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是 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i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以叶芝《当你年老时》为个案研究对象,讨论该诗叙事读者及人际意义,旨在发掘评读赏析这类英诗的新视角或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 《当你年老时》 叙事读者 人际意义
  
  一、引言
  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的《当你年老时》是他早期的名诗,发表于1893年,是献给比他小一岁多的爱尔兰著名民族主义者毛德·岗(Maud Gonne,1866-1953)的凄美爱情诗。该诗文字浅显,叙述直白,意境优美,深受我国广大读者的喜爱,也被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进行解读,如区鉷、蒲度戎(2005),傅浩(2002)等。本文打算另辟蹊径,通过研究该诗的叙事读者和人际意义来探讨欣赏这类英诗的新视角新的可能性。
  When You Are Old
  When you are old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a little sadly,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当你年老时
  当你年老,鬓斑,睡意昏沉,
  在炉旁打盹时,取下这本书,
  慢慢诵读,梦忆从前你双眸
  神色柔和,眼波中倒影深深;
  
  多少人爱你风韵妩媚的时光,
  爱你的美丽出自假意或真情,
  而唯有一人爱你灵魂的至诚,
  爱你渐衰的脸上愁苦的风霜;
  
  然后垂着头,在炽燃的炉边,
  忧伤地低诉:爱神如何逃走,
  在头顶上的群山巅漫步闲游,
  把他的面孔隐没在繁星中间。
  (傅浩,2002:91)
  二、《当你年老时》中的“你”
  《当你年老时》虽是一首经典的抒情诗,但整首诗明显有叙事的味道,诗人仿佛化身为一个讲故事的人,通过全诗三节淡淡的叙述,为“你”倾诉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还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第二节),让整个故事更为凄美动人,让“你”为之深深打动。那么,这里的“你”到底该作何解读呢?
  普兰斯(1973)提出“凡叙述——无论是口述还是笔述,是叙述真事还是神话,是讲述故事还是描述一系列有连贯性的简单动作——不但必须以(至少一位)叙述者而且以(至少一位)叙述接受者为其先决条件,叙述接受者即叙述者与之对话的人”(付琦,2007:35)。叙述接受者指叙述的“受体”,它处于交际的另一极,是终点也是起点,但它又不完全等同于读者,尽管两者有重合之处。李战子(2000:52)采用费伦的修辞框架把接受者这一端分为三部分来解释“你”在自传中的作用,这些“你”的所指按对读者的卷入程度大小由弱而强排列为:叙事接受者—叙事听众/作者听众—真实读者。这首诗的叙事接受者/读者虽不像自传中的“你”那样难以确定,但仍值得深入分析。
  很明显,全诗的叙事读者是“你”——毛德·岗,是作者直接倾诉的理想对象,因为诗中的“你”和与“你”有关的部分出现多达六次,一直贯穿全诗。这充分说明了“你”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叶芝的“毛德·岗”情结。但是诗的第二节还中出现了第三人称的one man——一个深爱“你朝圣者灵魂”,深爱“你满脸愁苦的风霜”的“他”。第三人称的出现,以客观的叙事口吻如实地记录“你”和“他”之间的凄美爱情。这时作者仿佛站到了旁观者的立场,充当起了叙事听众。其实,诗歌叙事视角的这样设置,反而更衬托出了诗人对“你”(现实生活中的毛德·岗)的爱是不容“你”忽视的客观存在。只不过与早期或同期的其他浪漫主义诗人不同,叶芝将自己的情感深埋心底,爱得很深却又很压抑。也正是这份含蓄的爱,让全诗显得更加唯美,更加动人心弦。
  拉比诺维茨把读者分为四种:(1)实际或有血有肉的读者——特性各异的你和我,我们的社会构成身份;(2)作者的读者——假设的理想读者,作者就是为这种读者构思作品的,包括对这种读者的知识和信仰的假设;(3)叙事读者——“叙事者为之写作的理想的读者”,叙事者把一组信仰和一个知识整体投射在这种读者身上;(4)理想的叙事读者——“叙事者希望为之写作”的读者,这种读者认为叙述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可靠的(吴显友,2005:99)。很明显,诗中的“你”主要是第(4)种或第(3)种读者,因为毛德·岗就是诗中的“你”,是诗人写作的灵感和源泉。当然,诗人也肯定希望“你”为第(1)种和第(2)种读者,作为对诗人“熊熊炉火一般”炙热爱情的见证人,这样就更凸现了全诗的凄美性。
