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理论体系的重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78d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学者就宪法学理论体系提出的诸多观点实际上都是在现代性的视角之下展开的,但对作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性本身却没有进行相应的说明。从现代性视角来看,古代宪法向现代宪法的转变表现为宪法基础从客观的自然法向人为的社会契约论的转变。《宪法学》理论体系的重构,应当奠定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人民以社会契约为基础,通过权利让渡组建现代民族国家,从而确立公民与国家间的宪法法律关系。这种宪政体制是限制国家权力与保护公民权利的平衡性法律机制。
  关键词: 《宪法学》 理论体系 重构
  
  一、《宪法学》理论体系重构的现代性背景
  中国学者就《宪法学》理论体系提出了诸多观点,如“动态宪法结构论”、“权利权力关系论”、“社会权利分析论”、“公民权利国家权力论”和“利益关系论”等。这些观点基本上都写入了教材的内容。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些理论体系的设计实际上都是在现代性(modernity)的视角之下展开的,现代性是其理论前提。但这些理论体系均以现代性作为不证自明的前提,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理论设计与推演,对于作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性却没有进行相应的说明。实际上现代性是现代宪法的正当性得以确立的根本前提,以现代性为视角,宪法理论的根基将得到更深入的说明,宪法理论体系也将在此基础上得以重构。
  现代性是一种精神素质,是现代社会的精神本质。现代性的本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现代精神或者说现代理念。很明显,现代是相对于古代而言的,因而现代首先标明的就是一种时间的流转,即时间上的前后关系。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是历史时间的产物,是现代自身给定的区分于古代的时间标志,因而也是现代自我确证的结果。这种自我确证否定了传统中的最高权威,而将这种权威赋予到现代主体——人的身上。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现代性使法律的本质脱离了非人为性而表现为人为性。这意味着法律的正当性根基从终极绝对性向没有终极相对性的转变,即现代法律的终极基础是人的理性,理性内在蕴含的相对性则把人的理性这一所谓的终极实在给相对化了。换句话说,现代法律根本就没有客观的终极正当性基础。宪法作为法律的法律,因而也就没有真正的终极正当性基础。这就是古代宪法(ancient constituiton)向现代宪法(modern constitution)转变的根本问题——现代宪法的终极正当性基础失掉了。
  二、《宪法学》理论体系重构的正当性根基:社会契约论
  古代宪法向现代宪法的转变表现为宪法从以客观的自然法为根基向以人为的社会契约论为根基的转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里所谓的宪法是从实质意义上来说的,即规范政治统治关系的根本性规范,而非近代以来以“宪法”名义命名的“宪法律”。就宪法而言,现代宪法(法律)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理论基础上同古代宪法的根本性差异。古代宪法(法律)的正当性建立在传统自然法的基础之上;现代宪法则失去了这一永久的基础而代之以社会契约理论。
  社会契约论实质上包含着两次立约。第一次是处于自然状态的人之间相互约定让渡出自己的一部分权利,从而准备进入社会状态(政治状态)。第二次则是人民与国家之间立约,即人民把第一次让渡出来的权利授权给新组建的政治共同体国家,而国家则在授权的范围内活动。社会契约论本质上是为了建立国家与公民之间的现代关系设想出来的,其在理论假设上是先于国家建立的。国家是自然状态下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与公民借助社会契约让渡权利的结果,从而表现为公民与国家之间的第二次立约,立约的文本形式即为宪法。这一西方近现代宪法理论模式的设定实质上是以民族国家内部的成员——某一特定民族国家之公民与其所系属的现代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为假设出发点的。但是,在民族国家内部的关系上,宪法的现代性要求则表现为处理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两大原则要求:公民在让渡权利的过程中所让渡的部分形成了国家权力的来源(由此可以引申出权力分立与制衡的宪法要求,进一步则可以引出违宪诉讼的宪政机制),未曾让渡的权利——自然权利则以“人权”的形式保留于宪法契约当中。
  三、《宪法学》的理论体系设计
  (一)《宪法学》的总体设计及其理论意义
  从现代性的视角来看,作为与国家对应的政治理性人,公民在自然状态下的自然平等关系基础上,以社会契约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权利让渡而组建现代民族国家,从而以宪法的形式法律化了公民与国家间的法律关系。这一法律关系理论模型设置的结果是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宪政政治体制,即限制国家权力与保护公民权利的平衡性法律机制,它是一种寻求政治问题法律解决途径的模式。依照这一原理,总的来看,《宪法学》要分为总论、公民基本权利论、国家权力论和宪法运行论四大部分。
  总论部分解决宪法的理论基础、逻辑关系、宪法基本原则几个主要问题。其中,从基本视角的选取来看,现代性构成了现代宪法的精神要素。而宪法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契约论,现代契约论本来就是现代性的一个表现。该学说是导出“公民权利国家权力”的理论基础,也以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这一宪法关系作为主要内容。所以,这一学说的重要意义是解决当前宪法学理论上无法解释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来源的问题。由于现代法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构权利体系,从而把法律表现为一个权利结构体系,因此,以现代社会契约论为基础构建宪法上的权利体系,可以涵盖“利益关系论”的内容。利益本来就是权利的一个内在构成要素,是权利的动力机制。而且,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是一个动态关系,虽然在价值上公民权利具有基础地位和优先性,但在实际的宪法运行过程中,宪法的安定性或者说宪法构建社会基本法治秩序的价值也必须考量。
  (二)《宪法学》的具体内容
  具体说来,从内容上看,人民与国家之间的二次立约,其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政治部分和法律部分。这里所谓的政治部分,实际上指的是法律之外的、政治可以自行决定的部分。政治部分的主要特点是,对于政治决断的结果,需要承担政治责任而非法律责任。换句话说,法律无力解决的必须交由政治自行处断。
