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纺机——国企改革的创新之路

来源 :中国MB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2009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国现代化建设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进行各方面的创新和探索。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围绕赢得市场目标,用创造性的艰辛劳动,在思想、体制、分配等方面进行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与变革,他们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中纺机是一家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企业集团,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20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之一,下属国有全资大、中型机械制造企业19家,控股公司6家,另外还有集团技术中心、宏大研究院及棉纺、印染设备试验基地等大大小小10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在全国12个省市,共有员工5万余名。中纺机集团是具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国有企业,发展背景、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和中国绝大多数国企相同。如何搞好国有大型企业,既是中纺机在时时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在不断实践的问题。本刊记者专门就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对张杰董事长兼总经理进行了一次专访。
  
  企业所有制并非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就国企改革来说,社会上争议比较多的是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国有企业如何发展。一个普遍认识倾向是国企搞不好,没有前途。尤其是那些受过西方经济教育的人,大多数人认为国有企业肯定是搞不好的。他们认为,一方面,从理论上来说,只有私有化才可以使企业的经营者全副身心地投入到企业中,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就实践来看,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发达国家,都是私营企业占主导。这两方面的论证,以及私有化论者本身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使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论点在社会中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国有企业存在的种种弊端,也使很多经营管理者产生这样那样的疑虑,对搞好自己的企业没有信心。但张杰认为,对于象中纺机这样的大型集团型企业,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如何发展,决非是简单的姓“国”还是姓“私”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在不断变化的竞争条件下建立和发挥比较优势,最终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大多以私营经济为主体,我国现阶段表现出来的私有企业的活力,似乎都说明所有制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不过张杰说,如果进一步深入思考,从另一角度来看,虽然世界500强的企业大多数均在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他们的企业产权形态确实是以私有经济为主体逐步发展壮大,形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同时,还有很多国家也采用同样的体制,企业也是以私有经济为主体,但并没有成为发达国家,如印度,如拉美等国家。他们的企业也极少有进入世界500强的,所表现的竞争力未必比中国企业强。
   社会主义国家在变革过程中,也在探讨从体制上去解决问题。对于前苏联的改革模式,我国很多学者曾经都很乐观,但实际上这些年来它表现出的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活力也未必就比中国好。东欧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变革,将原来的国企均改成私有,现在也没有看到它们的竞争力增强了多少,或者某一产品在全球上开始叫响。反而,中国的现行体制,倒是让人们看到一些企业表现出来的日益强大的竞争力。
   在张杰看来,在中国的现行经济环境下,要什么样的体制最好,是不是现在民营企业发展的前景就比国有企业好,或者说它表现的竞争力比国有企业好等问题,都要分两个阶段看。在中国加入WTO以前,靠不断的原始积累产生的民营企业,以浙江、广东为主。这些从做小产品发展起来的企业,现在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气候。还有一类民营企业,如做地产的,看似资金雄厚,比较有实力。但事实上业内人士都知道,这种实力是在市场监管不完善情况下形成的一种积累。所以说WTO以前中国民营企业表现出来的活力和竞争力,WTO以后还得重新看。那些在未来5年或更长远一些时间里,能够真正生存和发展起来的企业,才是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张杰接着举例说,从世界五百强的产权形态来看,绝大多数都是股权多元化、社会化的,而不是私有所有。著名的杜邦公司,家族财产占的比例已非常小。所以,不能简单认为一个公司股份是个人的,企业就能搞的好,是国家的就搞不好,理论上也是清晰的,因为股权,产权形态仅是成立企业的资本形态,股东选举董事,董事会强化管理者,企业的成信在于经营,关键在经营者。谁出的资本都是资本,出资者是否以股东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动是基础。
  
   国企优势不可丢
  


   在采访中,张杰很肯定地说,中国的国有企业能不能搞好,决不是由企业是否私有所决定的,国企更有它的竞争优势。
   纺织行业是最早进入市场化的行业,纺织机械进口表面上关税很高,实际上进口设备的大多数厂家都采用各种各样免税政策,如技术改造,中外合资等实行免关税。生产纺织机械设备的企业,要从国外进口零件却实实在在地要征税。加入 WTO后,降税非但不会产生什么冲击,整体降税对中纺机反而更有利。WTO以后的竞争环境下,国有纺机企业仍具有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国有企业的优劣势在哪里,张杰认为,这个问题必须全面思考。从纺织行业来看,首先,国有企业有一批素质高的队伍,这是国有企业最重要的财富。尤其是做产业的,做好一个产品,需要一个系统的支持。这决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做房地产商,有一个聪明的脑袋,有关系,可能几个人就搞定了。制造业则不然,它是企业制造能力、管理能力和研发能力的集合,需要整体素质。这就是国有企业的优势。其次,国有企业拥有良好的信誉基础,这是计划经济年代所留下来的。国有企业由于不仅仅追求个人利益,注重相关利益群体,一直十分重视企业信誉,这是市场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竞争基础。形成的整体客户群,这些绝不是一年两年可以积累的。
   第三,从国家目前的政治体制看,国有企业仍是我国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还有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所以这三个因素,对国有企业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突破误区:国企任重道远
  
