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过程中美学元素的缺失与补偿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诗歌是人类存在的最纯、最美的文学语言。《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而《关雎》是整个《诗经》的开篇之作,在《诗经》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关雎》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在《关雎》翻译中,既要保留原诗的形式、内容、意义,又使原诗在译语中得到等值的再现。诗歌的翻译不但要注重译文是否符合原文的内容,而且要考虑译文是否具有美感,能否为读者所接受。
  关键词: 诗歌翻译 美学元素 缺失 补偿
  
  一、引言
  人类文明始源于文字,借助文字记载的语言使人们能把表现生活感受和艺术想象的诗歌赋予形式并流传下来。如果说语词赋予事物以存在,那么诗歌则是表明人类存在及其状况的最真最纯的文学语言。关于诗歌,林庚先生说了这么一句话:“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奥秘历来为人所乐道,而诗的艺术真谛又往往在可谈与不可谈之间,这正是诗评诗话,千言万语,而未足穷其情,诗学美学,层出不穷,终难尽其意。”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Book of Songs或Book of Odes)记录了周代初年到春秋中叶历时五百多年流传于中原等地的诗歌305首,俗称“诗三百篇”。《关雎》是周南的首篇,也是整个《诗经》的开篇之作,在《诗经》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关雎》的显要位置,历来受人关注。
  二、《关雎》的释义
  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对正当、自由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原诗如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优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就全文的结构而言,全诗共有五节,可以分为三章。第一章(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之情和求婚的愿望。第二章(第2、3节),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第三章(第4、5节),描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此篇本来描写自然景物和禽鸟的鸣叫与求偶活动的,后来转义为代指人间男女的恋爱活动,从恋爱以至于婚姻的过程也包含其中。《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以为女子只有忠贞贤淑、含蓄克制,才能够配得上王侯。因此,把这首诗放在《诗经》之首,以明教化。我们认为,对《关雎》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私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纪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绪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
  三、翻译过程中美学元素的缺失与补偿
  作为中国文学中璀璨夺目的耀眼明珠,诗歌自然会为中外学者所喜爱,她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因此,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工具,翻译是非常重要的。关于《关雎》的翻译有很多种文本,下面我们选取辜正坤先生的译本进行解读。译文如下:
  Ospreys
  Hark!The ospreys merrily call,On the islet off the river shore.
  The girl is lovely and slenderly tall,Whom the gentleman would adore.
  The water plants are long and short,Here and there they can be sought;
  The lovely girl is slenderly tall,Day and night he would her recall.
  The first courtship comes to bay,He longs for her wildly night and day.
  The lingering longing grips him tight,He tosses,unable to sleep at night.
  The water plants are long and short,Here and there they can be caught;
  The lovely girl with frail appeal,He’ll befriend with zither and zeal.
  The water plants are long and short,Here and there they can be stored.
  The lovely girl is slenderly tall,With bells and drums he wins her after all.
  就汉语而言,一般注家认为“关关”是鸟叫声,其实“雎鸠”本身作为鸟的命名,也未始不是基于鸟叫的声音模仿,即拟声词。这样“关雎”作为诗的名称才有了统一的意思和修辞的根据。诗歌的一个基本规律就是尽量利用语言的声音要素表达蕴含的意思。就篇名的翻译而言,译文一用了英文复数鸟名的单词“Ospreys”作为名称,这是以鸟起兴,表达含蓄的爱情。这是一种静态的描写。就第一节而言,诗的开头用了一个召唤词“hark”(听)然后转向描述鸟欢快鸣叫的状态“marrily call”和在河之洲的位置,而用了英诗中常见的跨行安排,诗意甚浓。关于“窈窕淑女”的翻译,《方言》云:“秦晋之间,美心为窈,美状为窕。”辜正坤先生用了“lovely and slenderly”,显示了内外之美,而且强调了身材苗条。君子为gentleman,具有贵族气质和尊贵的称呼的双管意向,加之用“whom”引出的定语从句表达了君子与淑女的关系,可谓珠联璧合,十分贴切。客观上讲,这一句翻译没有许渊冲先生翻译时直接记录鸟叫“cooing and wooing”的声响效果,和鸟名为“turtledoves”的直奔主题。
  与第一节相比,第二节诗翻译得比较平直,特别是“荇菜”具体转译为“water plants”的抽象,在一定程度上减损了原诗的具体而细微的奥妙。把“左右流之”翻译成“here and there”,也有一些损失。比较明显的是后面两句:“The lovely girl is slenderly tall,Day and night he would her recall.”虽然只是文字的变化,但这正是诗经复沓的修辞特点,而recall对前文call的回应,也使译文熠熠生辉。
  第三节的变化有趣,且翻译自然。“The first courtship comes to bay,He longs for her wildly night and day.”这两句的翻译有点像纯粹的说明,其实和原文扣得非常紧,不仅“comes to bay”具有双关的意味,“wildly”的加词也很合理。二者在逻辑上也有继承关系。第三行“The lingering longing grips him tight”照应了第二行的词汇变化,而第四节虽然强调了夜不能寐,但符合常情,而“unable to sleep at night”对于“He tosses”则是一个说明。至于为何要把“辗转反侧”简化,其原因不证自明,过分的渲染反而不够朴实,减低了可信度。
  第四节译者继续坚持自己的主张,运用《诗经》常用的复沓修辞,只在个别地方改变了一个词:关于“荇菜”从“sought”到“caught”,关于“淑女”,只出现了一个“lovely”,而且“with frail appeal”(希望渺茫)。最后一行“He’ll be friend with zither and zeal.”翻译得很巧妙。“zither”和“zeal”的连用,既音韵和谐,又语义双关,具有英语诗歌的味道。效果上比两样乐器都出现要强得多。
