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肝肾浅析耳鸣、耳聋发病机理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genku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耳鸣、耳聋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中医认为心藏神、心寄窍于耳、心气通于耳、心与耳在经络上关联密切;肝主疏泄,调畅耳窍气机,肝主藏血,耳受血而能听;耳为肾之窍、肾主髓藏精、肾为先天之本。通过中医理论来认识耳窍与心肝肾的功能关系,详细分析了心肝肾影响耳鸣耳聋的发病机理。
  【关键词】耳鸣;耳聋;病因病机;心;肝;肾
  【中图分类号】R276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9-0004-03
  耳鸣是指无外界声源刺激,而耳内主观上有声音感觉为主要特征的病证。耳聋指传音、感音异常导致听力减退、听觉障碍。耳鸣、耳聋是临床常见疾病,两者在临床上常同时或相继出现[1],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2]。因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故将二者一并论述。中医理论认为心、肝、肾与耳有密切相关性,故从三脏分别阐述耳鸣、耳聋的发病机理。
  1心与耳鸣、耳聋
  11心藏神,主宰诸脏“神”指人的情志、精神等心理活动,主要调节形体、官窍、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类经·五脏津液别》[3]曰:“心总五藏六府,为精神之主,故耳目肺肝脾肾,皆听命于心。是以耳之听,目之视,无不由乎心也。”由此可见耳鸣病机因伤心神,致心神失守,病及耳窍,故致耳鸣。《内经》云:“心血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心血不足,心神失养,神不内守,故致耳鸣。《古今医统大全·耳病门》[4]曰:“忧愁思虑则伤心,心虚血耗必致耳鸣耳聋。”耳鸣的产生和情志、思虑劳神关系密切。
  12心寄窍于耳耳窍归心所属,为宗脉之所聚。《张氏医通·卷八·七窍门下·耳》[5]曰:“耳者肾之窍,足少阴经之所主,然心亦寄窍于耳。”《临证指南医案·耳》指出:“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心肾两亏,肝阳亢逆,故阴精走泻,阳不内依,是以耳鸣时闭”。《儒门事亲·卷二·证口眼喎斜是经非窍辨十八》[6]记载:“心窍舌,舌无窍,心与肾合而寄窍于耳。”为耳窍归属脏腑的理论提供了依据。心寄窍于耳,因此心在听觉功能上占有主要作用。心主血脉,血脉充盈顺畅,可濡养耳窍,听觉灵敏。
  13心气通于耳,耳受之而能听《素问·痿论》记载:“心主身之血脉”,血具有营养、滋润的生理功能。心气通于耳,耳受之而能听,《黄帝内经灵枢集注》[7]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而别气入于耳而为听。别气者,心肾之气也,别走于耳而为听。”《难经·二十二难》[8]曰:“气主煦之”,气是构成、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的作用。心气通于耳,心气上奉于耳,耳受其气者而能听。当心气旺,耳受心气温煦,听神受心气激发,则耳窍聪灵。《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9]曰:“劳动经血,而血气不足,宗脉则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济生方·耳门》[10]记载:“心气不平,上逆于耳,易致聋聩……医疗之法,宁心顺气,欲其气顺心宁,则耳为之聪矣。”若心气不足,心气不能鼓动心血,耳失温煦,血行不畅,痹阻耳窍,可致聋聩。
  14心与耳在经络上有着密切关联《灵枢·经脉》曰:“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心与小肠相表里,故心经气血通过小肠之脉上奉于耳,耳窍得到营养、滋润。随着经气的循环往复,心与耳功能上相互影响。《灵枢·经脉》曰:“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三焦手少阳心包之络与耳相通,故心也通于耳。心与耳在经络上有着密切关联,心与耳通过经气循环往来,其气相通。
  2肝与耳鸣、耳聋
  21肝主疏泄,调畅耳窍气机肝主疏泄主要是调节全身气机的运行。功能气逆会导致气血逆乱于耳。《素问·脏气法时论》说:“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气郁日久化火,肝胆之气郁而化火随经络上窜入于耳,热则耳鸣、耳聋。同时郁火日久灼伤阴液,耳失濡养,耳鸣、耳聋进一步加重。《素问·通评虚实论》:“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木郁之发……民病……鬲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少阳所致为喉痹,耳鸣呕涌。”气机不畅,可影响血液的运行,故有“气为血之帅”之说,或瘀血可导致耳部受血滋养不足,而敢功能渐失。故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与耳疾有重要关系,从肝论治耳鸣、耳聋不无道理。
