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教育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构建

来源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orseb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是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主体,分析高等职业院校科技服务的功能定位及存在的问题,就搭建平台、服务对象、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科技创新;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创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6-0075-04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的优先战略,明确了高校创新主体功能定位,指出要构建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发展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职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畅通技术转移通道。[1]《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也呼吁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金融机构等有关方面广泛参与工业创新,并制定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
  高等职业院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生力军,是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提供者。与“985工程”“211工程” 、省部共建高校和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相比,高等职业院校在科研实力方面处于劣势。基于此,如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立足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协同创新合作模式,构建科学的创新服务体系,提高创新绩效,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亟待进行思考。
  1 高等职业院校科技创新服务定位
  办学定位是高校建设发展的总纲,实现办学自主权的基调。除少部分国家示范院校外,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高等教育管理系统中通常隶属各省教育厅,或地级市教育局,具有区域性和地方性特点,有办在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传统和社会服务面向地方的定位。高等职业院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密切联系,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应充分发挥地缘和资源优势,紧跟地方产业发展的趋势。实践经验表明,地方高校的科研重心应放在地方,辐射区域,有利于科研出成果、学科提水平,从而集聚高层次人才,吸引办学经费,形成良性循环。[2]高等职业院校应面向地方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主,一般具有办学起点相对较低、学科建设起步较晚、科研基础薄弱等特点。在科研和实验装备、经费投入、管理水平等方面较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科研型大学存在较大差距。若无某领域的学科和专业特色,或领先技术人才,直接选择以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学科、发展前沿或重要领域为科研发展目标,很难有所建树。因此,从办学特点和科研发展趋势来看,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定位应是低重心的,应更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在开展科技服务时,面向地方产业、行业,挖掘利用地方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以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乡镇企业的中低层次的技术支持合作模式为起点,稳步推进产学研合作,进而拓展委托研究、技术转让、共建实体等较高层次协同创新合作模式。
  2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服务的不足
  近年来,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加强本地区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发展和学科建设作用明显。做为地方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主体,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存在教师科研意识不强,科技服务能力欠佳,既未形成有效的创新管理科研体制,也未凝练较稳定的学科主攻方向和科研创新团队,同时经费保障不足等诸多问题。为科研发展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也呈现出科技成果少,成熟度和水平较低,科技成果市场适应性差、转化率低等症状。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2.1 科研管理模式落后,缺乏激励机制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以教学为主型的办学定位,教师个人普遍存在疲于教学任务,消极科研的情况,科研成为教学的附属,主动科研意识不强,而科技创新团队的组织运行的管理机制还不完善,科研队伍小型化、分散化的现象严重,较少考虑研究成果产出和应用前景等问题。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力不从心,局限于对科研环节的事务性管理,在提供科技创新信息、市场动态分析、信息融合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有限。绩效评价和利益分配机制缺乏对科技服务的激励,难以引领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区域科技创新的要求。
  2.2 平台建设未受足够重视,科技资源整合不足
  支撑高水平创新的基础设施和平台,以及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是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高等职业院校在科技服务技术创新、科技服务地方等方面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应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较科研型高等院校相对滞后,平台建设少或持续投入科研经费较少,未有效发挥集科技研发、工程项目设计、生产咨询、课程建设和师资锻炼及学生培养功能为一体的载体作用。同时,平台对学校专业、学科融合、实验室开放等科技资源整合缺乏协调能力,难以开展大型的科研协作项目,对行业、企业开放合作的底气不足,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力。
  2.3 人才优势未凸显,创新活力不够
  當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主动参与地方科技创新活动,但由于学科优势不足,科技资源缺乏整合,创新人才团队力量分散,科研人员较多情况下单枪匹马地开展横向合作,缺乏攻坚的协作团队,造成了合作规模小,不持久,不深入,严重制约了创新科技服务的开展。与此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较多体现在课堂教学启发、顶岗实习等环节,参与科研项目,尤其是横向科技服务项目较少,不利于深入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利于学生融入区域创新,成为创新贮备人才。
