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w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综观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生成是课堂教学实践形态表现中必然关注与探讨的问题。因此,对生成性课堂教学问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生成性教学的提出,并不是要全盘推翻或否定现有的教学理论,而是对现有理论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 语文 生成 生成性教学
  
  一、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内涵
  
  对生成性教学的理解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动态,动态即指现实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具有非预设性、开放性、非线性等特征;第二方面,是生成,可以从生成的形式、主体、内容三个方面去着眼,生成的形式基本可以分为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两类,生成的主体可以分为学生生成、教师生成、师生共同生成三类,生成的内容有教学目标的生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生成等。
  生成性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系统,其根本出发点是为教学尤其是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不断生成新的、具有情境性和针对性的教学需要,教师根据这种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思路作出机智性调整,重组教学内容,使教学活动呈现出指向教学目标并使教学对话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的动态生成推进过程。总之,生成性教学并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高度关注人的教学思想,生成性教学对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重视,实质上是对教学中人的重视,关注生成就是更深切地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命的完整性、丰富性、自主性。对人的关注,是生成性教学思想的核心所在。
  
  二、当前,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生成性教学的相关概念模糊不清
  对有关生成性教学方面的概念模糊不清,是造成教学实践中认识泛化的重要原因。在对“生成”认识的理解上,有的人是从教学意义上来理解“生成”,有的人是从心理层面来认识“性成”,还有的人是立足于生命的高度来谈人的“生成”。又如,从教学资源的角度来看,有的人认为,“生成”是基于个体内部的思维活动;有的人认为,“生成”是源自师生、生生对话与交流中,也有的人甚至把外部环境的意外“干扰”当作是“生成”性因素,如此“生成”导致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形式上的互动,而不注意互动的内涵和效果;只注重形式上的花哨,而不顾基本内容是否被学生接纳,甚至大刀阔斧,肆意删节文本,置文本于不顾。总之,由于对“生成”本质的认识含混不清,缺乏明晰一致的看法,导致教学实践中认识的“泛化”。
  2.为生成而迷失教案
  “只有通过学生思考的真实性,才能证实教师思考的真实性。教师不能替学生思考,也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学生。”因而只有激发不同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的智慧之花尽情绽放,才能在课堂上诞生出有意义的正确观念。然而,在许多课堂教学中,教师为讨论而讨论,或者讨论流于形式,或者有讨论而没有结论,或者有结论而没有评价,或者有评价但评价单一,结果导致一堂课结束之后,学生根本不清楚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这种迷失目标、迷失文本的课堂交往与互动在表面上看似繁荣,实际上是教师有条不紊地问,学生亦步亦趋地答,教师的思维代替甚至压制了学生的思维。
  3.语文学科的特点淡化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偏差,老师被“生成”牵着鼻子在走,语文教学没有了边界,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关键在于立足文本,可见若不能真正把握新课标的精髓,语文生成性教学也只能是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了。
  
  三、小学语文老师实施生成性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1.突出小学语文教学特色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随意生成,盲目生成的现象普遍,而语文课本身的学习被忽视,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仔细思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深刻理解语文新课标的精髓。《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什么是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
  2.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
  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由此可知,智慧涵盖了个体多方面的素质,它融合了个体的知识、技能、经验与能力。智慧在教学中表征为“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和反思,将感性的、表面化的经验提升,使其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即课堂教学智慧。具体说来,课堂教学智慧是一种实践性智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运用教育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技能,体现着教学活动的机智性、创造性等特征,是教师教育文化素质和教学技能水平的综合体现。它使教师能感知、辨别、判断各种教学情境并能够做出及时而正确的决策,合理恰当地处理课堂教学问题”。实践性智慧表现为一种教学机智,是教师所具有的、在复杂、微妙的教学情境中迅速且恰当的行动的能力。它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以提升,每一次实践的过程都是教师提升自己教学智慧的过程。
  3.改变教学的思维方式
  传统的预成性思维方式已不适应教学的发展,更不适应动态的课堂,具体反映在课堂上,就是教师按继定的计划和步骤来组织教学,毫无挑战和创造可言,将教师和学生牢牢地束缚住。而生成性思维,是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和思维方式,具有重创造、重差异的特点,正如邹广文与崔唯航在《从现成到生成——论哲学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中指出的那样,“在生成论的视野中,一切都是生成的,都处于永恒的变化过程之中,不再存在一个预定的本质。”这说明,只有用生成性思维来看待社会,研究教学才是科学的。课堂教学的推进具有非线性的特征,也就是说教学的演化是多变的,我们要彻底摒弃以往的线性的预成性思维,设计多个框架式的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路径呈现出非线性的特点,使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而是充满了弹性和张力。
其他文献
运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对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学前教育研究相关著作和论文进行统计整理发现:农村学前教育研究学术专著少;研究论文发表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研究论文集
数学是一种科学和语言,是一种文化。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以保证教学效果的事
目的:本试验主要研究CD64指数联合PCT在肺结核及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肺结核、细菌性肺炎是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典型的肺结核及细菌性肺炎,通过采集病史
自实行保密资格认证制度以来,军工行业在经历两轮现场审查认证后,保密工作的整体水平虽有了全面提高,如何巩固现有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并不断完善日常管理中的不足,已成为当前
为了能够确保园林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业成本法相比于传统成本控制法具备较大优势。选择传统方法实现工程成本的控制,存在一定的不全面性,无法确保控制的效果,利用作业成本
<正>散文是个大题目,读得愈多就愈不知道说什么好,讲得愈多就愈讲不清散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面对一篇散文,老师要怎么处理才算到位,学生要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学懂,仁者见仁,智
自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承担国家反洗钱组织协调职责以来,中国反洗钱在法律体系、组织框架、资金监测、执法机制与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我国反洗钱制度建设已经取
在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的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放弃而失败。这是因为人没有一个明确的目
一、研究背景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慢性肝病的最常见原因。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B,HB)的高发国家,约有1.5亿是慢性感染者,其中2000万人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