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改良剂对晋南盐碱地土壤性质及藜麦产量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725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以藜麦为材料,设置常规施肥(氮肥0.2g/kg+磷肥0.2g/kg+钾肥0.1g/kg,G),常规施肥+聚丙烯酰胺(PAM)[0.25(GP1)、0.50(GP2)、0.75(GP3)g/kg]和常规施肥+禾康盐碱土壤改良剂[2(GX1)、4(GX2)、6(GX3)m L/kg],以不施磷肥+不施改良剂为对照(CK),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两种改良剂在藜麦种植前后对土壤性质及藜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能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含水率,并降低土壤全盐量、钠吸附比和土壤p H,在GX2和GP2处理下改良效果显著,与G处理相比≥0.25mm水稳性团聚体百分数分别显著提升45.8%、50.7%,土壤脱盐率和土壤含水量分别提升43.2%、40.0%和41.8%、30.0%,土壤钠吸附比分别显著降低39.3%、28.7%,土壤p H显著降低,较播种前分别降低0.36、0.31。施用改良剂能显著提升藜麦的籽粒产量,在GX2和GP2处理下达到峰值,与G处理相比分别显著提升81.6%、78.5%;藜麦地上部吸磷量显著提升,分别升高36.2%、34.5%。说明两种改良剂均能改善土壤性质,提升藜麦吸磷量和产量,PAM最适用量为0.50g/kg,禾康盐碱土壤改良剂最适用量为4mL/kg。综合因素考虑在作用效果方面,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在经济效益方面,PAM优于禾康盐碱土壤改良剂。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强调,要加深对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
期刊
去清爱园,秋色正浓。高密西南乡的逄戈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随着丘陵起伏,一座座村庄,便起伏在这片高于水平面一百多米的乡土上。在300多年前,这片土地上涌现了一个文化群体,就是清朝以刘统勋、刘墉父子为首的刘氏家族、"清爱园"的主人们。明朝时,刘家先祖带领家人逃荒至山东日照,清初刘福带着三儿子刘恒逃荒至诸城巴山以北,如今的高密市境内逄戈庄。此处水草丰茂,人厚道,地灵秀,他们便去村中逄家,寻找一份工作,
期刊
目前国家主管部门已发布了电力、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化工、民航等24个重点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指南,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碳核算体系是当前“双碳”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在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表示,将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双碳”取得新成效,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人民银行也表示,下一步将强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开展碳核算,健全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推动中
期刊
音乐表演是对音乐的一种诠释,通过作品的欣赏,表达作者的情感,在不同的音乐表演形式中,如声乐表演,器乐表演和舞蹈表演等,传递感情的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都能给观众带来情感上的共鸣。
随着M1A2C/D主战坦克的陆续交付,美国重型装甲部队的面貌正在进行着显著的革新。不过,M1A2C/D带给美国重型装甲部队的变化或许是直观的,但也有一些不那么容易被察觉的变化在悄然发生——最新型M829A4贫轴弹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的批量列装便是如此。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高性能坦克炮穿甲弹技术的不断迭代,在很大程度上比坦克平台的升级换代,更能揭示美军高强度地面战能力的深层本质。
期刊
期刊
学位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现有碳减排行动方案已经针对城乡建设、产业、能源等领域做出了详尽部署,但也存在着对空间关注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域范围内,尚缺少从城乡统筹视角展开空间治理的实施框架和具体手段,减碳如何应用落实到各级空间单元上仍不清晰。从空间视角出发,解读碳效益在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时面临的挑战,并从治理理念、治理对象、治理手段和治理方法四个方面提出双碳目标下城乡空间治
黄浦江、苏州河(以下简称"一江一河")是上海的母亲河,"一江一河"沿岸地区是上海近代金融、贸易和工业的发源地,是承载上海国际大都市核心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江一河"沿岸地区发展,持续推动"一江一河"沿岸地区新一轮规划、建设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发挥立法的引领和规范作用,11月25日表决通过了《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推动"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