   认清优势的同时,必须清楚的理清国企问题的实质。仅仅将国有企业弊端归结为国有企业是国有体制,是很笼统的。国有企业现存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张杰说,首先就是如何来经营它。李嘉诚的公司是李嘉诚的,我们公司是国家的,公司是谁的,这不重要,关键看这两个所有者是不是按市场化、按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来经营它,这是问题的实质。
  张杰坦言,现在国有企业的经营误区还非常多。首先是国有企业定位,国有公司一定得是企业,是一个独立竞争的市场主体。如果把它当成政府的机构异化体,让它承担过多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国企的竞争力是难以发挥的。同时,把国有企业当政府机构来管理,组织形态象政府组织形式,而且还要有一些机构与企业“对口”。这样,企业在市场中顾虑太多,无法施展开来。
  接着就是经营者的定位问题,这也张杰谈的最多的问题。经营者如果能按市场经济规则经营企业,那国企和私企在经营上就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现在,很多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被定位成政府机构的“官员”,而经营者自己的本位意识慢慢也受官僚模式影响。例如,企业领导人享有一些国家的待遇,坐飞机免检,持护照不持企业护照,而持外交护照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官本位。对于企业经营者的选择,也往往是按照党选干部的标准,强调经营者的贡献和奉献,却没有把经营者进行价值定论;而不是从经营角度去选择企业经营者。企业家的价值观和政府官员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对于企业领导,他追求的应该是价值最大化,追求利润最大化,包括各种利益最大化,这是企业家的价值观和所追求的模式。但现在国企经营者的很多精力放在应对各种层级和人事关系上。这种经营人才的选拨标准,怎么能培养出优秀的企业家呢?
  在使用经营者上也是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定位不清楚,企业搞好了,领导人可能就要升官;反过来,一个好的政府官员也可能被安排到企业做经营者。这就把政府和企业的职能以及用人标准混淆了,让优秀的人才在党政与企业之间的调整中逐渐被消磨掉。
  这套价值观念体系还使许多比较好的经营者丧失了经营机会。现在经济问题被抓起来的太多了,其实按他们的本身价值观来说,可能根本就不是问题。张杰举了一个例子,江苏有一个县委副书记,他从5万元起家。当时这5万元来自县财政,因此就将这个企业定为国有。他干了20年,这个5万元公司到现在具有了5亿多的产业,每年销售收入七八个亿,利润每年五六千万。政府也信任他,提拔他成县委副书记,兼任公司董事长。但现在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因为3万元被抓起来了。查到最后,有几万元经济问题,还有一些生活问题,结果被判了20年。当时他是公司的董事长,从经营角度来说,他是一个很好的经营者。但是由于这种价值观体系,他又是党的干部,就不能有自己的私心,不能有自己的私生活,因为企业、政府领导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用这个价值观来选他,是肯定有毛病的。实际上,假如换一种观念和做法,政府不直接进行管理,让他自己进行经营。他制造了多少利润,除了国家股权应得的外,自己就相应地赚多少,让经营成为他个人的事。这样,他绝不会在乎这几万元,或者说这几万元根本也不是什么事。但在目前这种体制下,这种价值趋向就容易导致以权谋私。
  


