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用力与反作力的认识误区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tt_step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物理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内容。文章通过举例进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认识误区的探讨,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概念,以提高物理学习质量。
  【关键词】 作用力 反作用力 认识误区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1-099-01
  0
  近段时间在讲到牛顿第三定律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发现很多资料中在涉及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问题时,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误区。这样不仅不能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反而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模糊,甚至形成错误的观点。现举出一些例子来重新认识一下作用力与反作力:
  例1、下列有关相互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从树上落下,落向地球,说明苹果受地球的引力,而地球不动,说明地球不受苹果的作用力
  B.人拉车加速运动时,人拉车的力大于车拉人的力
  C.籃球运动员甲将球扔出去的力和动动员乙接球时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D.大炮发射炮弹的过程,炮弹给炮身也有反作用力
  在这道题中,编者没有给出具体的分析和解答过程,只是简单的给出一个答案:D。那么, D这个答案究竟对不对呢?
  我们现在对这四个选项全部分析一下:
  A.苹果落地,说明苹果受到了地球的引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力的性质,地球也一定受到苹果对它的引力。地球只所以不动,是因为苹果的这个引力对地球来说太小,对地球运动状态的改变量很小,所以很难观察到。故A选项错。
  B.人拉车加速运动时,人拉车的力与车拉人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人之所以会加速是因为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大于车拉人的力,而车加速是因为人拉车的力大于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故选项B错。
  C.甲将球扔出去说明甲和球之间有力的作用,乙接球说明乙和球之间有力的作用,这两次作用之间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但甲和乙之间并没有相互作用,所以甲和乙之间没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C错。
  D.大炮发射炮弹的过程中,炮弹是向前飞的,而炮身是向后退的。那么炮弹向前运动的力是炮身给的吗?不是,炮弹向前飞是炮弹给它后面喷出的气体一个向后的推力作用。根据作用力与反作力,喷出的气体同时又给炮弹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是这个反作用力推着炮弹往前飞的。喷出的气体在向后运动的时候碰到炮身,又和炮身发生作用,推着炮身往后退,再次形成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实际上,炮弹和炮身之间并没有相互作用。如果一定说有,那也是炮弹和炮身之间有摩擦力的作用,而在这里摩擦力是阻止炮弹飞出去的力,故不是考查的真正对象。故D选项也不对。
  在这道题中,你可以认为是编者没有说清楚。我们接着再看看另外一道题:
  例2、甲、乙两队拔河,甲队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队胜
  B.甲队把乙队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等于乙对甲的拉力
  C.当甲队把乙队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
  D.甲对乙的拉力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只是地面对甲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最大静摩擦力,所以甲队胜
  [解析]甲对乙的拉力与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它们的大小相等,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A、B、C错;拔河过程中,甲、乙两队水平方向均各自受静摩擦力与绳拉力,若乙队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小于绳对乙队的拉力时,则乙队被加速拉动。若乙队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等于乙队的拉力时,则乙队被匀速拉动,所以D是正确的。
  编者在解析中很明确的指出:甲对乙的拉力与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我觉得这种说法是欠思考的。
  大家都知道,拔河比赛时,甲队的人拉着绳子的一端,而乙队人拉着绳子的另一端。我们对甲队的人进行整体受力分析如右图甲所示,对乙队的进行受力分析如右图乙所示,对绳子进行受力分析如右图丙所示。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甲队对绳子的拉力FT1′与绳子对甲队的拉力FT1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大小是相等的,即:FT1=FT1′(1)
  绳子对乙队的拉力FT2与乙队对绳子的拉力FT2′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大小是相等的,即:FT2=FT2′(2)
  如果甲队把乙队匀速拉过去,则说明甲队、乙队以及绳子水平方向受力都是平衡的,由受力平衡可知:FT1′=FT2′……(3)
  由(1)(2)(3)合得:FT1=FT2
  如果甲队把乙队加速拉过去,则甲队、乙队及绳子都有一个加速度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故有:FT1′-FT2′=M绳a………(4)由(1)(2)(4)合得:FT1-FT2=M绳a
  所以:FT1>FT2 故选项D是不正确的,而B、C选项是正确的。
  后来有学生提出,在第一章力学中的弹力一节中,曾对轻细绳上的弹力作过这样的描述:一根张紧的轻绳上的拉力处处相等。那么这一结论是否与上面的(4)式相矛盾呢?(见学苑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全程复习优化设计》第2页)
  我们再来看一下(4)式:假如绳子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0,有:FT1′-FT2′=0,即FT1′=FT2′;如果绳子做加速运动,则有:FT1′-FT2′=M绳a。两队人相拉产生的加速度a总是一个有限的数字常量,如果中间的绳看成轻绳,即M绳这个量非常小,甚至可能认为趋近于零,则M绳a也应该是个很微小的量,那么就可以近似的看成FT1′-FT2′=0,即:FT1′=FT2′.可见这里面其实并不矛盾。但上面仅仅是一种为了方便研究问题的理想假设,在例2中并不能这样来判定。
  牛顿第三定律说的很明白: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问题往往出在要判断的这两个力究竟是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面给出一个判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两物体有相互作用(但不一定接触),即离开其中一个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立刻消失。
