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小说教学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baodong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学段的语文教学中,小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体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说的阅读与学习应该算是一种真正的生活教育与生命教育,学生可以在小说的阅读活动中领略文学的美,陶冶情操的真,锤炼人性的善,学习语言的法。中学语文的小说教学尤其如此,但从广大教师一线教学的实际来看,学生喜看厌学、教师高耗低效的问题较为突出,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谁“套牢”了小说教学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说阅读教学的意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标》)的“课程目标”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对小说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注重个性化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在阅读中了解小说的特征、表现手法、有关背景等。而在课外读物的建议目录中,小说也占到了很大的比重。
  虽然“工具性”“人文性”在语文界早已不是争论的焦点,但从课标的描述来看,知识性因素在小说阅读教学中还不是最重要的方面,精神情感层面的要求反而是贯穿整个课程目标的。然而,实际教学中,师生似乎都忽略了这一点。
  2.高考考试大纲对小说阅读考查的要求
  以2015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例,语文学科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如下:
  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鉴赏评价(D):体会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欣赏作品形象,内涵;评价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探究(F):多角度发掘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个性化阅读作品,有创意地解读作品。
  不难看出,考试说明虽具体指向能力和考点,但总体上是和《课标》的要求保持一致的:注重作品意蕴的理解,注重个性的阅读体验。
  3.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选文的类型特点
  现行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①—⑤中择定的小说篇目有:《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一共6篇。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共9个单元,18篇作品,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由教学实践得知,教材在学生学习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其一,在高中语文必选修教材體系中,尤其是必修教材中,小说作品总量太少,且只分布在两册必修教材中,不利于高中学生的深度学习。
  其二,中国古典小说在必选修教材中占了将近一半的比重,但古典小说在文学主张、风格流派、题材内容、表现技法、情感意蕴等多方面,与现当代小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甚远,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阅读理解的障碍。
  二、小说教学现状扫描:“套子里”的教学要素解剖
  1.教学中小说择定的风格单一
  从一线教学的实际来看,高中语文教学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教师们从教学全局出发,压缩小说等文体的教学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为了使小说的教学更具应试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教师往往会根据考点设置的偏好以及近年来考试题目的趋势特点,精心择定具有考试典型性的小说来进行教学。
  教师无奈的选择,仿佛一个无形的“套子”,套子里的生存固然容易,但是这样长成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真的对学生有长远益处吗?事实上,真实的阅读情境是复杂而多元的,不会因个别读者的阅读偏好或能力而妥协。语文学科要培养的,应该是能在真实阅读情境中胜任阅读活动的人,而不应是只能胜任考试阅读的应试机器。
  2.学生:学与考的压力
  作为阅读者,学生最希望能从小说阅读活动中得到愉悦的精神享受。但就当下的小说阅读教学而言,不附加任何条件的纯粹的阅读活动几乎不可能实现。理论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及情感储备预设较为合理的目标,让学生在要求明确且难度适中的活动中完成阅读活动。然而,学生了解学与考对于自己的意义,就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放进一个“套子”里。
  很多学生喜看小说而厌学厌考,这不能不说是对考试的理性认识阻碍了阅读快感的产生,进而阻碍阅读行为的发生。学生从一开始就带着消极情绪,极不利于学生真正进入阅读状态,愉悦而有益的阅读体验便无从谈起。由此,努力营造一种愉悦的阅读氛围,并引领学生进入这种情境,才是小说阅读教学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
  3.教师:意识与技艺的双重困境
  首先,中学语文教师虽长期处在教学一线,对教材处理和考试应对都有丰富的经验,但关于文学理论、文学流派、最新发展等,未必能及时关注了解。孙绍振先生就曾批评中学的语文知识落后学术界二十年到五十年,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
  其次,教师阅读体验不足,引领学生阅读活动力不从心。由于教师自身的阅读习惯不好、忙于事务性工作而忽略了阅读、阅读面过窄、碎片化阅读甚至长期不读书,造成专业成长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师岂不是误人子弟?自己不读书,何以教人读?