  不久前,从广东传来原健力宝总裁李经纬涉嫌经济犯罪,被罢免人大代表资格的消息(本刊上期资讯栏目中曾做过相关报道)。这似乎只是张杰所举例子的一个最新,最著名的版本。和江苏的那位县委副书记一样,20年来,李经纬凭借着自己的经营才华,将广东三水市一家默默无闻的饮料生产厂发展成为中国民族饮料业的旗帜,使“健力宝”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但就是这样一家具有国际声誉的企业,也存在着产权的问题。作为当地主管部门,三水市政府一直控制着健力宝集团的所有权。但在实际中,李经纬却在扮演着总经理和董事长双重的角色。这样,在健力宝取得巨额业绩之后,三水市政府要求加强对健力宝的控制时,李经纬突然发现,原来巨大的蛋糕,自己只有很小的一块。其中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今年初,三水市政府与外地一家公司签订协议,把此前拥有的健力宝集团75%的股权悉数转让,63岁的李经纬也因此淡出健力宝的领导层。仅仅过了几个月,李经纬就被罢免人大代表资格,其原因据说是与健力宝集团转让中发现的巨额国有资产流失有关。同时,和李经纬一起创业的其他几位健力宝老臣也几乎都因涉嫌经济犯罪而“全军覆没”。这样惨痛的教训,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相信也不是最大的一次。对于李经纬们的“沉沦”,除了依法惩处外,人们是不是还会感到一种痛惜?中国优秀的经营人才本来就不多,现在又有这么多人因为经营以外的问题被抓。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失败,对整个国家的资源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有人认为,中国现在是商人居多,企业家少,真正搞企业经营的人不够,能具备领导大企业进行国际竞争的人更少。张杰说,事实的确如此。中国尽管有排名进世界500强的企业,年经营收入超100亿的企业也不少。但应该看到,这种企业的经营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经营者,许多大公司实际是管理机构:公司本部不经营,是下属公司在经营。国有企业这种管理职能的定位,就使得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政府行为多,形成了庞大的控股管理模式,运营方式不是按大公司的运营模式,而是大公司下面的小企业。张杰也坦诚地说,自己目前对这个问题思考还不够,没有认真分析这种企业组织运营模式如何去顺应市场全球化的需要。不过,张杰也说,虽然同样是公司,但国内的和国外的大企业内涵不尽相同。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层层的官,包括下属工厂里的厂长也是层层的官,按照政府模式设置,形成了庞大的控股管理模式,一级一级都是这样。张杰说,中纺机30多年来就是这种模式:下边很多工厂,有许多老总,但他们的许多人不会研发,不会做市场,不懂人力资源管理,就会做一些行政性事务。研发、市场、生产运营是什么样子,他们都不清楚。这样产生的人力资源成本是巨大的,大企业不能产生规模经济反而增加交易成本。
  
   开拓新思路做大国企,中纺机积极改革
  
  国企改革的关键,国家要为其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它放下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其它企业一样在同样的市场条件下参与竞争,在这样的环境里企业家应该有所作为。中纺机集团自己进行大规模的剥离,组织非生产性集团,利用现有的土地和厂房开发一些项目,去养活公司富余人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看作是国家给公司的一块资产,尤其是土地的划拨问题。
  对于国有企业怎样发展,第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进一步放宽国有企业的权限,让企业建立一个高效的指挥体系。其次,企业家要有很大的自主权来改造和发展它。张杰说,在中纺机集团,现在提倡一个企业一个脑袋。企业改造则分两步走,根据产品的关联性,按产品系列对企业进行整合,并纳入中纺机集团统一的管理体系。同时把各地一个个独立的工厂整合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司。中纺机集团根据产品类别组成了以棉纺设备为主的棉纺板块公司和以化纤设备为主的化纤板块公司。这两大公司下属的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工厂,而是一个整体,它们的市场拓展,产品研发、财务管理甚至人力资源配置,都是统一的。通过这种整合,中纺机达到了资源的经营性整合和资源的重新配置,使企业能真正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我们提出企业领导必须是懂经营的,一个企业一个脑袋,使机构精简,避免人为的矛盾。
  


  就产权角度来说,中纺机积极推进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持股和MBO(竞争回购),把利益和经营业绩一体化,经营者的收入与业绩挂钩,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经营者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通过改革,中纺机集团销售收入年年增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得到调动。从企业组织形态上,层层控股的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企业腾出了更多的力量放到经营第一线。通过改革企业的管理形态,对所属企业进行资金整合、企业文化整合和理念整合,使职工对改革认同,改变中纺机所有企业一厂一制的独立竞争形态。
  中纺机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
  以下属郑州纺织厂为例,这家老牌的国有企业,前一段时间很困难。它历史上最高的销售收入记录是2.2亿元左右。以前,公司员工认为在这个企业里面,产值最多也就这么多,再做好是不可能的。后来就改变了一下体制,现在差不多做了八个多亿。从原来的大锅饭一日就那拿么多钱,变成各种分配制度。生产中,以计件计时为主体,生产一种元件,生产出多少、合格多少,按多少钱支付。销售人员根据销售情况适当的提成,科技人员根据开发的工作和营销情况去挂钩。就是因为采用了一个简单的调整,他们焕发了活力。张杰说,如果接着进行下一步的调整,增添新的管理方法以及重新调整器械加工步骤,相信还能焕发出更大活力。
  这些积极的变革,使中纺机可以应对国外同类企业和国内民营企业步步紧逼的挑战,为最终实现 “全球纺织界的朋友,中国制造业的骄傲” 的远景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回顾中纺机的改革,张杰说,实际上现在公司内部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上下层的沟通,分配制度等,但这些问题毕竟不像以前的问题那样突出,公司也获得一个相对从容的环境来做进一步的改革。张杰特意说到,其实很多人也看到国有企业的一些弊端。但他们的误区也恰恰在于此。很多人把改革的标准定得太高,希望一步到位,经过几次“手术”,中国的企业就要象国际上的大公司那样,财力雄厚,制度健全。但企业毕竟是人在经营的,人的转变需要时间的锤炼。“实际天下没有一蹴而就的事”,张杰最后深有感触地说到。
  
