的主要意思,再推出它的前因后果,最后让学生根据这个提纲想象扩展整个故事的发展,学生能够说得有条不紊,内容较具体。如指导“拔河比赛”这幅图的写话时,在学生明确了图画的大意后,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比赛经验,想想还可以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整理出“赛前—赛中—赛后”的作文思路。再着重指导学生先口头作文“赛中”这个环节,指导学生从“同学们怎么做”和“同学们的心情”这两个方面回忆比赛场景,每个学生记忆的侧重点不同,描述的语言也不同。在实际写作中,我要求学生根据提纲和同学们提供的案例,各取所需,结合自己的观察角度和想法进行写作,写出的作文就能做到文从字顺,而且富有个性,毫无雷同。
  
  三、分层指导,让学生写出个性
  为了能让学生顺利地由说过渡到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我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指导时,采取既需要“粗”——给学生生成的空间和帮助,也需要“细”——给学生悉心的指导的方法。对写作能力强的学生,进行作文教学的粗线条指导,他就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如每次写作文前,我先请几位学生说一说文章开头的句子,以帮助写作能力稍弱的学生,并借机表扬开头新颖的句子,激发优秀学生的创新热情。在写作过程中,我注重激活学生想象,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彰显其个性,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当我发现学生即兴创作的优美词句、独特创意时,我会及时与学生分享。鼓励不会创作的学生,多引用他人的句子。
  对表述有困难的学生,我切实抓好个别指导。引导学生根据提纲口述大意,再启发学生联想同学提供的事例及积累的优美词句,进行简单的“植入”,只要他们能够通顺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可以,使他们也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简单作文。在优秀作文交流过程中,我还指导这些学生进行欣赏、交流写得优美的句子,观察比较自己是怎么写的,应该怎么写会更具体、生动。学生在进一步的学习模仿中,又积累了一些优美词句。如果再给予他们再次修改写作的机会,他们能够把他人的想法转化为自己的具体运用,达到巩固积累的良好效果。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学与问》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在进行观点论证时,以哥白尼和沈括小时候勤学好问的故事为例,充分论证了“‘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作者所选的这两个例子浅显易懂,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认知特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内化和思维训练的好凭借。但是,要让学生对这样的议论文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并通过阅读提高感悟和认知的能力,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在联系中感悟、在联
如何指导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本人做了以下尝试。    一、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志倾向,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是和情感相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然而,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往往对内容感悟不够,体会肤浅,使对话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使对话不流于形式,使沉寂的课堂因对话而充满生命活力呢?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的“文本解读”是对话的源泉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策划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潜心与文本进行对话,理解文本的价值意义,感悟作者的思想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习作教学确实有了一些变化,如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习作内容的丰富性与习作评价都有了明显转变。但是,认真审视我们的习作课堂,不难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对新课标理念简单理解或片面理解,实际教学中缺乏对习作教学的研讨与探索,造成了习作教学的不少问题,致使习作教学效率低下。如何提高我们的习作教学质量呢?  一、用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弥漫着淡淡香气的精美散文。作者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了父母之间的互相关爱,有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芳香宜人,抒发了对这种美好感情的赞美之情。题目新颖别致,能激起人的阅读兴趣,但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将“爱”与“茉莉”挂钩呢?课文是通过若干的细节描写反映出来的,因此,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文章的细节去领悟“爱如茉莉”,感悟爱的真谛是教学的重点。那么,文
【设计理念】  语文课应该是扎扎实实地阅读课。学生只有深入阅读文本,才会走进文本,获得体验。本设计旨在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以“一条主线”“两个板块”进行整体规划,深切感受“我”和小红车主人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从而享受阅读乐趣,体验美德,并在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品读课文、品悟哲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诚实与信任》
寓言,由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陈忠义称之为“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寓言都有着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能让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促进学生理性辨析能力的提升;寓言所具有的哲理性、讽喻性等特点,能让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给予人们的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有言:“比较是—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小学中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比较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展开联想,进行比较,多维发散,系统组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之跳出或超越复制性思维的禁锢,充分释放学生多向探索的潜在激情和突破陈规旧习的思维个性,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落实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的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分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独特的文体,即编者精心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显的现代白话短文中,根据古诗的内容,简明生动地介绍与这首古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以及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配合插图,形象地再现古诗的内容、意境。  这种编者精心编写的教材体文本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到哪些有关语文的教学内容呢?  一、“文包诗”文体的困惑:文与诗的纠缠  “文包诗”里的“文”是带有散
“當代劳动教育对于个体而言不仅具有工具性的外在价值,更具有存在性的内在价值。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越来越成为当代人最重要的存在方式。”语文学科同样担负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劳动教育,是语文人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  统编语文教材已然自觉渗透了劳动的精神。从高中必修上册“劳动光荣”主题单元来看,所选课文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和劳动精神,旨在引领学生认识劳动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