  最后,小说教学方法单一,盲目切分三要素。盲目切分三要素的教学思维,是用一种单一形式的思维模型限定学生可能发生的多元阅读,更是用一种统一标准的学习过程制约了学生多变而生动的阅读体验。教育教学不是要把学生裁剪成教师喜欢的样子,而应是引导他们长成自己希望的样子。落实到学科教学中,阅读不是要让学生读出教师已知的东西,而是引导他们读出合理的、个性化的独特见解。
  三、关于小说教学解套的思考
  虽然中学语文课堂上的小说教学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只要教师静心反思,潜心研究,突破困局还是有无限可能的。
  1.教师要准确理解《课标》的理念和要求
  《课标》“阅读与鉴赏”明确指出:(在小说阅读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注重个性化阅读,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在阅读中了解小说的特征、表现手法、有关背景等。选修课程更是要求: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深化、丰富对历史、文化、社会及人生的认识;理解并能评价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学习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有条件的还可以学写小说,搞专题研究等。
  高中学段的小说教学,更为注重运用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开展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注重学生个体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审美体验,并在此过程中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教师应放手学生到真实而原生态的阅读活动中,通过情感及思维的引导交流,落实教学效果。
  2.教师要敢于更要善于整合教材
  就现行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而论,教材版本虽然一致,但各地各教育主管部门确定的教学总体安排却有相当大的差异。据笔者调查了解,目前主流的教学总体安排有两种:其一,先必修后选修,每学期两册,必修上完再上选修,依序开展;其二,必修选修同步,每学期一本必修一本选修穿插配合教学。这两种教材安排中,第一种占到大多数。其实,两种安排各有优劣,不能片面而论。要充分发挥教材在小说教学中的作用,而课堂教学时间又极为有限,教材的整合便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
  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虽不是选修内容中的难点,但所选篇目时代、风格跨度大,学生只能作点式的积累,难有体系的建构。过去我们提整合教材,整合教学资源,这似乎天经地义该是教师的事,学生享受的是教师整合之后的成果。其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整合。如教师给出中国小说发展的大致脉络,师生共同整合教材中的所有小说篇目。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里不再是零星的小说篇章,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是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美学风格及其代表作家和作品。学生在富有逻辑性的小说世界里展开阅读体验活动,教师的指导便可以更加高效。
其他文献
<正> 六、动力定型和定势动力定型和定势是普通心理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前者在《心理的生理机制》中出现。后者在《思维》中介绍,照理说似乎不应有什么混淆。但也许是因二词词
【原编者按】  文风无小事。  近期“跪求体”“哭晕体”“吓尿体”等浮夸自大文风频现,消解媒体公信力,污染舆论生态,扭曲国民心态,不利于成风化人、凝聚人心、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为了匡正各媒体浮夸自大、华而不实的文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风“短、实、新”的要求,倡导清新文风,崇尚风清气正,人民网观点频道推出“三评浮夸自大文风”系列评论。  【人民网三评之一】  文章不会写了吗?  林 峰  一篇文
评点式教学模式是利用中国文人传统的阅读方式“评点”进行小说欣赏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中国古代文人往往利用评点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他们对作品进行圈评和批注,体验阅读的过程,评点也是有感而发。  评点式教学要求学生在脱离老师的情况下,主动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学能力,分析欣赏小说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针对新的形势,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做出进一步的调整,一方面要改变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努力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推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一、多媒体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形式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所依赖的主要学习材料是课
期刊
今年郑州市"小升初"试题公布后,引发社会热议,原因是语文、英语试题涉及大量博物馆知识。不少家长纷纷表示"懵圈",更有家长表示"我跟娃连博物院大门都没进过"。但也有家长和专业人
期刊
到气候变化的一个草地生态系统的反应在一个理论模型的上下文以内被讨论。一条优化途径,与参数(CNOP-P ) 有关的有条件的非线性的最佳的不安途径,在这研究被采用。CNOP-P,在理论
Using the Simple Biosphere Model(SiB2),soil thermal properties(STP) were examined in a Tibetan prairie during the monsoon period to investigate ground surface t
【作文题目】  成长路上故事多,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悲伤;有感动,有愤怒……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写作导引】  本次作文训练,其实就是写一篇以“成长”为话题的记叙文。也就是说,只要你在作文中所写的内容与“成长”有关,那就符合要求。  那么,如何来写这篇作文呢?  第一步:定主旨,明方向。人的成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一路长大,我们会经历许多,涉及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