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d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之一,微课是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的一种新兴教学和学习资源。文章介绍了分级教学和微课的相关内容,探讨了微课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带来的启示。微课有利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更好地展开。
  【关键词】大学英语 分级教学 微课
  一、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以慕课、微课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应用备受瞩目。最早在国内开展微课探索的是佛山市教育局,他们举办了佛山市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其后随着可汗学院和翻转课堂在国内流行,微课也变得日渐火热起来。201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了首届面向全国高校和中小学的微课比赛,其后许多地方教育主管部 门、行业协会或出版社也组织了各类微课大赛。经过两年多的酝酿以来,微课已成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部分,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手段,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便是其中之一。微课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分级教学
  1.分级教学的内涵。所谓分级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承认并充分考虑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明确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建构语言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及其接受语言知识的潜能,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有效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创立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以达到每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学习程度的班级学习的目的,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自由,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教育部于2007年10月正式颁布执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其教学要求一栏内明确说明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这是我国所有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2.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分级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D.Krashen(1985)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当中的i 1理论[3]。该理论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时,才能习得语言。所谓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 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 2,或者接近或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 0,学习者就不能获得可理解性输入,不是太难理解不了,就是太容易没有挑战性,难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只有充分理解含有“i 1”的语言输入,并按照自然序列,才能从“i”层次过渡到“i 1”层次。同时,Krashen也认为学习者还需要在情感上也吸入(take in)已经理解的语言输入。情感因素主要指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动机(motivation)、自信心(self-confidence)和焦虑感(anxiety)。学习者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即学习者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充满自信,无任何焦虑感才会真正习得语言。
  对于英语分级教学的成效,大多数教师(郭淑英、杜爱红、明安云、潘壮杰、夏金阳、汪兴楣、谈宏慧、李道顺、龚金莲等)通过实证研究对于分级教学普遍持肯定态度,但分级教学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分级的标准不够合理(黄彩燕,2008;陈营,2009;彭念凡,2010),分级对低水平学习者造成了消极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王燕,2007;胡苹苹,2008;张萌,2009;李先进等,2010)。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对分级教学进行反思,找到解决途径,微课资源的出现给分级教学提供了启示。
  三、微课对分级教学的启示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教学课件、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教学反思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有利于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原则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指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就目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人数多、分级标准不够明确等现状的制约,因材施教在实施中还是有很多困难的。即便是分级后的班级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是会存在差距,对于重点或难点的理解,因人而异,理解的时间长短和掌握的程度也会有差别,但课堂内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就某一知识点在课堂内反复讲解,而微课的出现恰能解决这一问题。微课主要就是针对某一重要知识点或教学环境而设计开发的,它不受学习时间、地点的限制,学习方式灵活,学习者可在课前或课后反复、多次观看微课,还可以在重点阶段点击暂停,让自己有思考的时间,在完成视频的学习后还可以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通过互动平台将任何疑惑与同学、老师交流直至完全明白。
  2.有利于分级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有利于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创建。传统教学中侧重以老师为主体,常常是老师整堂课都在讲,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在听;分级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应以学生的需求为主。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师生学习共同体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热点。师生共同体是指学习成员拥有共同的愿景和目的,在大家都认可的方式和规则下,开展探索、交流与协作,彼此分享智慧,最终达成共识,完成共同的愿景和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结合地方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改善大学英语合作教学。重点探讨了一系列地方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合作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方法和措施、考核及评价等内容。  【关键词】合作学习 大学英语 学习策略  一、引论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复合型人才的竞争时代。大学英语作为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得他们在
期刊
【摘要】大学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教学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一生,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做好英语教学工作,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是大学英语教学所应该关注的重点。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学学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该推陈出新,以个体差异为原则。本文从我国的英语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所帮助。 
期刊
11月30日,第三届马连道全国斗茶大赛颁奖典礼暨慈善预售活动在北京马连道成功举办,大赛共评出奖项66个,其中优胜奖35个,银奖19个,金奖9个,茶王3个。在此,我们也向本次大赛所有的参赛企业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你们的积极参与及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期待明年您的继续参与。  获奖具体名单如下:  ※大红袍,19个奖项(1王、2金、5银、11优)  1. 武夷山怡茗茶业有限公司,65号茶样,茶王  2.
【摘要】近些年来,“批判性思维”这一概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目前,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和应用充斥在各个领域、各个学科。本文着力探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和方法,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大学英语 批判性思维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concept o
【摘要】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交流,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师生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目前农业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口语 口语教学 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凸显了英语作为交际手段的国际性。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英语教学的重心已从传统的读写模式
【摘要】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重”。对外文化传播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美术和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先锋群体之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逐步加入涉及中国文化和传统的知识点,加强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能力,从而提高相关的文化输出能力。本文以湖北美术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探知学生现有的文
【摘要】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学习和使用一门外语,必须同时学习和适应这门外语所承载的文化。因此,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必要的语言知识的讲解外,应通过各种途径在外语教学中植入文化内容,输入新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自觉了解和适应英美国家的文化,同时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文化 外语教学 思维模式  语言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外语教
第三届马连道全国斗茶文化节,宁思源茶业总经理吴振华抵达荣誉巅峰:一举夺得红茶“茶王”和两个金奖。  由于宁思源茶业只是北京福建茶业商会的理事单位,蝉联三届红茶金奖的“红茶王”,不只代表着宁思源在红茶市场的王者形象,也传递出大赛的公正与透明。  王者的笑容,曾经不可名状的忐忑只有吴振华甘苦自知,他告诉《中国商人》:本届斗茶文化节虽然志在必得,但由于已连续两届获得金奖,此次三天斗茶中竟有些紧张,心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