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意识的消纵与张扬——丁玲在后方延安的创作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nny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36年9月,丁玲终于逃离牢狱生活,来到了当时中共政权所在地——陕北延安,作为当时知名女作家,到达延安后,自然对她的创作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特别是在丁玲创作的重点方向,女性意识与女性主义。
  【关键词】:丁玲;延安;女性意识;转变
  丁玲的笔下塑造出了许多生动形象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例如迷惘而虚空的梦珂、孤独而沉闷的莎菲女士、期盼而充满追求的陆萍等,这一系列女性人物显示出了丁玲在内心中对女性为主体的意识是强烈而坚定的,但丁玲在创作过程中,并不仅仅由自己而随心写作,而是受着其他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政治因素。各种政治因素环绕在丁玲身边,始终在与其纠葛着,从而在创作中有所体现,特别是来到延安之后,发生的嬗变可待追溯。
  丁玲的笔下塑造出了许多生动形象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例如迷惘而虚空的梦珂、孤独而沉闷的莎菲女士、期盼而充满追求的陆萍等,这一系列女性人物显示出了丁玲在内心中对女性为主体的意识是强烈而坚定的,但丁玲在创作过程中,并不仅仅由自己而随心写作,而是受着其他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政治因素。各种政治因素环绕在丁玲身边,始终在与其纠葛着,从而在创作中有所体现,特别是来到延安之后,发生的嬗变可待追溯。
  一、初到延安的蛰伏
  刚到延安时的丁玲,作品都未利用她独特的女性视角来进行叙事,而是将其置在解放与斗争中,如《东村事件》、《新的信念》等。即便是有女性角色的出现,如在《新的信念》中,以陈老太婆的事情为切入点,丁玲选取了一个民族求生存反侵略的宏大题材,把这一事件作为引爆民族仇恨、反抗侵略的导火索,政治文本意图极为明显。但我们只是在政治层面看到陈老太婆的觉悟和乡亲们的同仇敌忾,但却看不到背后沉重的封建礼节问题,乡邻们都似乎不关注贞洁问题,而是以敌人为共同目标为信念。《东村事件》里也同样,叙述七七的故事,虽然丁玲叙述了七七遭受的身体和心灵的压迫,但她并没有深入下去思考女性,而是将一切归为阶级,主题变为村民反动地主阶级的问题。在当时看来,丁玲只想为阶级压迫和民族仇恨发声,而个别的家庭的女性遭遇,只是一个引子或者一个个例,关上了自己一贯擅长的女性视角,而是投向了政治文本的创作。
  但是没有新作不代表性别意识就在丁玲的内心消失,虽然暂时消纵了一段时间,但是蛰伏久了总要露头了,种子早就在心里埋下了,什么时候发芽只是时间问题。
  二、觉醒之后的狂欢
  到1940年左右,距离丁玲初到延安已经过去了4年,而丁玲的关注点,也逐渐从国家和民族的叙事中抽离出来,回归了自己惯有的思想角度。回归了莎菲时候的自我。从1940年起,丁玲先后写下《在医院中》、《我在霞村的时候》、《夜》、《三八节有感》等,而共同的主题就是,解放区下真实的妇女状况,这时的丁玲,与以前描述的城市女人不同,此时接触到的都是,真正的劳动妇女和为了家国而出力的革命战士,所以说视角更为广泛,也更为成熟,展示出了丁玲女性意识强烈的苏醒。
  《在医院中》的女主人公陆萍,有助于我们感知当时知识分子妇女在延安的地位。陆萍从医务学校毕业,是党员身份,来到延安之前就已经开始革命了,可谓是有知识有觉悟的进步青年,来到延安医院中,刚一出场,似乎就彰显了什么,担心自己的知识分子形象影响与工农交流,便处处殷勤,几近于讨好,而院长在接收陆萍时,并没有给陆萍作为医务人员和知识分子该有的尊重和重视,原因就是陆萍时女性,而从陆萍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知識分子在延安的环境下,是不如工农大众的;二是,延安中的女性,不管多么优秀,多么能干,在人们心目中,仍然和男子是不对等的。虽然从法律上看,似乎在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层面都是一样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女性真正有着和男性一样权力。传统中对于女人的轻视,并没有因为进行着革命而改变了多少,而是依然展现在工作和生活中。因此,在延安中女性,在男人的眼中,和普通的女人没有别样。医院院长,那么随意的接收了陆萍,就可以体现出来女性是多么的被看低。