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methean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日益频繁。英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国际性交流的语言工具。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目标。本文主要从英文影片赏析的视角去探究培养中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提高为教学目的。
  1.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依据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表达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其主要是指本族语文化背景与非本族语文化背景之间的人际交往。20世纪30年代,跨文化交际学成为了美国学术领域中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1959年,霍尔(E.T. Hall)的代表作《无声的语言》使跨文化交际学进入了一个新纪元。自此之后,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如,波特(R.E. Porter)、萨莫瓦尔(L. A. Samovar)、许国璋、邓炎昌、刘润清、胡文仲、文秋芳等分别从研究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到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英语教学的关系等方面对跨文化交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所涵盖的大量信息不仅能促使语言鲜活,而且能推动语言的发展。我国的英语教学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状态,教师的授课重点侧重于词汇、语法和句子等语言知识的讲解,而极少讲授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教学的重要作用。鉴于以上的英语教学现状,教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3. 英文影片赏析在跨文化教学中的作用
  英文影片不仅是大众的文化载体,而且是现实生活的浓缩与升华。每一部英文影片被誉为一部百科全书。英文影片创造了真实的英语应用语言环境,使语言材料更加丰富、直观、形象、生动和贴近现实,弥补了英语教材内容的不足。英文影片赏析能对语言教学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3.1 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文影片的题材、内容和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给学生呈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英语世界,让学生体验快乐和享受愉悦,自觉接受影片所带来的大量信息。英文影片能有利于教师能从视觉、听觉和感觉等各方面进行语言文化教学,使得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和实践化,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英文影片还可以通过直观的画面为学生展现西方国家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真实情景和相应的语言表述,让学生可以多方位地受到感官刺激,缓解他们对英语学习所产生的焦虑,使他们在娱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英语。只有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鉴于英文影片的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英文影片服务于英语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
  3.2 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
  词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每一部英文影片都承载着传递西方国家文化的任务。英文影片所传递的丰富内容题材,鲜活生动的电影语言等文化信息能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和中西文化的差异。这为学生提供了一定语境下的“地道的语言输入”,使他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为下一步的“语言输出”过程中更合理地使用已习得的词语。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能忽视词语的文化背景,综合认知词语,懂得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有不同的核心意义或者发挥不同的语用功能。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英文影片去促进学生对词汇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语言知识的积累,从而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3 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
  英文影片融图像和声音为一体,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听力氛围,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去理解语言意义。学生会有意识地模仿影片中人物在不同语境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词汇密度、话语重复、停顿和重叠等现象。这大大地促进他们发音的纯正性和听力的理解能力。如,经典的美国电影《夏天的牛仔裤》,其内容取材于日常生活,情节生动感人,语言诙谐地道,内容积极健康。如,“How are you?” “Here you go.” “Let’s make it.” 等这些生活化的语言表达要比课本里的那些生硬的、公式化的语言表达更贴近生活,更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英文影片中的对话场景,模仿影片中的语言表达,提高他们说的能力。
  4. 英文影片赏析课的程序设计
  英文影片展示了西方国家具体、全面而真实的文化背景知识,成为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应该遵循审美原则、尊重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课内的常规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精心设置好英文影片赏析课的程序。
  4.1 设计英文影片的观前活动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D. Krashen)提出了第二语习得理论。Krashen指出,语言习得是学习者在从事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进而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英文影片进行教学的关键在于要求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标地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其中,实现语言知识的习得。
  4.1.1 挑选好合适的影片
  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去选择一些适合的英文影片。影片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内容要健康和文化信息要丰富,使课本上的语言知识得到真实化的呈现,促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拓展。此外,影片也要符合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提高文化背景知识。
  4.1.2 设计教学内容
  在英文影片赏析课前,教师必须先将影片观看一遍,并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教学设计。如,以可见的形式,通过PPT展示影片的人物简介、故事的概要、精彩对白、部分词汇短语及音乐歌词等,使得影片的内容一目了然,让学生对影片获得更好的理解。   4.1.3 引导学生赏析
  教师应该先讲解与课文相关联的文化背景知识、主题思想和影片大意。学生才能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去探究语言的美感和文化的内涵。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设置影片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能主动地关注文化差异。可见,只有学生对影片有了很好的理解,他们才会懂得如何进行影片赏析。
  4.2 设计英文影片的观中活动
  根据交际法的教学原则,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营造有利于学生进行交际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进行有效的想象和创造。
  4.2.1 合理分段赏析
  英文影片播放的时间一般比较长。根据影片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把影片分成几个故事片段来组织教学。在每个故事片段结束处暂停,也可以在有文化知识点的地方暂停。教师可以利用启发性问题去激发学生进行信息预测,引导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影片和学习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影片赏析能力。