  2.4 应用型创新成果少,转化率偏低
  创新链条上,地方企业迫切需求的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成果,或者是短、平、快的新技术、新工艺。换言之,需要在少量的经费支持下取得较大的科技创新成果。高等职业院校以教学为主,由于缺少与区域发展战略相协调的成果孵化和推广基地,缺乏成果转化的专业服务机构,学校的科技成果的转化还主要依靠自行洽谈来解决,造成很多技术成果停留在实验室状态,技术转化率不高。应用技术这种特殊的时效性商品不能及时进入市场,难以转化为创新生产力。[3]
  3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对策
  高校和企业各有资源优势和能力短板,主体势差为合作提供了可能,也提出了各自相应价值取向下不同的合作目标。双方功能互补,技术水平差异度,或转移梯度的匹配,是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匹配度高,则双方可接受程度高,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的机率大,创新链条方能有机衔接。在地方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必须适应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需求,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聚焦技术,建好技术服务平台
  技术是科学服务的核心,也是产学研合作的结合点。高等职业院校应利用自身的科研、人才优势,搭建能提供有关技术创新、技术难题、技术合作、技术战略分析等信息资源的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检索、查询、实验、测试、试制和中试等帮助。在此基础上,发现潜在的技术项目合作机会,构建项目攻关的合作模式。一方面,开展联合研发与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即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由校企派员组成临时团队进行研发的模式,有利于企业有效利用平台研究资源,使高校科研更具明确的市场导向。委托开发即高校科研能力获得较大发展后,研发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采取“委托—代理”的方式,投入资金将技术以项目方式委托给高校进行研发的模式,有利于企业获取所需的技术或产品,及时抓住市场机遇并盈利,高校也可获得相应的收益。另一方面,联合申报各级政府科技计划招标项目。与企业联合申报由国家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组织引导和组织的科技攻关项目,包括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招投标项目、企业与院校共建创新载体项目、企业与院校科技合作项目等,争取专项资金,进一步提升平台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4]
  3.2 夯实学科,拓宽科技服务范围
  科研源于实践,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发展应与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相辅相成。高等教育区域化有助于促使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形成教育发展的地方特色。一方面,科研成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的发展成为知识创新的源头,催生新学科,学校获得合作项目经费的同时,发展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实现科技与经济融合。[5]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统筹配置转变。以单项技术为主,不和其他相关技术的有效衔接的应用研究将很难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6]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服务区域创新,应加强与地方各主管部门的沟通,掌握地方资源和市场信息,紧跟地方产业规划和走向。集中学校的优质科研资源,引导科研人员开展区域经济发展亟需的科技创新项目研究。依托科研基地、实验室、科研项目,与产业、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培养学科带头人和科研团队,建设一批优势和特色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平台,就技术关联性高和产业带动性强的战略产品,实现关键领域的突破。同时,重视学科群建设,拓宽科技服务范围,攻关重大专项课题,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关键问题。[7]通过提供“接地气”的科技服务,打造特色学种,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
  3.3 培育人才,深化协同创新
  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之一,对经济转型升级起到了支撑作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包括高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也有各行各业的高级技师、技术工人等高技能人才。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高职院校拥有明显的人才优势。地方高校推动教育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可更多的着力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强与普通教育的衔接。一可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组织的专家技术服务活动,开阔本校专家的视野,促进学校产学研合作向深广度发展。二可采用教师赴企业挂职等方式,鼓励教师与企业长期合作,培育高层次的项目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型成果。三是通过产学研合作基地、人才服务中心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创业条件,让学生就读期间就了解和学习创新、创业和企业管理技能。定期举行协同创新中心的信息和技术交流活动,聚集人才研讨,推动创客文化进校园,培养各类复合型人才。[8]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参与横向合作等方式, 发挥 学 校—企业的联系人(非正式)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鼓励微创新和微创业,将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此外,企业可依托高校教学、实验资源,开展技术人员职业培训,提高岗位操作能力和培育企业文化;派员参与高校科研项目,提高企业研发能力。
  3.4 突出创新,完善创新评价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大多以工科为主,横向科研对于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切实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业绩考核,主要仍瞄准国际科研计量法和文献计量法下的科研绩效指标,而横向项目成果由于数据专利保护,不便刊发成论文,或得不到相应的绩效,挫伤科研人员从事科技创新、科技服务的积极性。在此情况下,横向科研项目一旦完成便成“弃坑”,缺少深入的归纳和总结,缺少对技术的积累和分析,难以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难以产出重大成果。
  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完善突出创新导向的评价制度,根据不同创新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健全科学分类的创新评价制度体系。推进高校实施绩效评价,把技术转移和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纳入评价指标,将评价结果作为财政科技经费支持的重要依据。完善高职院校创新评价体系,可将科技服务地方的项目、经费纳入到科研业绩、成果认定、职称评定指标中,认可专利、调研报告、新工艺、新技术等形式的创新成果,对研发并成功转化的技术成果予以奖励。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科技服务地方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调动创新技术研发和转化的积极性,提高创新绩效,将潜在的科技生产力兑现为先进生产力。