而一旦发现了这个现实,丁玲就再也收不注了,沿着这条思路,42年的三八妇女节后一天,《三八节有感》发表在了《解放日报》,这篇文章,差点给她带来灭顶之灾,并且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也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三八节有感》,着重描述了生活在延安女性的婚姻问题。丁玲在开篇则肯定了生活在延安的女性,相比较其他地方而言,是幸福的。她们是独立的,有法律的保障和地位。小米与南瓜把女同志们养的红润健康。然而,在民主政权的空间里,也是存在着缺陷的。在延安的革命活动虽然消除了贫富的差距和阶级的剥削,消灭了农民与知识分子的不同,淡化了个人与集体的界限,和男女的性别差异带来的影响,但是,在男女差异方面,并没有因为革命而带走了性别歧视和对女性的压迫。这是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历史毒瘤的遗存,也是在延安革命中保护男性的权利所带来的结果。
  丁玲抛出了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妇女”二字,将在什么时代才不被重视,不需要特别的被提出呢?这里则引出了一个关于妇女问题的讨论:女人一直以来受到歧视,希望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但是内心却又害怕被当成特别对象来特殊对待,因为在她们心里,平等和自由同等重要。而丁玲提出了这个问题,似乎说明了延安中的女性,平等与自由不能得到保障。所以她的笔下才展现出参与了革命的女性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丁玲在文章的"附及"中,意犹未尽地写到:"觉得有些话假如是一个首长在大会中说来,或许有人认为痛快,然而却写在一个女人的笔底下"她认为:女人们的"落后"是社会产生出来的,在社会制度、物质条件发生变化的同时,人的意识也应该改變,改变的责任,女人本身固然也有,但首先必须由男人们,特别是有地位的男人们"承担"。尽管丁玲的判断让许多人感到不快,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丁玲不是片面的利用女人的身份得出的,而是站在全面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而她的“性别政治”又使得她的观点有着十足的力量。只有当女人是与男性平等的,不是被不平等对待的“娜拉”,不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政治人物。而是真正的进入到社会的运行机制内,才能使女性的权益得到真正的实现。
  三、又被政治所束缚
  从文学的层面看,《三八节有感》反映了现实,充满对女性的人文关怀,但从政治角度来说,它的矛头指向性强,当时触动了某些人脆弱的神经。当时处在"抗战救国"的大声中,作家首要的任务,理应是讴歌人民、颂扬边区政府、号召妇女起来,建立国际妇女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消灭法西斯而进行战斗。而不能是过多地暴露所谓不好的一面,该篇文章的"不合时宜"地发表,丁玲遭到被批判,也就在所难免了。文艺整风运动随后而来,《三八节有感》被定性为鲜花盛开的广阔原野上万劫不复的"大毒草"。迫于形势丁玲在会上做了深刻的检查:"这篇文章是篇坏文章主要不对的地方是立场和思想,我只站在一部分人身上说话,而没有站在全党的立场上说话。文章里说的一些,并不占主要的缺点,又是片面地看问题,直指出某些黑点,而忘记肯定光明的前途.我知道,这最多也是一个正确认识的开端,我应该牢牢拿住这钥匙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地走,前边还有九九八十一难在等着我呢!"果然一语成谶,这篇文章带来的灾难接踵而至。1955年丁玲被打入"反党集团"、1957年又被打成"右派分子"、1958年《三八节有感》等一批当时在延安受过批判的作品,又被重新送上在"再批判"的祭坛,一篇文章就这样扭转了丁玲的命运,从此种下了后半生的苦果。
  但丁玲坚持站在女性立场,从女性视角出发,告知广大女性应如何追求自身的社会解放,也让我们体味到她强烈地追求人生真味的意识。在延安时期的丁玲,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纷呈跌宕起伏的文笔和事业,让我们在今日仍会就她笔下的人物进行沉思,这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袁良俊.丁玲研究资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
  [2]丁玲.丁玲文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3.
  [3]王蒙.我心目中的丁玲[J].读书.1997,(2).