  三、“你”的人际意义
  上面分析了该诗的叙事读者,这就证明该诗作为一个完整的语篇既有作者/叙事者,又有读者/叙事读者,完成了交际的功能,因此肯定具有人际意义。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就是语言所表达的关于讲话者身份、地位、态度、动机的意义,由语气、情态和评价等手段来实现。诗歌中的语气、情态和评价所反映的或者所表达的说者/诗人的身份、态度、动机和推断无一不与诗歌的主题息息相关(郑元会、苗兴伟,2008:104)。李战子(2001:49)通过对广告语篇和自传语篇的分析,扩展了体现人际意义的手段。她认为除语气、情态、语调外,还有多种实现人际意义的手段,如人称、反身表达等,并在此基础上扩展了人际意义的研究模型,认为应该从互动的、认知的和评价的三方面全面地研究人际意义,因为这三个方面都对语法词汇项目和语用功能的描写,比原来的研究框架更加平衡。
  人称作为语法范畴,表示一个情景中参加者的数量和性质,通常用动词或相关的人称代词表示人称的区别。对人称的探讨把我们带到了功能语言学、文体学和叙事学的交接面(李战子,2002:137)。前面分析到诗中的第二人称“你”从作者的角度肯定对应的是毛德·岗,表面上看是作者在向“你”传递信息这样一种简单的人际意义,但实际上暗含了作者对“你”的要求或请求:接受“我”的爱吧或者爱“我”吧,否则到年老时就会落到诗(信息)所表达的结局。然而,诗事实上的读者却远远不只毛德·岗一人,第二人称“你”的普遍性还可以指广大的其他读者,这就在作者和其他读者之间产生交际,形成共鸣,从而实现其人际意义。读者阅读此诗,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想成其中的“你”,体会诗中凄美的意境,被作者含蓄的爱深深打动。当然,根据诗歌中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可对调性”,广大读者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我”,以诗作者的身份向自己的爱人“你”表达自己默默的爱,读者和作者完全融为一体。这样,第二人称“你”的使用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朝向读者的姿态,读者被邀请到了诗特定的情境中,感受或见证了诗人的爱。
  在功能语法中,语气由主语和限定成分构成。这两个要素紧密联系,构成一个成分,而剩下的部分就叫“剩余成分”。本诗中的语气和言语功能紧密配合,充分体现了诗歌的主题。诗的首行“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是一个陈述语气的小句,表达一个肯定的命题,其中are一方面表明这是一个将要出现但还未到来的结果,是现在对未来的一种假设;另一方面它表明“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是不容抗拒的客观规律。这个小句首先确定了全诗的基调和氛围:现在的“你”是一位年轻貌美、充满魅力的女孩,但“你”摆脱不了岁月的摧残,终究会“老,头发花白并且睡意昏沉”。可是那个时候又尚未到来,现在的“你”依然还有选择的机会。“你”在与作者的关系中似乎显得被动一些,需要作者主动的暗示。诗的第二节中两个小句主语“how many/one man”和补语“moments of glad grace/pilgrim soul及beauty/sorrows”明显形成对比,用but连接使得意义产生转折,明显地否定了前一小句中的命题而强调了后一小句中的新命题。同时从语法逻辑上看它应是第三节中murmur所带的一个间接引语,是“你”年老时对过去美好岁月的念叨,加上“a little sadly”这一评价性的附加语,全诗明显呈现出一副凄凉孤独的晚景图像,但从全诗整体来看它也可视为作者借“你”之口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就暗中表现出作者对“你”之爱的与众不同和珍贵。这一明一暗依然一方面传达了作者给“你”的信息,另一方面突出了作者和“你”之间主动和被动的角色关系。
  四、结语
  借助叙事学和功能语言学理论,分析诗的叙事读者和人际意义又将作者和作品中人物及读者直接联系起来,让这几者之间形成互动,最终达到对作品真正内涵的理解。《当你年老时》一诗虽是叶芝早期的作品,但它也达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高峰。该诗貌似平常,实则唯美的艺术风格、含蓄的表现手法,为他后期转入现代主义和象征主义埋下了伏笔。将这首诗作为个案,通过对其叙事读者和人际意义的探讨,能更好地揭示作品主题及深挖作品内涵。同时这种“作者—作品—读者”的解读方法无疑为全方位、多视角地赏析这类作品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傅浩.《当你年老时》:五种读法[J].外国文学,2002,(5):91-94.
