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写学习目标 调度课堂教学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从为学生量身打造的学习目标开始的。那么,在教学中,怎样通过叙写学习目标来高效地调度课堂教学呢?
  一、整合教材,以点带面
  教学的艺术不单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发、唤醒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思考、大胆质疑、勇于表达。
  教师可根据教材、大纲的具体要求,本着重视能力的原则,把分散在各年级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点整合起来,加以比较分析,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找准目标叙写的起点。接着,综合考虑学生课堂内外知识的积累,注重对知识难点的讲解,以点带面,设计叙写学习目标。
  作为教师,应该坚持钻研教材,真正弄清本义,翻出新意。叙写的学习目标要能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学习知识,增强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智慧的舞台。
  二、巧妙设疑,逐层深入
  学贵有疑,思起于疑。教师叙写学习目标时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疑,因势利导,要有针对性、选择性,设计出求同存异、环环相扣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叙写的目标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要唾手可得;要充分尊重学生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注重个体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在敢想、敢说、敢试中,获得切身的体验,领略成功的喜悦。
  教师叙写的目标要给学生探究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梳理,还可以在知识的求新、求异、求变上探寻。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目标设疑催生学、思、疑、問、探等一系列 “化学反应”,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
  所谓疑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把学、思、疑、问连在一起,就会给学习增添无穷的乐趣和动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使学生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境界。
  三、巧做延伸,启发思维
  学习的特点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师生都要跳出文本,摆脱教材的束缚,调动自己的信息储备,求新求异,多元探究。教师要以已有的知识结合生活体验去领会教材的意义,去探究文本的多维空间,把自己对现实的思考传递给学生,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智慧。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去追寻与众不同的答案;要让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见解,面对教材敢于挑战、质疑,不唯书、不唯师,让学生在“敢问—多问—善问”的过程中,培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总之,学习是一种交往、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以学促能。学习体验的过程,就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对学生来说,有着无穷的乐趣。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浩渺的知识海洋里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在教材与现实的交融中实现自我成长。
  (责 编 帕 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肿瘤临床组方"辨证+辨病"思维治疗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于观察组患者采取"辨证+辨病"思维
群文阅读,是在语文教学中呈现与某个议题相关的多篇文章,引导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自主阅读、立体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相机进行多方面的言语实践。实现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是保证群文阅读得到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尝试。  一、课前主题引领,拓宽阅读广度  在学生学习文本之前,教师可先按照文章的主题,引领学生进行相同主題的群文阅读,并将课前阅读积累整理。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走进科学家
阅读是语文之本,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主要途径。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时曾说,在课内学得慢,学到的少;在课外学得快,学到的多。这个现象既然这么普遍,咱们从事教学的人就应当加强课外指导,不要把所有的力气都花在课内,而课外就放任不管了。崔峦老师曾说,语文教学应以教科书为主,用好教科书,紧扣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同时又不能视教科书为主宰,应适当地拓展和引领。  近年来,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语文
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信息数据库、将各种数据及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计算机语言开发信息及智能管理系统,形成哈尔滨排水地理信息智能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