  22肝主藏血,耳受血而能听肝藏血,通过肝气疏泄功能保持血液通畅运行,其藏血的功能保障各脏腑器官功能的正常发挥。肝能够调节入耳的血量,耳受血而能听,故肝血充足才能够充分濡养耳,如果肝血不足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肝体阴而用阳,生性喜条达,肝阴不足,其条达之性难以维系,其统血、主疏泄功能亦会受损。肝血亏虚,耳窍失养,同时不能制约肝阳,扰乱清窍,则可致耳鸣耳聋。
  23肝胆互为表里,胆为中精之府肝胆气机不畅或受外邪侵袭,化热上扰于耳,是耳鸣、耳聋主要原因之一。《素问·热论》言:“伤寒……少阳受之……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说明外感病不解,通过胆经可波及耳。《素问·厥论》言:“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此为少阳不利化热所致。清·叶天士指出“邪干窍闭治在胆”,故采取清少阳郁热之法治疗耳鸣、耳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记载:“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病者……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清·唐宗海在《医学见能》提出:“耳虽肾窍辨声音,绕耳游行是胆经,时辈不知清木火,漫将滋肾诩亮明。”故有清肝胆火治疗耳鸣、耳聋之说。胆为中精之府,附于肝,邪滞胆经,经气不舒,可致耳胀耳闭。
  3肾与耳鸣、耳聋
  31耳者肾之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肾主耳……在窍为耳。”生理上耳与肾密切相关。肾输送五脏精气,营养耳窍,所以耳能够闻五音,故有“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之说。《景岳全书·卷二十七》有云:“耳为肾窍,乃宗脉之所聚,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证治准绳·杂病·耳》[11]记载:“气通乎耳……肾气充足,则耳闻而聪。”肾气通于耳,耳窍被其温养,听觉聪灵。肾作为真元之脏,有主水之职,藏精之能,从而长骨生髓上输而养脑。所闻五音,皆由耳先受之,传于脑,达于髓。耳作为脑之司听器官生于外,然脑之髓也,为肾气所生,故五音从耳到脑,是以肾的机能贯穿而发挥司听职能。肾精充沛,髓海得濡,则听觉敏捷;而病后体弱,肾精亏虚,精气失充等可致肾精耗伤,髓海空虚而致耳鸣耳聋。   32肾主髓藏精,为听觉之根《灵枢·脉度》记载:“肾为藏精之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藏精,精生髓,髓气冲于脑。”听觉的产生依靠肾精,肾主髓藏精,精能生脑髓,濡养脑窍,而耳与脑相通,肾精通过脑髓濡养耳窍。故《医林绳墨·卷七·耳》[12]记载:“肾气充实则耳聪,肾气虚败则耳聋,肾气不足则耳鸣。”听神居内耳,神之所在髓,受髓濡养,髓为肾精所化,肾精充足,则髓海充盈,则耳窍聪灵。《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精亏则髓海空虚,致耳鸣耳聋。故肾所藏之精,输送至其组织器官,耳受肾精的温养而能远听。
  33肾为先天之本《类经附翼》[13]曰:“是命门总主乎两肾……故命门者……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肾阴肾阳为脏腑阴阳之根,听神所居之髓属阴。肾为水火之脏,肾水清静纳音,则髓海安静、耳窍聪令;肾阳为人之真阳,神是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听神受肾阳的激发鼓舞。《内经》言:“阳气上甚而跃,故耳鸣也”。肾精亏虚可致耳鸣、耳聋,然阴虚导致阳气偏亢、虚阳上越。肾阳虚衰致听神衰惫,可致耳鸣、耳聋。
  4结语
  目前,国内耳科学界有关耳鸣耳聋的理论方面研究进展缓慢,对耳鸣耳聋发病机制不清,多认为是单一的或多种综合因素引发,无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西医多采用药物、手术等方法治疗,均无确切疗效[14]。中医学治疗耳聋耳鸣等听觉障碍疾病,具有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尽管治疗本病颇有优势,但脏腑及其气血阴阳怎样影响耳的听觉功能,并没有形成确切理论体系。本文通过中医理论来认识耳窍与脏腑的关系,探讨耳鸣、耳聋发病机理。中医学强调听觉的产生,通过耳廓对声音的汇聚,耳听觉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赖于心血濡养,肾阳的温煦。心血运行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机调畅,血行不滞,气血上达耳窍,耳能远听。心之血,肝藏之,肝脏调节血量分布,耳受肝血而能听。肾为先天之本,主精髓,精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肾精促进耳窍发育,激发营养耳窍,耳受肾精而能远听。脑为髓海,为元神所居,耳与脑相连,肾精充养脑髓,髓海足则元神旺,听神受命元神而产生听觉。耳鸣耳聋多由心、肝、肾引起,三脏功能失调,均可影响听觉。如此说明耳鸣耳聋不可单独从一脏一腑论治,应从心肝肾论治耳鸣、耳聋,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2.