  [4]秦林芳.丁玲的最后37年[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
  [5]周可.论丁玲延安时期小说创作中的潜女性话语[J].汕头大学学报1997,(l)
  作者简介:李研佳,女,汉族,1994—,山东省临沂市,青岛大学,2016级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通过对《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认真研读,从《叶甫盖尼·奥涅金》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设置和所反映的人生哲理与民族意识两个方面,评析了这篇普希金“最伟大、影响最深远、读者也最多的作品”。  关键词: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人生哲理、民族意识  1.前言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民族诗人,“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开创
期刊
【摘要】:语用移情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语用移情的恰当使用,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气氛融洽,而且可以增强留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本篇论文围绕语用移情的使用对红河学院泰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展开,通过调查红河学院泰国留学生学习汉语了解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语用移情的使用情况,并能针对语用移情的使用给汉语学习带来的影响提出建议,为以后课堂教学
期刊
上帝在哪里?除了圣经中的先知谁也没有见过。基督教派关于教义的争论从基督教诞生之日就无有停息,整个基督教历史充斥着杀戮与血腥,“爱”就像带血的玫瑰零星地开在累累的尸骨之上。  影片中青年耶稣一直被一种陌生的声音围绕,或说是一种力量,这促使他去做十字架。什么力量呢?这是神的指示吗?耶稣不知道,谁也不知道。上帝有没有出现?有还是没有,更没有人知道。这种声音从内心涌现,却不知是何处而生,只能用“内心”来指
期刊
【Abstract】:In this play the Duchess’ tragic experiences, the long-standing sense of injustice and the feeling of lacking identity drive Bosola to be a final hero who revenges for the Dchess, Antonio,
期刊
【摘要】: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首悲剧性的诗歌来说无疑是一个触发器。由孝而始,由孝而终,从“无子”到被“夫弃”再到“父兄逼嫁”逐层递进,从孝的角度考察《孔雀东南飞》,也不失为一种新角度。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孝;悖逆;悲剧;  《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其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其立体丰富的人物形象,曲折多变的情节安设置,刘兰芝与焦仲卿两人之间感人至深的
期刊
【摘要】:曹禺作为我国戏剧界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雷雨》、《日出》、《北京人》、《家》不仅成功塑造了众多立体丰满的知识女性形象,而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曹禺先生所塑造的知识女性人物形象发生了转变,从蘩漪的热烈阴鸷,陈白露的善良虚荣最后回归为愫方、瑞珏的顺从隐忍,她们造就了抗争与牺牲的两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曹禺的审美形态由“悲剧”到“正剧”的转变,由反传统到传统的回归。  【关键词】:曹禺;知识女性
期刊
【摘要】:乡愁是一种特别的文化,是时时不忘家鄉的强烈情感。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乡愁文化越来越淡,“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所幸新时代视角下的乡愁文化得到了新形式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乡愁;文化;传承  醉在他乡未了愁,这便成了乡愁。它源于心灵之初,成长于心灵之田,绵延于岁月的深邃,升华于每一寸更迭的时空。无论一个时代多么的繁华,还是繁华过后何以的寂寥,乡愁都该成为永远的坚
期刊
你在哪里?  怀抱里的半山腰  呼之欲出的雪莲  跟着有了绿意  讲讲情话给左耳听  左耳,离心脏最近的器官  我的痴狂  被你冰冷的巨钳夹断  你在哪里?  怀抱里的半山腰  呼之欲出的雪莲  跟著有了绿意  講讲情话给右耳听  右耳,离心脏最远的器官  我的痴狂  被你冰冷的巨钳夹断
期刊
【摘要】:《老张的哲学》《赵子曰》,是老舍早期创作的两部很有特色的作品,朱自清先生对老舍这两部新作给予高度评价,从作品的语言、人物、思想、结构等各个方面入手,对这两部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做了客观而公允的评价,也由此可见朱自清先生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文学评论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朱自清;《老张的哲学》;《赵子曰》  一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奠定了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是老舍创作早期
期刊
【摘要】:五四时期,受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西方女权主义的影响,妓女成为当时作家们钟爱的题材,在作家笔下塑造了一系列形象各异的妓女。但和别的作家将妓女当做社会批判的封建旧社会的产物不同,沈从文别出新意,给我们讲述了美丽、淳朴的湘西土地上妓女的人性美的故事。在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妓女相比,他那无处不展现人性美的妓女总是更让人印象深刻,感触更多。  【关键词】:妓女形象;外貌;服饰;人性美  引言  自古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