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风格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加高沛沛语文名师工作室以来,在“和而不同”的理念引领下,工作室成员在各自的课堂实践中“披荆斩棘”,为自己的课堂风格定调,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沿着这条蓬勃向上的藤蔓,工作室每个成员逐渐有了自己的课堂风格。我也仿佛触摸到了自己理想中的课堂风格:真诚、互融;轻松、厚重;弹性、悠远。
  一、轻悠课堂不失灵动——真诚、互融
  在课堂上,我总是力图让知识渗透再悄无声息一些,让环节设置再别出心裁一些,让课堂节奏再紧而有序一些,让读书方式尽可能多样化一些,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再浓厚一些。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平民课堂、常态课堂、朴实课堂上的灵动音符吧。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摒弃传统的套路,将词意、词情、词人情怀融入具体的情境之中,于无声处传递,把“引词源—探词境—悟词情—染词风”这样一条线索散布在课堂教学的进程中。在领会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句时,我提出问题:“你认为这是谁在说‘丰年’?”学生的思维随着步步深入的讨论被激活了,他们有的说是蛙,有的说是风,有的说是月,有的说是稻,还有的说是众乡亲。当学生的思绪越来越游离的时候,我适时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下一环节:“至于谁在说丰年,世人无从知晓,恐怕只有问辛弃疾本人了。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千江有水千江月,智者理解各不同’了。不过,中央电视台‘乡村走基层’栏目组听说江西上饶这一带今年稻谷长势喜人,专程奔赴那里进行一个采访,他们来到了乡亲们中间……”于是,我化身为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一场畅说心声的访谈随即开始,学生们兴趣高涨,在“醉香醉美醉自然,享年享景享和谐”的背景衬托下畅说丰收年景,共同在叩问、深思、怡情、诵读中幸福行走。
  二、轻悠课堂预约生态——轻松、厚重
  我的课堂教学遵循这样的理念:语言有生命力,设计有感召力,预约有张力,生成有辐射力。我认为预约课堂不如投入课堂,投入课堂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生成因子,使教学呈现勃勃生机,而不是死水一潭。如在教学《匆匆》这篇课文时,我从课题中质疑,让学生以字断义,说说对“匆”字的理解。最后以“勿加一点”意即“一点都不要错过”,引申到你觉得这里指的是不要错过什么。学生从良辰美景、细雨流年说起,不可错过之物比比皆是,但只要不错过时间就能留住绚烂,自然过渡到朱自清先生那一声慨叹“匆匆”上。
  语文学习应是开放的,课程开发的外延也是无限的。教学中应拓展学生的思维“厚度”,加深学习的“密度”。如在教学《母鸡》这篇课文时,我将母鸡叫声的音频在课堂上播放,让孩子们对母鸡的无病呻吟感同身受,对作者之前对母鸡的误解也心生共鸣。但随着文笔渐行渐远,作者的情却悄悄发生了迁移,于是我将儿时游戏“老鹰捉小鸡”引入,让他们从母鸡奋不顾身的动作中感悟爱子之切。在学生的思绪被母鸡那无私无欲的爱子之情渲染得愈发鲜明之时,我将展示动物界母爱的图片配乐播放,并赋小诗以吟诵,使学生产生共鸣。最后在收文之时,我适时补充老舍先生作品《我的母亲》中质朴情真的语句,再加上曹禺先生对老舍语言特色的评价,让学生在“厚实”的语文学习环境中感悟真情。
  中央电视台有一位被称为“气象先生”的主播——宋英杰,有人说他从变幻不定的气象云图后走了出来,使机械枯燥的天气预报有了生机。他在解说天气状况时总是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我们似乎可以从他的话中悟到一些道理:“科普,或者说一个学科知识的教育,一定要向中国的烹饪方式学习——色香味俱全,而不仅仅是有营养。”作为每次出镜只有短短几十秒的播音员,他都如此精心“烹饪”,更不要说我们这些每天以传授语言文字为生的老师了。
  三、轻悠课堂相邀慧乐——弹性、悠远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思索和寻找,到底应该用什么征服课堂?有人说是多读书,有人说是多琢磨,有人说是多观摩,有人说是多反思,有人说要用智慧征服课堂,有人说可以用自己乐观的情绪征服课堂,还有人说用专业预设征服课堂。这样的问题也如预见一个孩子的未来一样,你只要觉得他行,他就真的能行。有一句话表达得比较贴切:智慧和享乐相融,赏心和悦情相存。我想,真实的课堂应该是这样的:问得真,思得真,共鸣得实,探讨得实。《少年闰土》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不管教材的范本如何与时俱进、变化更换,这篇课文始终受到青睐。的确如此,每每读到这篇课文,都会从鲁迅先生那质朴生动的描述中感受到真诚,体会到“我”的童年生活中那段独留给闰土的精彩。那个片段不仅让“我”多年后依然回味悠长,也让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充满遐想。在进行本节课的设计时,我不断地整合自己的思维,转化角色:假如是我,我想得到怎样的学习“实景”?初读课文时,我提出问题:你了解到的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学生可以从文本表面去寻找,也可以从文字背后去探究。默读时对小标题的概括,可以说“千人千悟”,但每一个都是凝聚自己智慧所得,简洁明快,一语中的。在学生品悟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时,我让学生在自悟中寻觅写作的良方,于是,“景中人”这一写作手法融入了我们的课堂。课堂就是生生、师生、生本互动增智的平台,只要不是生拉硬扯,不管是谁的所思、所感、所悟、所得,都可以共享互惠,这样的“品”,也许来得更真、更实,更有典藏价值。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向星星瞄准,远比向树梢瞄准射得远。追求实效、情智共融、才思共进,也许正是语文天空中的璀璨繁星。
其他文献
去学校餐厅的路上,很多孩子喜欢凑到我身边来,跟我说这说那:正在读的书,同学们的各种趣闻,还有家长里短,如“我爸爸素质提高了,现在很少讲脏话了”的评价,甚至“我妈妈怀孕了,只告诉你”的秘密……走在去餐厅的路上,就该享受一段快乐的时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们愉快地进餐,从而更好地成长。  午餐时候,我对男生沛(化名)说:“沛,今天英语课上你一次也没有举手发言,但是我看到了你整节课上都非常认真地听课。你的眼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也迫使我们一线教师无论是教学观念还是教学方式,都必须与时俱进,有所创新。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一些教师常用“题海”战术和“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且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如今,这些做法已经基本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了。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全面实施素
文章通过对数条散货船破损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影响现役散货船总纵强度的主要破损模式,给出评估现役散货船总纵强度评估的基本方法,其研究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班里有个女生叫小明(化名),皮肤黝黑,虽已十岁却只有一米多一点的个头,严格地说,这是一个身体发育不健全的孩子。她爸爸瘫痪,家庭贫困,为了让家人吃一顿肉,她卖掉自己留了多年的长发……她的事迹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她先后被评为“十佳好儿女”、省“四好少年”、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等,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好心人的捐助。  可在一次作文中,她却这样写道:“每次有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