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有效性是教学的“命脉”,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那么,如何提高一向被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呢?怎样才能使初中政治课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呢?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它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结合本人的一些实践体会,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下面一些措施来达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落实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新课程初中政治教学目标提出了 “三维”课程目标。政治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掌握政治知识的同时,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提升。
第一,知识目标的确立与落实。1.深入挖掘教材,理清知识体系,确定知识的重、难点。2.将知识目标融入生活,注重基本观点与生活的结合。3.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对知识目标的达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实现知识目标;(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例如,强化自主探究,实现知识内化,课堂师生双边互动和生生多边活动,适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3)紧扣知识目标即学即练。
第二,能力目标的确立与落实。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确立基本的相关的能力目标。落实能力目标一定要把理论和和实践相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列出“知识清单”;确定收集知识和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利用这些知识和信息解决问题。
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立与落实。首先,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身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生。其次,活动是学生体验、发现、建构的过程和方式,是学生参与程度的重要标志,以活动促认知、思考,从而实现动智与动情的结合。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动”中悟。经历活动,学生会自然地达成共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任何一个优秀教师,他必然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老师。” 政治课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而且抽象、晦涩难懂,难让学生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热爱而非冷漠的情感,因此而想学、乐学、会学。比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围绕材料谈谈“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学生都参与到对材料的讨论中。轮到学生发言时,一个个跃跃欲试,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他们的发言中,可知他们对材料已经理解和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准确把握。假如学生对所学内容不能产生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只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三、丰富的学科知识与时代同行——激发政治课的生命力
政治课教学不仅是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它的教学过程可能涉及到历史、地理或英语、语文、化学等等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对其他学科知识相关部分非常了解,学生就会耳目一新,思维的火花就会升腾,与你产生共鸣。政治课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一点就是与时代联系非常紧密。将刚刚发生的新闻与学生分享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照本宣科相比,效果截然不同。另外,与时代同行还包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掌握及对于学生所喜欢的许多“新潮”东西教师也应略知一二。
四、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如果说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是直接影响教学效益的因素,教学评价则是通过对前一阶段的教学总结,为提高下一阶段的教学效益打下了基础。这就说明了评价行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而不只是教学活动之后。新课程改革要求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手段,用它来显示差异,促进平衡,强化导向,切实使教学效益获得可持续的提高。教学评价应以《初中政治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来进行,要客观、公正、合理,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政治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五、优化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修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甚至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互尊、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政治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情感影响,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重视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提高政治品德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要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美丽乐园,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同时要把教学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最后以一句话作为结束语:“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让我们以此共勉,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教育事业作出新贡献。
一、落实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新课程初中政治教学目标提出了 “三维”课程目标。政治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掌握政治知识的同时,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提升。
第一,知识目标的确立与落实。1.深入挖掘教材,理清知识体系,确定知识的重、难点。2.将知识目标融入生活,注重基本观点与生活的结合。3.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对知识目标的达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实现知识目标;(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例如,强化自主探究,实现知识内化,课堂师生双边互动和生生多边活动,适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3)紧扣知识目标即学即练。
第二,能力目标的确立与落实。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确立基本的相关的能力目标。落实能力目标一定要把理论和和实践相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列出“知识清单”;确定收集知识和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利用这些知识和信息解决问题。
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立与落实。首先,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身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生。其次,活动是学生体验、发现、建构的过程和方式,是学生参与程度的重要标志,以活动促认知、思考,从而实现动智与动情的结合。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动”中悟。经历活动,学生会自然地达成共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任何一个优秀教师,他必然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老师。” 政治课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而且抽象、晦涩难懂,难让学生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热爱而非冷漠的情感,因此而想学、乐学、会学。比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围绕材料谈谈“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学生都参与到对材料的讨论中。轮到学生发言时,一个个跃跃欲试,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他们的发言中,可知他们对材料已经理解和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准确把握。假如学生对所学内容不能产生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只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三、丰富的学科知识与时代同行——激发政治课的生命力
政治课教学不仅是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它的教学过程可能涉及到历史、地理或英语、语文、化学等等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对其他学科知识相关部分非常了解,学生就会耳目一新,思维的火花就会升腾,与你产生共鸣。政治课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一点就是与时代联系非常紧密。将刚刚发生的新闻与学生分享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照本宣科相比,效果截然不同。另外,与时代同行还包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掌握及对于学生所喜欢的许多“新潮”东西教师也应略知一二。
四、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如果说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是直接影响教学效益的因素,教学评价则是通过对前一阶段的教学总结,为提高下一阶段的教学效益打下了基础。这就说明了评价行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而不只是教学活动之后。新课程改革要求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手段,用它来显示差异,促进平衡,强化导向,切实使教学效益获得可持续的提高。教学评价应以《初中政治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来进行,要客观、公正、合理,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政治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五、优化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修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甚至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互尊、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政治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情感影响,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重视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提高政治品德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要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美丽乐园,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同时要把教学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最后以一句话作为结束语:“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让我们以此共勉,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教育事业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