其他文献
忻榕教授(prof.Katherine Xin),美国籍。现任中欧工商学院米其林领导艺术与人力资源教席教授(Michelin Chair in leadership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CEIBS)。忻榕教授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并拥有应用语言学和工商管理两个硕士学位。她曾经在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爱尔兰国立大学都
期刊
  
期刊
采访人员:  严建军:上海致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德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经济运行部经理  夏军: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副总经理  严肃:亚商在线上海公司总经理  吴辰: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  (本期先行刊发对陈、夏两人的采访)      中国MBA:能谈一谈你们选择来中欧来学习的原因吗?  陈德美:我是1984年西安交大毕业的。毕业时间比较长,现在发展变
期刊
凯马特和沃尔玛,都是美国乃至世界商界的巨头,都有位居世界零售业榜首的业绩,而今,凯马特申请破产保护,沃尔玛却如日中天,继续领导潮流。本文试图从两个企业的发展轨迹,寻找卓越企业的真谛。    凯马特申请破产保护:引发商界震荡  2002年1月22日,由于经营情况不佳和部分供应商停止供货,美国大零售商凯马特公司向芝加哥联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寻求破产保护的最大零售商。  凯马特对于
期刊
斯坦福大学创建于1886年。至今,从斯坦福大学已经走出10余名诺贝尔奖得主,142位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84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14位美国国家科学奖得主。但最令斯坦福人骄傲的是,正是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和老师缔造了全球知识经济的奇迹——硅谷。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则被认为是与哈佛大学商学院齐名的美国最好的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成立于1925年,是在校友赫伯特·胡佛(HerbertHoover)的倡导下成立
期刊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比想象的灿烂  比预想的残酷,  始终精彩    雪宝顶位于川西的松潘古城境内,是岷山山脉的最高峰,终年积雪覆盖,状似圆顶,为当地的圣山。每年藏历新年前后,方圆几百里的藏民都会前来朝拜。雪宝顶脚下的随处可见的玛尼堆就是多少年来前来朝拜的藏民心愿的凝聚。据当地的藏民讲,如果雪宝顶哪一面的积雪消融,就预示着那一方会出现诸如旱涝之类的灾难,十分灵验。  我们是七月末进山的,那时还是成
期刊
笔者在从事MBA教学管理的工作中发现,有许多准备报考MBA的人员对我国目前MBA的教育状况知之甚少,对于各种MBA项目的学习有何区别,自己能够获得什么样的证书等等都不清楚。这样就难免会做出比较盲目的选择,让一些不合法的办学机构乘虚而入,到头来既没有在能力、知识上有任何提高,也不能获得任何国家所承认的学历或是学位证书。因此,笔者在此简单介绍一下我国各种MBA的概况及其主要区别,希望能对有志于学习MB
期刊
夜晚,空旷的街道上,一群老太太在尽情地扭秧歌。可是另外一些人却不乐意——他们想休息。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道德和行为规范问题。但经济学家却说,这其实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在一个临界点(比如晚上10点)前,人们放弃宁静环境的成本较小,而放弃娱乐的效用则较大,于是老年朋友们扭起来吧!不过,过了这个钟点,二者的成本刚好颠倒过来,从个社会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来看,还是让人安然入睡好。  这是北大教授卢锋《经济学
期刊
在远古时代的科学中,宇宙结构是十分简单的,几乎每个科学博物馆都有一个巨大的老式太阳系模型,其中所有行星的运动都是由时钟齿轮控制着的。后来,我们意识到现实要复杂得多。所有运动都是相对的。    商业也已经进入了新现实的时代。我们必须理解并利用全球性市场和技术突破的巨变。而且,要应对这种种变化,思维方式必须发生根本性转变。尽管众多公司挣扎着试图维持各自优势,但事实上没有任何组织能够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企业界的危机意识日益强烈。很多企业所关注的竞争对象已经从国内公司转向了国外的大企业。根据中国和欧盟、美国达成的协议,2002年1月1日起,中国正式开放增值电信服务市场。在入世的浪潮冲击中,增值电信业可以说是首当其冲。电信增值服务市场的格局正悄然嬗变。而这其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为数不少的虚拟运营商各自揭竿而起,杀入了电信市场。城际电讯——一家有中国铁通深厚资源支持,专门从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