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n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在写作方面应具备的标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效果却不明显。写作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建立于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诸素质整合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从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开展写作训练,使他们更好地运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清楚简洁的英语文章。
  一、重视英语写作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自主互动学习
  笔者在作文训练之前会对全班分组。各组都包含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老师给出训练后,先要求在组里进行讨论,列出提纲。然后各小组发言人代表小组发言,全班再质疑、讨论、归纳。这样,不仅避免跑题、走题,而且拓展了思维。讨论出提纲后,各小组再次讨论,将中心句、重要句落到实处。作好以好带差的准备。这样就可以动笔写了。写好后,各在小组中朗读自己的文章,在组内进行首轮的改错。最后,老师抽几篇作为范文,在全班进行集体讲评,指导改错,写出更规范、更符合英美习惯的好词、好句。如此,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就能够得以逐步提高。
  二、重视生活素养形成,引导学生养成习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引发写作的动机。观察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一个反面的体现。学生有了来自生活的切身经历和思考,才能有自身感受和认识,经历越广,感受和认识越深。一般来说,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得到的材料是能夠长久记忆在头脑中的,观察直接所获的东西也比从书本间接获得的知识更具体、更深刻,更能触动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和欲望。因此,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形成自觉观察的习惯,才能达到"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的效果。
  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到两个与单元相关的写作题目,给学生提供了写作能力的机会,有的题目是该单元教材内容的延伸,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是对所学语言知识的利用,能充分拓展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重视循序渐进原则,引导学生全方位训练
  科学表明,听、说、读、写四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为基础,呈盘旋上升状态。作为教师,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听、读、说、写全方位的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1、利用积累抓好基本功训练。
  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对单词、词汇、句型积累,要求每个学生专门准备专门笔记本,积累词汇、短语、句型、习惯表达等内容,并要求学生熟读、背诵、默写;对于重点的词汇和短语还要求学生自己模仿文中句子造句。笔者还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在背诵中注意好词好句的积累。通过背诵培养了语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写作,下笔时自然胸有成竹。
  2、利用资料开展熟记活动。
  笔者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自主去寻找收集、归纳整理一些学生写作中经常用到的名言、警句、习语、谚语、名人轶事等资料,这样会强化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积极意识,形成自觉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利用教材开展仿写活动。
  教材是教学之本,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书面材料,理应成为开展写作训练的首选素材。就像刚学英语时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很重要,模仿课文中的规范词句同样不容忽视。笔者先让学生完成课后的写作练习,之后再补充一些课外的用语,要求能根据课文进行模仿性写作。
  4、利用课外阅读开展摘抄活动。
  笔者要求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报刊杂志,一方面学生就能接触更多的新单词、新词汇、新句型。通过学生把阅读所获记在摘抄本上,定期检查,笔者还可以清楚的了解学生课外涉猎的情况,及时针对每个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反馈,或表扬,或鼓励,或提意见,这极大的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阅读面扩大了,了解了更多社会、经济、生活、文化各个方面的的知识,视野便会更开阔,思想便会更丰富,写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四、重视写作技巧指导,引导学生写作实践活动
  学生平时储备的大量素材,掌握的写作技巧,也只有通过实践这一渠道才能够得到重组、升化,才能被深刻的理解。
  1、注意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笔者要求学生每人有个素材本积累材料,并要求学生对所选材料进行简单思考,再动动手,把自己的观点写在材料旁。当写文章时,学生就可以对材料进行深加工。
  2、注意学生自找差距的开展。
  学生在写作训练时,老师可提供各种文体的范文,并给予必要的提示。学生写完后,老师读范文。范文不仅要在格式,内容要点,语法修辞与语言习惯上给学生树立样板,而且要考虑到英语的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语言,学生在写完后,及时听到一篇比较规范的答卷,比较一下自己的作业,可初步衡量出自己的答题的准确度,找出自己的差距,及时查出作业中的毛病。
  3、注意学生共同学习的构建。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时,笔者通常让一个中等的学生到黑板上写,限时完成作文后,学生一起来点评该生的作文,全班一起来修改表达有误的地方,同时让学生说出某句话自己不同的表达方式。修改后,学生各抒己见,对该文的结构、表达方式等进行讲评。然后老师来读范文,最后安排学生互改作业,批改对有疑问的地方做记号等,相互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再更正。最后学生要通读全文,尽量做到准确无误,书写工整,交上来教师再查阅。
  4、注意错误信息库的建立。
  学生的写作错误可谓五花八门,小到拼写、标点,大到句式、语法等,而且学生反复地犯同样的错误在英语学习中更是司空见惯。对此,笔者要求学生建立写作错误信息库。教师借助它可以督促学生经常回顾自己的习作,及时总结写作中的得失,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创造条件。同时,教师能通过信息库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从写作错误中可以发现他们在语法、阅读,甚至听力、语音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搭设了一个平台。
  英语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对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并非一蹴而就,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充分领会课改精神,转变教学观念,另一方面要遵循客观写作规律,并要长期在自己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感染,为后面的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可见,学会学习是跨世纪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是生存发展和接受挑战的需要。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针对中学历史教学,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无疑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好方法。  从2000年秋季开始,普通高中启用新教材,新教材具有更丰富多彩、形式更灵活多样、体例和结构更趋于
期刊
一、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  李白生活在唐王朝有强胜走向衰落的时期,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蔑视封建礼法和朝廷权贵,不肯"摧眉折腰"去俯就黑暗势力,因而遭到朝廷的冷遇和打击。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愤世嫉俗,"一声好入名山游",足迹遍及蜀中、黄河、江淮、浙江流域的名山大川,到处寻访名山胜水,以"此行不为魲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4]的激情,和"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5]的气概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备受人们的喜爱。他以极其简练、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在小学、中学,乃至高中,古诗文的教学都不少。老师们对古诗文的教学方法也各有不同。我以前对古诗文教学存在误区,重言轻文或重文轻言,过多的去讲解、分析古诗文中的字、词,对诗句意思的理解,生怕遗漏什
期刊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课堂教学成为知识的单向灌输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不是无条件的储存器,任何知识的传授都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变成他们的财富,这是谁都代替不了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教育
期刊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和鼓舞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及相关能力的培养,这些是我们当前改革的的重点。而情境教学法就是将知识、技能、情感等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而创设到教学情境之中的一种优化教学方法。它通过学生对于情境的认知、感受、探讨等方式,在学生和知能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使学生顺利到达彼岸,近距离感受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从而
期刊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及郑州市政府机关事务工作的深入研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介绍了政府机关事务工作的基本涵义和主要内容,从历史沿革的发展变化和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当前政
建设电子政务的热潮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蔓延开来,中国也不例外。但即使是西方公认的电子政务建设先进国家如加拿大、美国等距离理想中的电子政务要求依然存在相当的距
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在中国,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未富先老”成为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现象。自从改革开放以及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结构、社会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轻讲解,轻灌输,重点拨,重引导,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轻死学,重活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