  最后一节的翻译,在第二行最后一个词(stored)的变化之后,其他的都是重复。最后一句的翻译虽然很长,但是它通过破格到达了强调的作用。而这一强调(after all)恰好在最后有力的收尾上,还有动词“win”的使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诗歌翻译是文学作品翻译中难度最大的。在诗歌翻译中,既要保留原诗的形式,又要使其内容、意义不增不减,使原诗在另一种语言中得到等值的再现。诗人写诗都追求共同的美,尽管其用意、技巧各有千秋,但是他们都是为了通过自己的诗句引起同样具有美感的读者的共鸣。因此,我们在从事诗歌翻译时,既要注意传译语义内容,又不能忽略形式的移植。评价诗歌翻译的标准不但要注重译文是否符合原文的内容,而且要考虑译文是否具有美感,能否为读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宏印.中国文化典籍英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高玉.论古代汉语的“诗性”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性”——以《关雎》“今译”为例[J].武汉:湖北大学学报,2006.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专项课题:美学观照下的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研究(批号2011SK317)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如果纯粹地“为考试而学”,会扼制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学生厌学语文、不学语文,导致语文能力下降,导致“母语危机”。这事关国家民族尊严与存亡。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保卫母语:教好语文,让学生热爱语文,并为生活学好语文。  关键词: 生活 语文 应用能力 学习方法 习惯    语文老师往往有一种悲哀:学生高中毕业,却不会写毕业鉴定之类的应用文。而写不好汉字、读不好文章、说不好话、写不出字顺句通文章的
摘 要: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观、教师对每篇文章的内涵的正确理解和引导,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以及课外开展的阅读、写作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產生重要的影响,对每个学生的社会角色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价值 社会价值    语文学科是承载着浓厚文化、深厚情感、深邃思想的人文学科。学生在学习语文
小学生对于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比较敏感,乐于接受,而作为现代技术重要手段之一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恰恰满足了他们的这种心理需要,并且能适应他们理性思维能力不强、学习的持久力弱等特点。不论是对理论课还是技术课,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都越来越重要。实践证明,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和利用情境组织课堂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学得轻松愉快,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易于学生掌握。
摘 要: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整体成绩,可以从转化学困生,促进优等生的提高,融洽师生关系,有针对性的备课教学,改进教法和指导学法,单独指导等途径入手,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英语学习 提高整体成绩 转差促优    要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和一个班级的整体成绩,就要转化学困生,使其进步;促进优等生,使其提高;制订切实可行的辅差和培优计划,严格实施,注重过程,注重效果,争取做到“顾两头,抓中间
“钩心斗角”一词,原意是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来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按词典上的解释,“钩心斗角”的比喻义,应当是个贬义词,用于比喻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相排挤。生活中也常见这种用法。  在学习钱钟书先生的《伊索寓言》(全日制普通高中第二册)一文时,学生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伊索寓言》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
摘 要: 英语本身的社会实用性和职校生自身英语底子的薄弱性就决定了教师应另辟蹊径,尽可能寻找一种适合职校生自身特点的方法。我们应从原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中解放出来,用带有游戏色彩的趣味教学来真正体现寓教于乐的精神,而TPR教学法就是融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有效的教学法之一。  关键词: 职校英语课堂 TPR教学法 寓教于乐    随着科技创新时代的到来,技术能手在生产和研发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从这
摘 要: 本文作者以叶芝《当你年老时》为个案研究对象,讨论该诗叙事读者及人际意义,旨在发掘评读赏析这类英诗的新视角或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 《当你年老时》 叙事读者 人际意义    一、引言  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的《当你年老时》是他早期的名诗,发表于1893年,是献给比他小一岁多的爱尔兰著名民族主义者毛德·岗(Maud G
摘 要: 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本文针对本地区现行冀教版英语教材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如何运用TPR教学法有效解决我省初中英语教材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 冀教版英语教材 存在问题 TPR教学法 初中英语    2008年秋,甘肃省初级中学停止使用人教版英语教材,开始全面使用冀教版课本。一时间,上惯了人教版英语教材的老师们一片哗然,茫然不知所措,就连字母应该教直体字还是斜体字也成了议论的焦点。那么,
2011年高考已经圆满结束,最能彰显时政特征的文科综合试卷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粗略浏览全卷政治部分,“全球气候变化会议”、“调控物价”、“民工荒”、“城乡医疗保险”、“金砖国家会议”和“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等重大时政问题均跃然卷上。仔细想来,历年高考以时政材料为背景所命的题目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现就2011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Ⅱ部分的政治题为例作分析,以便于今后的政治教学与复习更具有方向性。
摘 要: 高校教师作为高校的主体,在高校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有效、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高等学校吸引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教师潜在的创造性,以及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并着重强调了考评体系的建立,凸显了科学完善的教师考评体系的重要性。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激励机制 高校教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