  (2)作用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与反作用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恰恰相反,即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反作用力的受力物体,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反作用力的施力物体。
其他文献
【摘要】 新高考背景下,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过程中,顺应时代需求及时进行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创新,努力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支架式”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有效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的。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构建“支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详细探讨了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构建“支架式”教学模式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新高考 高中化学 “支架
【摘要】 历史是一个国家数百年的发展史。在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主要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通过一些历史故事明白一些道理,做到“以史为鉴”。因此,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教学课程。本文主要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等方面来谈一谈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 历史核心素养 重要性 策略  
摘 要:依据新课标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来创新设计初中英语作业,为广大教师提供一种新型的、符合课程标准理念的、适合初中学生认知特点与思维发展需要的初中英语作业模式,是当前初中英语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创新;设计;趣味;灵活;层次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170-01  据调查目前大部分英语老师经常布置作业时:或者抄写单
【摘要】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目的。在近些年的实际教学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颖的授课方式,在历史学科的课堂上逐渐普及应用。对于高中历史学科中枯燥复杂的概念知识,思维导图可以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形象的图形,帮助高中生进行学习理解,从而有效提高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率。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思维导图 核心素养 要点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
【摘要】 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获得好的学习体验,一直都是物理教师在实验课设计中的一项重点内容。本文以八年级物理课程内容中“液体的压强”一课为例,通过直观化的液体压强演示实验为学生展示液体压强的实验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液体压强相关的物理知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动力均发挥了较为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 液体的压强 物理实验 直观展示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得作文者得语文。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非常关键,只有审准题,明晰命题者出题得意图,才能立准意。本文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审题偏差,提出除了审材料语和要求语外,关键还要审准提示语中关键词的观点,以帮助学生审准题,明确写作方向。  关键词:作文审题;提示语;写作方向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085-02  俗话说:“题准一半文,题
【摘要】 “秀”是由英语单词中的show演变而来,在英语中show的意思是表演展示的意思。一般在语文课堂中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基本低头不语或词不达意,还有一部分学生胆怯回答教师问题,担心自己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害怕受到教师的批评和责骂。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充分的表达自己、展现自己。在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语言文字运用学科。在语文课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习古今中
【摘要】 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其中的比较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地理学知识;另一方面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还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的重要意义,其次对比较法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摘要】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看似很抽象,其实就是将数学知识以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展呈现出来,做到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知识点入手,更深入的探究數学问题,从而将知识转化为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 以点带面 问题设计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摘要】 在高中阶段开展数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整个高中数学教学阶段就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老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进行不断创新,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上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增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综合效果,实现教学思考与体验的宏观与微观表达,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 核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