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名在何处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滕王阁序》是一篇千古佳作,是学习文言文的人必修的也是一直选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王勃25岁就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真可谓是天才。
  都说《滕王阁序》有名,到底名在哪里呢?
  一、《滕王阁序》名在作者
  唐高宗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南下交趾(今越南)省亲,途径洪州(今江西南昌),正值当时洪州牧阎公阎伯屿重修滕王阁,于九九重阳之际在阁上大宴宾客。阎公想让自己的女婿孟学士显露才华,假意邀请在座宾客为滕王阁写作序文。其他宾客知道阎公想让自己的女婿写作,所以都推辞了,不料不知情的青年才俊王勃竟然欣然命笔。
  所以阎公一开始很生气,愤然离席,并派手下人把王勃写的内容报给自己听。王勃开篇写“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下面两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又说:“无非是些旧事罢了。”
  不料接下来王勃犹如决堤之江水,一发不可收,奇句迭出。写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时,下人报给阎公,阎公沉吟不语。等王勃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时,阎公才惊叹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作者是“初唐四杰”之一,《滕王阁序》也确是名作。
  二、《滕王阁序》名在用典
  《滕王阁序》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却成为中学生难学的文章之一,主要原因就是用典之多,那么多典故实在是记不住,且难以理解。因为用了很多典故,所以虽然语言简练,却能表达很丰富的思想。
  用典是很难的,因为你要用一个典故,心中至少要有十个、百个典故的储备。而且要在短时间内找到最符合意思的典故,还要写成对仗的四六骈文,殊非易事。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了几十个典故,却能一挥而就,而且用得都十分精当,其脑袋简直就是个数据库。
  所以《滕王阁序》可以说就是一篇炫技之作。王勃面对滕王阁满座高朋,有意秀一秀自己的才华,果然技惊四座,取得了极佳的宣传效果。
  三、《滕王阁序》名在情感与思想
  当然,如果《滕王阁序》仅仅是炫技之作,也不会成为经典名篇。《滕王阁序》的厉害之处还在于,不仅炫了技,还抒发了作者的真挚情感,表现了深刻的主题思想。
  古人对于骈文有很多批评,主要是因为骈文过于注重对仗、用典等形式性的东西,而忽视了思想的表达,所谓“以辞害意”。
  然而《滕王阁序》却没有这样的毛病。
  《滕王阁序》第一段,先描写了为什么会写这么一篇序,顺便夸了一下在座的宾客。第二段,写滕王阁的壮丽,第三段,写登高远眺看到的美景。这些都还算平常,但是接下来王勃就开始发挥了。
  第四段,王勃因登台远眺,联想到宇宙无穷而人生有涯,因而生发感慨,“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既有在其之前王羲之的《兰亭序》的乐极生叹,又有在其之后的陳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慷慨悲壮。
  第五段,王勃由宇宙联想到自身,感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用历史上怀才不遇的名人自况,虽有自我标榜之嫌却并不狂妄。
  当然,作为一个二十五岁的有为青年,这么写有点老气横秋的感觉,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嫌疑。所以王勃在第六段中一扫之前的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的颓唐之情,表现了一种激昂向上的姿态,对未来寄予希望的积极进取思想。文章紧扣题目,结构紧凑,文脉贯通,融入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文情并茂,情景交融;全文典故横陈而语言清新可喜,有流动自然的气势,音节铿锵而和谐上口,真是骈文中的极品,所以能流传千古。
  四、《滕王阁序》名在写景之美
  1.色彩变化之美。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由近及远,描绘了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从远近、上下、听觉、视觉、色彩、虚实等角度描写滕王阁及周围的景色,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五、《滕王阁序》名在《滕王阁诗》
  由于《滕王阁序》写得太好,所以大家往往忽视了序后的《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歌诸多的成功优点姑且不论,但就这首诗深远的意境而言,无疑也是一首好诗名诗。尤其是末两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后来崔颢的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恐怕都是从王勃这两句诗中化用出来的。
  李白是大唐甚至是中国诗歌史上很难逾越的诗人,崔颢《黄鹤楼》也是李白自叹不如的名作。仅此,我们就可以推想能让李白借鉴的《滕王阁诗》该多有名了。
  ★作者通联:武汉市开发区一中。
其他文献
Using the Simple Biosphere Model(SiB2),soil thermal properties(STP) were examined in a Tibetan prairie during the monsoon period to investigate ground surface t
【作文题目】  成长路上故事多,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悲伤;有感动,有愤怒……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写作导引】  本次作文训练,其实就是写一篇以“成长”为话题的记叙文。也就是说,只要你在作文中所写的内容与“成长”有关,那就符合要求。  那么,如何来写这篇作文呢?  第一步:定主旨,明方向。人的成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一路长大,我们会经历许多,涉及的主
在各学段的语文教学中,小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体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说的阅读与学习应该算是一种真正的生活教育与生命教育,学生可以在小说的阅读活动中领略文学的美,陶冶情操的真,锤炼人性的善,学习语言的法。中学语文的小说教学尤其如此,但从广大教师一线教学的实际来看,学生喜看厌学、教师高耗低效的问题较为突出,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谁“套牢”了小说教学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说阅读教
漆书青、戴海崎和丁树良三位教授给我寄来了他们新近合著的《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原理》一书(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原理>),读后确实令我兴奋,很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期刊
以前的研究由于在大陆上的快速的温暖建议了地带地平均的喷气溪流的 poleward 移动。然而,在喷气溪流的变化的地区性的特征还没被理解。这里,我们建议东方亚洲西的喷气没在过去
郭本禹博士的《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已于1999年8月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全书共分科尔伯格传略、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道德发展的
一、山水游记景之美景色之美是山水游记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引发其它之美的前提条件。唐代高僧慧褒和尚云游至此,见山中泉水涌出,潺潺不断,四周山峰苍翠矗立,宛若青翠的屏障围
道具,原指演剧或摄制电影时表演用的器物。优秀文学作品中的"道具",往往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鲁迅《孔乙己》三次写到"粉板",使之串连孔乙己悲惨命运的三个阶段;莫泊桑《
In this study, long-term (1777–1997) precipitation data for Seoul, Korea, wetness indices from eastern China, and modern observations are used to identify the
Accurate forecast of rainstorms associated with the mei-yu front ha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 In July 1998 a heavy rainst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