  在宪法当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法律部分。从法律上应该规定的原则来看,主要就是两个,即分配原则和组织原则。分配原则主要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分配。组织原则则是国家机关间的权力划分原则,即立法、执法和司法权限的划分。由于公民权利尚存在自己保留而未曾授权国家的部分,因此产生了人权原则。国家机关之间的组织原则,要求权力之间的分立与制衡关系,所以会引出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在一个法治国家里,无论是公民,还是国家,抑或国家权力中的任何一种,都需要遵循法治行事。因此,在人民与国家的二次立约中,会派生出分配原则(派生出人权原则)、组织原则(派生出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和法治原则这几个宪法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会在宪法规定上系统地转化为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权力与制度、宪法运行法治化三个重要维度。这三个维度在《宪法学》体系中,即是分论部分的内容。从一般的宪法具体规定来看,多数宪法在结构上主体部分就是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权力与制度和宪法运行(即宪法制定、修改,宪法执行、宪法司法与宪法遵守和宪法监督)。因此,这样来设计宪法分论结构,与法律规定之间会保持一定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通过对构建“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的实践,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实践与策略 多元评价 反思    音乐课程改革以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独特方式,滋润着音乐乐土,启迪着学生的情感心灵。音乐
摘 要: 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创设更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作者谈谈对高中化学课教学设计中如何用活动引领教学的体会和认识,为营造更加活泼有效的化学课堂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 活动教学法 教学体会    活动教学法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们最喜爱运用的教学方式。因为活动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学生理解、体悟新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
摘 要: 英语作业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更是实现英语有效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作者改革了传统的作业方式,开展了分层化、生活化、趣味化、开放化等优化英语作业的活动,强化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拓宽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资源,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英语作业 科学设计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
摘 要: 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只有“让学”,才能为学生进行个性化体验阅读创造机会和平台。只有“语感”没有“让学”只能是“假语感”,只有真正的“让学”,才能让语感教学回归本真,语文课堂才能有浓浓的语文味。  关键词: 语文教学“让学”语感    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谓“语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是“对语言表达的直接感受”。王尚文在《语
摘 要: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必须进行优化,切实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针对如何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模式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教学模式 优化建议  引言  受到新课改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学逐渐摆脱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不再被动地学习,他们更多地需要自己进行思考,通过互相交流合作将问题解决。教师在教
一、案例  “两肩齐平坐端正,头正背直挺起胸。拿稳笔杆不紧不松,一尺一拳一寸记心中”。每当新接手一年级学生时,我总带着孩子们一起唱这首儿歌,指导他们正确的书写姿势。孩子们唱着儿歌,比划着姿势,阳光灿烂的笑脸上写满自信与骄傲——我会写字了,瞧我坐得多端正。三年前,我的女儿也上小学了,她学会了认字,学会了握笔,学会了写字。当我看着她一点点地走进小学学习生活中,感受着她的点滴进步时,一个形象闯入我的眼帘
一、主题与背景  分班刚刚结束,学生开始进入新的班集体,新分班的不适应加强了对昔日旧友的怀恋,串班现象较为严重。再加上已进入高二,对学校及周围的环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已比较熟悉,失去了高一时候对学校的陌生感和神秘感,以及对高中生活的憧憬,诸多因素使得高二年级管理比较困难,尤其是刚分班的班级,学生间、师生间的磨合还在进行,学生间的矛盾极其容易产生。我就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女生是教师子女,较内向,成绩中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原动力。在化学新课程理念下,开发课程资源,巧设情景,精彩引入,已引起了一线教师的普遍重视。设计巧妙的新课导入法,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因此,在化学课教学开始,可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教材资源和学生的实际
学生作文评语要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要针对学生作文和生活、思想实际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要善于抓住作文中的“亮点”点燃学生写作激情;要在评语中体现人文精神,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发挥习作评语的最大效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让学生领悟写作技巧,磨炼意志品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认为,评语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有多种类型,现总结如下。  一、激励式评语  兴趣是写作的动力,有
摘 要: 新HSK考试采用不同等级不同类型试题的分级制,对老版HSK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改进。这样的改进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要看试题中词汇的控制是否真正体现了大纲所要求的分级。作者以已公布的十套五级真题为例,按照大纲词汇的等级标准来统计真题中超纲词汇的数量、类型,对其特点做一个分析。统计发现这十套真题平均超纲词汇达到493个/套,数量明显偏多。由此可见现有大纲对试题编写的指导和约束作用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