  4.2.2 及时情景介绍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要求学生通过视听教学的各个环节,把自己已习得的语言知识或所体验过的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与他人分享。教师通过英文影片的及时情景介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4.3 设计英文影片的观后活动
  根据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语言的学习过程是输入、内化和输出的过程。在学生观看完影片之后,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的强化,让学生的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
  4.3.1 对比中外文化差异的练习
  在学生观看完一部影片或某一部影片片段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提取影片中的文化信息进行反思,把非本族语与本族文化进行对比,发现中外文化的特征及差异。最后,教师让学生以口语的形式进行讲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
  4.3.2 参与观后练习
  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分享观后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并进行角色扮演等观后练习。这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到图书馆或在互联网上查找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各种资源,要求他们撰写影片的文化评论,详细地分析和评论影片中的某些文化现象或文化冲突。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之后,他们能够内化所学的语言知识,并能有效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5. 结论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该把英文影片赏析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注意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 邓炎昌, 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 胡文仲, 高一虹. 外语教学与文化[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实施,我们逐渐认识到,当下的教育不应再是抱着几个“尖子生”尽情狂欢的“精英教育”,而是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全生教育”!对于一线英语教师来说,随着教学改革渐渐步入深水区,我们对素质教育的诠释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从最后一名抓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自信地学好英语。我认为一个教师教学是否成功,不仅在于你教出了几个“尖子生”,更在于你是否把每一个“差生”都教会!转化一个差生远
1. 教学背景分析  本单元是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的第九单元,本单元以谈论音乐和电影为中心话题,以I like/ love/ prefer...that/ which/ who 为框架,以谈论自己的喜好为主要内容,指导学生能运用新学的定语从句谈论自己的喜好:喜欢的音乐、乐队、歌手等,并指导学生通过运用noting supporting details 的阅读策略对文本“Sad but B
1. 问题的提出  由于多方面原因,英语教师往往将主要课时用在阅读教学和听说训练上,忽视写作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输入输出的转换练习。学生写作时,常常使用汉语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不能准确使用目标语。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笔者依据下列理论探索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教学。  2. 理论依据  2.1阅读——写作迁移策略  阅读与写作分属于文字的理解和运用领域,从认知发生学意义上的先后顺
【摘 要】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本文参照教学实践,浅析如何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让阅读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 牛津英语 阅读教学 苏教版  英语阅读教学时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重要环节。牛津英语教材中每单元的教学核心都是reading,因此,应该用更直观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
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教师要尝试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进行思索,通过问题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要注意运用新颖灵活的方式,不要让学生对教师的问题感到厌烦,而是要注重其中的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教师的问题,探究出英语学习的真谛和精华,全面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  1. 教师提问有技巧,多样性中有玄妙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要注重问题的多样性,只有“花样百出”的
【摘 要】 通过多媒体引入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使英语阅读情景化,阅读内容丰富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一定的提高。本文主要阐述了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英语阅读教学的简单步骤、优越性以及应用,将不断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多媒体 阅读教学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技术也不断进入到学校,作为一种辅助工具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图片、声音、视频、语言等集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愈发显得重要,同时,由于英语学科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高,其重要性更加凸显。然而,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中,总会存在一些英语底子薄、成绩差的学生,并成为教师口中的“学困生”。这部分学生之所以英语不好,主要是因为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未掌握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自制力较差,学习效率低下,对教师的指导不当回事。因此,如何改变这部分英语学困生的现状,
随着教材教法的改革和新课改的推进,初中生的英语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当前英语课堂听力教学仍存在低效的现象——短对话不听,长对话泛听。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活用教材、有效提高听力教学、减轻教师备课负担。  1. 听力教学现状分析  外研社新标准七年级英语学生用书中,每个模块的第一单元为听说课,听力环节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短对话和长对话理解。然而有的教师追求教学进度和教学环节的完整,在听
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我发现运用缀词成文的训练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这种训练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词汇的识记和语法规律的掌握更为准确快速,而且增强了学生英语写作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思想品德,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这种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方法值得在英语教学中推广应用。  1. 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困境  当前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①英语词汇识记困难。因为,作为一种拼音
英语课堂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情感因素并管理学生学习行为的地方;也是师生、生生进行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主要场所。而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是英语课堂交际的主要方式。教师通过提问展开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进程。教师的课堂提问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甚至影响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每个教师都会提问。而现实课堂中,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