  高等职业院校科技服务区域经济,不仅是建成科技创新强国、强省、强市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凝练学科優势,形成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长远的作用。深入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高职院校进一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积极主动投身地方经济建设、科技创新中,围绕技术,以项目为纽带,服务企业技术发展需求;提高学科实力,紧跟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集聚和培育各类创新型人才;完善创新评价体系,激发创新动力。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在优化创新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背景下,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EB/OL].[2017-01-20].http://www.gov.cn/xinwen/2016-05/19/content_5074812.html.
  [2] 傅正华,韩秋实,栾忠权.地方高校技术转移[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125.
  [3] 钟劲松.区域科技创新视角下的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1):82-84.
  [4] 李新荣.从科研视角看地方本科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11(21):96-100.
  [5] 汪明义编.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 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24-127.
  [6] 宗义湘,赵帮宏,李慧茹,等.发展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78-181.
  [7] 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大学校长视野中的大学教育(第三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63-464.
  [8] 王洪立,趙锦桥,鲍伟,等.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实践平台建设与研究——以山东科技大学科技园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5):64-65.
  Servic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Innovation Education
  SHAO Li-zhen
  (School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eachers,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1, China)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he main body to promote national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Made in China 2025”. By analyzing the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ci-tech serv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setting up platform, service targets,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establish the service system to promote sci -tech innovation in the region.
  Key words: sci-tech innov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ci-tech services; innovation system
  责任编辑 赵文清
其他文献
脑外伤临床常见的有脑挫伤、脑挤压伤、脑干损伤、颅骨及颅底骨折、颅内血肿等。西医采用清创、开颅排除脑内积血、引流、降颅压、抗炎、止血等支持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适时
目的:探讨合用中西医治疗婴儿脓胸的疗效。方法;合用中西药物治疗婴儿脓胸9例(治疗组),并与8例单纯西药治疗者(对照组)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
摘 要:乐学,是要学习者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感受到学习的愉悦。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乐学,本文的理解是学生不再以学习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外在外在任务,不再只追求学习的历程,而是将学习变为一种个体生命自觉。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教育方式滞后于形势发展、教育内容脱节于学生需要、评价体制不符本质要求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需要找准教育载体促进乐学、贴入学生生活感受乐学、追求有
目的:观察鞘膜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中药“神脑康胶囊”治疗重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脂蛋白的影响。方法:106例重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鞘膜内注射NGF2000BU,每周
建设适合本校特色的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满足高职院校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系统工程学的角度运用消错学理论的"十五、六
近年来我国SO2排放量逐年上升,以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SO2的主要来源是金属冶炼工业和能源工业,尤其是燃煤火力发电和工业锅炉。循环流化床作为先进的燃煤技术是重
目的:寻求减少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AHNP)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方法。方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AHNP患者50例,并与手术治疗34例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并发症的发生率
目的:观察化痰开窍中药结合西药治疗重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重型脑室在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和西药组各21例。2组要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西药组另外加用安宫牛黄丸、醒脑静注射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对<污染防治技术>近五年(1996-2000年)间所发表论文的引用文献(包括引文的数量,学科,类型,语种,年代和被引期刊分布)的调查分析,得出我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