  [2]王永钦.论耳鸣治心——耳鸣治心的方法与实践[J].中医药通报,2008,7(1):21-23.
  [3]张介宾.类经[M].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01-248.
  [4]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M].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05.
  [5]张璐.张氏医通[M].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202.
  [6]张子和.儒门事亲[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9.
  [7]郑林.张志聪医学全书[M].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84.
  [8]秦越人.难经[M].1版.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3-93.
  [9]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157.
  [10]严用和.济生方[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32.
  [11]王肯堂.证治准绳[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13.
  [12]方隅.医林绳墨[M].1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57:106.
  [13]张介宾.类经图翼(附类经附翼)[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439.
  [14]曾丽霞.中医治疗耳鸣近况[J].甘肃中医,2005,18(12):2-3.
  (编辑:陶希睿)
其他文献
近年来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西医对此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黄莺教授运用中药内服、外用,同时辅以心理调护的方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显著。
【摘要】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病,蒙医学对该病有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本文从病因、病机、危险因素、治疗等方面进行文献整理分析,阐明对本病的观点及展望。  【关键词】 蒙医学;慢性前列腺炎;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6-0012-02  慢性前列腺炎作为一种男性常见病,发病率为4%~25%[1]。发病人群多为青年男性,本病
【摘 要】 目的:研究芹菜素诱导人膀胱癌5637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5~100μmol/L芹菜素处理膀胱癌5637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相关信号分子Bax、Bcl-2和PAR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芹菜素处理使细胞Bcl-2蛋白表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并使Bax的表达增加和导致PARP蛋白发生切割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芹菜素能
目的:观察钬激光以及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泌尿系结石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钬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气压弹道碎
【摘要】目的:建立壮药香花护乳凝胶剂的薄层鉴别方法,并探讨其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TCL法对处方中龙血竭、莪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健康家兔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结果:TCL鉴别分离度良好,专属性强;该制剂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急性毒性反应。结论:TCL法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方法之一;该制剂临床经皮肤给药是安全的。  【关键词】壮药香花护乳凝胶剂;薄层色谱法;急性毒性  【中图分类号】R9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护肝片中腺苷、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有关规定,分析影响含量结果
【摘 要】 目的:研究白饭树水提液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观察白饭树水提液对小鼠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LD50)的作用。结果:小鼠口服给药可测得LD50值为(138.0±23.3)g / kg,其95%置信区间为(153.21~199.81)g / kg,相当于人临床拟用日剂量的1293倍。结论:白饭树的临床用药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是比较安全的。  【关键词】 白饭树;急性毒性;试验  
癌细胞的生存率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在43°~44℃下处理,癌细胞大量死亡,而对正常细胞损伤不太严重,这是热疗的依据。我们研制的热疗仪由四部分组成:温度控制和指示器;变
目的:研究拟基于mat K序列分析,探讨马蓝与路边青相互鉴别的新方法。方法:从Gen Bank核酸数据库下载马蓝与路边青mat K序列,应用Clustal X 2.1软件进行SNP鉴别位点分析,应用MEG
【摘要】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DN患者分为实验组(n=41)及对照组(n=41)。对照组应用胰岛素治疗,实验组应用血府逐淤汤加减方及胰岛素,比较两组治疗后一般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29%(P<0.05);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尿素氮、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排泄率等指标水平均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