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能力,它是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它也已成为2l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则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本文就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美,体会数学的创造性
  数学中的美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例如在数学世界里面出现的各种各样数学符号、公式、曲线、曲面、证明方法、理论等。课堂中教师要时刻让学生感受数学美,感受数学简洁美给思维减轻了负担,数学量化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形成做事做题时自觉追求简洁的意识。同时还应让“枯燥”的数学有血有肉,让“单薄”的数学课“丰满”起来。
  例1:数学中符号的美,如e,π表示了无法写出的无理数,简单、明了;圆锥曲线标准方程的对称之美,不但反映了椭圆的图形特点,又使它的代数方程美观、简单。
  二、鼓励学生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
  科学创造,贵在质疑。创新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疑点,开拓学识的思路,以疑问去撞击学生的思维火花,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我们会遇到教辅资料书上的错误答案,而学生往往深信资料书上的答案,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个性品质。
  例2:选修2—3计数原理中一课后练习题:12名新战士,每人有一个储物箱,每个箱子有一把钥匙,但钥匙没有标记。班长要把所有的箱子打开最多要试开几次?这个题教师用书、教辅资料上的答案都为“12”。(答案错误)
  教学过程是:1.让学生先回答。2.答案为“12”的理由。3.让学生模仿开锁过程,实践中感受。4.让学生计算“12”有多次。5.再次设问,如果是两把锁答案多少?6.得出实践的答案。7.让学生找原因,是计数原理错了还是其他原因?8.归纳总结出错原因:计数原理得到的结果是方法数,而本题是问试多少次。即就是一次方法中最多要试多少次,与排列无关。
  例3:判断命题的真假:命题“不等式l x l+l X-1 l>a的解集为R,则a≤1的否定”。
  这个题受习惯的影响很容易做错。不等式丨x丨+丨X-1丨>a的解集为R,8的范围为aa的解集为R,则a≥1也是错的。这样原命题与非命题一真一假矛盾。到底问题在哪里,难道是真值表错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有的老师将a≤1改为a  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做题首先判断原命题的真假,得出非命题的真假;其次,让他们写出非命题判断真假,得到矛盾;然后再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找出原因:最后,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不等式丨x丨+丨X-1丨>a的解集为R充分条件为aa的解集为R是a≤1的充分条件。所以原命题正确。
  三、引导创新行为。养成创新习惯
  
  数学课堂教学多为抽象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不断激疑,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理解、分析和思考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归纳,以激起他们的主动创新意识,有意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逐步养成创新习惯。
  例4:在研究二项式定理时,课本上只是让学生思考三项式的n次方如何展开,有多少项。学生能很快的算出有个项,这时应该向学生提出一个新闻题——n项式m次方有多少项?学生经过探讨,得出了课本上没有的结论、答案,学生们很高兴,这也就逐渐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行为。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美妙的,又是有趣的,要营造氛围,有的放失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每个学生特长,让他们学会吸纳、去思辨、去创造。
其他文献
企业重组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企业之间的文化能否实现融合。本文从企业重组中易出现的冲突入手,着重分析了企业重组中企业文化冲突的表现,归纳总结了企业文化再造的四种模式:吸
在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放牛娃怕的是下雨天,学生娃怕的是星期三(作文)。"作文教学"老师们感到"棘手"和"头痛",学生们感到"老虎吃天,无处下爪"。可是,这是我们作为老师的必修课,也
摘 要 中国城镇化建设离不开广大进城务工人员的贡献,但其随迁子女的成长常被忽略和轻视,这可能动摇城镇化的人力资源根基。基于此,通过问卷的形式调研随迁子女的整体生活满意度现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城镇化;随迁子女;生活满意度;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9.040  1 中国城镇化近
【摘 要】 科学课是一门重实践的自然学科,其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其在新课标下科学课教学中的渗透研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本文基于小学科学课教学,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了重点探讨。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践能力;培养对策  随着新课标的贯彻落实,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开展科学课程教学,旨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核心素养,让他们可以运用科学的探究意识
健康扶贫是扶贫脱贫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证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各地政府应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落实健康扶贫工程,重视对贫困地区的医疗能力建设和公共卫生服务
《啥是佩奇》是动画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的宣传片,凭借当红流量IP佩奇,爆笑却温情的剧情,引发巨大关注。网络资料显示,这并非此部电影第一次做宣传。这次宣传片能够引爆热
近年来,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笔者逐步认识到,要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教师自我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更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以达事半功倍
<正>~~
期刊
有效教学的思想可溯源至古代诸家圣者。孔子最早提出教学要“凶材施教”,主张教学要实行启发式,举一反三,使学生闻一知十。这显然提醒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效率。《学记
对铝酸盐烧结熟料溶出时的二次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了二次反应的实质与造成Na2O和Al2O3损失的主要副反应;分析了熟料溶出条件中不同溶出温度、溶出液的苛性比值αk和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