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之我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ul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旨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激发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通过展开一系列课程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并不断训练学生对计算机的实操能力,让学生获得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信息技术教育虽然已全面普及,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质量问题。所以,积极探究合适的教学方法,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已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31-02
  信息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保持着飞速发展的态势,其带来的各种应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信息技术已引领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个崭新的台阶,不管是社会分工合作还是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它深远的影响。近几年,国家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认识到发展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学校也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教育力度,从而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人才。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肩负着教育的重任,要让学生全面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并能实际操作,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教师需要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扎实的技术功底,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人从事过初、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积累了一些实际的教学经验,现就自身的实践谈谈如何有效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
  一、让班级学生协同合作,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任务,要围绕着任务来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开展Microsoft 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各个软件的特点,将学习内容以任务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协同合作,完成任务。在学习Word时,可以给学生一份文章,按照规定的格式编排;在学习Excel时,可以给学生一些原始数据,让学生按要求筛选、计算,并绘制相应的表格;在学习Powerpoint时,则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份幻灯片介绍一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明白自己所学内容的实际用途。计算机技术领域很多知识和操作都是相通的,在学习新的技术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类比、对照的方法来开始新知识的学习,这样能更好地做到融会贯通,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协同合作的能力。自主思考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充分理解和消化知识;而协同合作则又能为学生带来不同的观点和思考角度,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两者融合在一起,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学得轻松,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二、加强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项基础性工具,很多其他学科在教学时都会用到计算机信息技术,所以,教师要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和联系,让學生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实际用途,从而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既会涉及到实践操作,也会涉及到一些理论知识,如计算机原理、网络协议等概念。实践操作教学学生们普遍比较感兴趣,对上机的热情都很大,但涉及到理论概念时,由于比较抽象,跟生活实际相隔较远,学生普遍会感觉到枯燥无味。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教师首先要指出这些理念概念的重要性,它是很多应用的基础,是重要的底层原理;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中,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实际应用,认清信息技术的强大作用和突出的工具性,这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开展理论教学时学生也不会感到枯燥。与此同时,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整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做到多学科的融会贯通,学生的知识体系也会更加健全和完整。对于老师来说,可以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积累经验,进一步发掘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
  三、注重教学演示、加强同步操作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通过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熟练使用各种计算机应用,以便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教师亲自演示,带领学生上机操作是常见的做法,这样可以实现教学与操作的同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拆解操作的步骤,一步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到应用的操作流程,便于学生模仿和训练,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领会操作要领。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上机实践课,以任务的形式对学生展开训练,在反复操作中让学生掌握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开展“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指定相应的实操任务,培养学生集成和发布信息的能力,掌握信息交流的途径。另外,现如今网络上各种资源相当丰富,学生可以自己下载喜欢的模板,尝试开发个人网站,介绍和展示自己的同时,还实际体会了信息集成和发布的过程。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培养计算机人才,加强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现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也都已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不断提升自己,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信息技术的普及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乔增荣.浅析计算机基础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适切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
  [2]马明月.基于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业评价研究[D].渤海大学,2017.
  [3]陈燕玲.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75-76.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是世界上最多国家使用的一门语言,随着我国与各国的不断交流,对英语的掌握成为国人必须的一门技能。同时,英语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初中英语的课堂上,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是很多学者思考和研究的焦点。本文就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及其有效性展开细致的研究,希望能对初中英语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關
雷直击建筑物时,流过结构钢筋的雷电流将对室内的电子系统产生电磁干扰。通过麦克斯韦基本方程.求出空间的矢量磁位.得出空间磁感应强度分布的表达形式。根据我国电力系统过电压
【摘 要】小学生以形象认知为主,而多媒体信息技术能以视频动画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方面,吸引学生兴趣;另一方面,扩充课堂知识容量,降低学生认知难度,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怎样巧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合作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
对外绝缘配置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测定了产生严重串弧绝缘子的盐密.结合在线监测记录到的泄漏电流、环境变化以及绝缘子表面积污不均匀分布试验.论证了盐密在划分污秽等级时的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朗读训练有“法”可循,要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将课内外朗读教学结合起来,落到实处。  【关键词】重视朗读;指导朗读;落实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介绍了500kV交流输电线路用不同结构类型线路避雷器的特点:提出了线路避雷器应满足的技术性能要求:对其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设计计算.即额定电压值取396kV(有效值),串联间隙距离为14
【摘 要】新课标改革对当前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使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对新课标下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旨在推动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英语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13-01  一、引言  倡议以来,落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