  [2]付琦.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谈英语求职文书的撰写[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4):35-37.
  [3]李战子.第二人称在自传中的人际功能[J].外国语,2000,(6):51-56.
  [4]李战子.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框架的扩展[J].外语研究,2001,(1):48-54.
  [5]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区鉷,蒲度戎.《当你年老》译文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6):51-54.
  [7]吴显友.“E.C.”之谜——解读乔伊斯情诗中的叙事读者[J].河南大学学报,2005,(2):97-100.
  [8]郑元会,苗兴伟.诗歌翻译中人际意义的建构——评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四行诗的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1):104-107.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完善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实务课程的设置,解决当前国内外贸人才需求紧张和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本文分析了独立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财经政法系课程设置的现状,探讨实务课程的设置不完善对国贸专业毕业生造成就业的困难,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贸专业实务课程设置的具体构想。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国际贸易专业 实务课程设置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飞
摘 要: 活动课在初中政治课中的比例很大,占总课时的20%,但仍有很多教师认为活动课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放弃上活动课而直接上文化课,殊不知这样违背了活动课的初衷: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作者就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环节谈一谈上活动课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活动课 教学环节 
诗歌语言鉴赏是高考语文考点之一,仅炼字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出现次数就很多。所谓炼字,是指锤炼词语,即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下面我就结合具体诗作从设问方式和答题模式等方面对古诗的“炼字”艺术加以阐释。重点是按诗歌中妙字的不同词性来加以
摘 要: 社会背景变化,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素质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职能和满足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 教师素质 师德 生命力 生命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不同时代,教育的背景不同,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不同。到了新世纪,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摘 要: 如果纯粹地“为考试而学”,会扼制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学生厌学语文、不学语文,导致语文能力下降,导致“母语危机”。这事关国家民族尊严与存亡。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保卫母语:教好语文,让学生热爱语文,并为生活学好语文。  关键词: 生活 语文 应用能力 学习方法 习惯    语文老师往往有一种悲哀:学生高中毕业,却不会写毕业鉴定之类的应用文。而写不好汉字、读不好文章、说不好话、写不出字顺句通文章的
摘 要: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观、教师对每篇文章的内涵的正确理解和引导,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以及课外开展的阅读、写作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產生重要的影响,对每个学生的社会角色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价值 社会价值    语文学科是承载着浓厚文化、深厚情感、深邃思想的人文学科。学生在学习语文
小学生对于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比较敏感,乐于接受,而作为现代技术重要手段之一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恰恰满足了他们的这种心理需要,并且能适应他们理性思维能力不强、学习的持久力弱等特点。不论是对理论课还是技术课,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都越来越重要。实践证明,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和利用情境组织课堂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学得轻松愉快,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易于学生掌握。
摘 要: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整体成绩,可以从转化学困生,促进优等生的提高,融洽师生关系,有针对性的备课教学,改进教法和指导学法,单独指导等途径入手,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英语学习 提高整体成绩 转差促优    要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和一个班级的整体成绩,就要转化学困生,使其进步;促进优等生,使其提高;制订切实可行的辅差和培优计划,严格实施,注重过程,注重效果,争取做到“顾两头,抓中间
“钩心斗角”一词,原意是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来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按词典上的解释,“钩心斗角”的比喻义,应当是个贬义词,用于比喻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相排挤。生活中也常见这种用法。  在学习钱钟书先生的《伊索寓言》(全日制普通高中第二册)一文时,学生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伊索寓言》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
摘 要: 英语本身的社会实用性和职校生自身英语底子的薄弱性就决定了教师应另辟蹊径,尽可能寻找一种适合职校生自身特点的方法。我们应从原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中解放出来,用带有游戏色彩的趣味教学来真正体现寓教于乐的精神,而TPR教学法就是融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有效的教学法之一。  关键词: 职校英语课堂 TPR教学法 寓教于乐    随着科技创新时代的到来,技术能手在生产和研发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