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钻石的起源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sk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鉆石的起源一直是个未解之谜。一些大型的钻石表现出与普通钻石不同的物理性质,这表明它们可能有着特别的地理学意义。然而相关的研究一直很少,因为大型钻石价格昂贵而且极少含有能解释其地理来源的包裹体。
  美国宝石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一些大型钻石的碎料(在加工钻石切割出的少量碎片)进行了检测,发现部分碎料中含有微小的金属晶粒,有的钻石中还含有矿物包裹体。这一现象表明,这些钻石是在地幔深处(距地面360~750千米)形成的。这一深度远大于一般钻石形成的地层深度(150~200千米)。
  钻石中包裹体是铁、镍、碳和硫的固体混合物,在包裹体和包裹它的钻石之间的薄小的空间中还含有痕量的流体甲烷和氢。大型钻石是在充满滚烫的熔融金属的深层地幔中形成的碳晶体,在结晶过程中微量的金属液滴被包裹进钻石里。在钻石被加工成珠宝时,为使成品拥有更高的光泽度,含有包裹体的部分常常会被去掉。
其他文献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那么,如何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1 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新课标指出: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一方面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的示范带动,另一方面是通过学生实验的操作练习。  1)突出演示实验的示范性。演示实验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而初中英语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同时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又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和母语的特点。所以,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只有优化英语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是学好英语的关键。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内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把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根本目标以三维目标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因此,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成为每一个新课程实践者的共同任务。笔者结合学习和实践谈几点体会。    1 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过去,物理学对许多学生来讲就是大量地做习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物理学的发展史是物理学家的奋斗史,因此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文
忙碌的護士没空洗手,这差点要了一位年轻姑娘的性命,“真凶”到底是什么?  2014年某一天,21岁的美国大学生杰奎琳因为急性阑尾炎发作被送进一家医院。陪同她一同前来的男友告诉值班护士,当晚他们正在参加一个聚会,突然,杰奎琳的一声尖叫打破了会场欢乐的氛围。她倒在地板上,表情痛苦,四肢蜷缩。她哭着说,自己身体一侧剧痛无比。疼痛几乎完全剥夺了杰奎琳的行动能力,她唯一能做的只有紧紧按住自己的下腹右侧。  
近年来高考背景材料千变万化,问题的设计角度也多有不同,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课本是高考知识的原始载体和发源地。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高三政治复习时,由于考试范围广,知识点多,时政性强,识记要求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时必须把帮助学生建立和运用知识体系放在首位。    1 构建知识框架有利于把书由厚读薄,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高中政治教材内容庞杂,知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语文学科的创新理应走在其他学科的前列。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极为重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给学生广阔的天地,引导他们的创新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据调查,我国职业学校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相当高,学习压力、情感困惑、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窘……种种压力造成职业学校学生成为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而良好的体育教学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如何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探讨。    1 提高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体育教学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科学改变了战争,战争也改变了科学。化学武器因为在'一战'前线造成的伤害而臭名远扬,但化学武器效应远远超出战壕,进入美国实验室和德国工厂,甚至进入今天人们的日常
<正> (一)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突发灾害及意外事故总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应付这些灾害、事故,就产生了保险的必要。马克思在《哥达纲
<正> 保险费率是保险商品价格的表现形式。从现代商业保险反映的商品经济关系上看,保险费率是投保人转移单位保险风险给保险人的代价,体现的是保险合同双方——投保人与承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