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调动情感,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借助挂图、投影、录像和多媒体等手段,创设当时当地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亲身体验,仔细揣摩,就可以把作者的情感和精神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里,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渗透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语文课外的各种教学实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各种演讲、辩论、会议、竞赛、编辑等等形式都是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课外辅导时的鼓励、课外交流中的思想沟通,社会实践中的情感体验,都会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会观察、体验、总结和思考。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情感,发挥语言文字的“情绪的巨大力量”和“情感力量”,形成情感记忆,进行言语内化和语感渗透,使教师的情、学生的情和课文作者的情,三者融为一体。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作者的情感、意愿,乃至整个心灵都寄托在他们所描写的形象之中,如《丰碑》《钱学森》《诚实的孩子》等课文蕴涵着道德感,《五彩池》《草原》《桂林山水》等课文体现着自然风光美感,《新型玻璃》《太阳》等课文蕴藏着理智感。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令他们如临其境,如听其声,如见其人,从而通过形象思维来感知、感悟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情感。当作者刻画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情感就随之而产生了,他们的情感伴随着教学活动,与作者同喜同悲,并感受到作者笔下人物的美好品质,在脑海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这样教师就可以免去许多繁琐的讲解。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顆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录音、幻灯、挂图等灵活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观看多媒体课件:先欣赏屏幕上波浪翻滚、气势雄伟的辽阔大海,水平如镜、和风拂柳的美丽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感受自然美。然后教师激情告白:“同学们,大海、西湖水美,泰山、香山山美,但都无法与桂林山水相比,桂林山水不但山美、水美,而且奇山围绕碧水,碧水倒映奇山,山水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把桂林山水这幅画点缀得更美,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验,激活了情感。
  三、运用语言,培养语感,体验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语感能力之重要。对于学生来说,悟性是一种潜在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运用语言,培养语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情感。首先让教师在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引起情感共鸣。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在教学中,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如果教师能按不同文章的风格,采用不同的朗读风格,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音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意韵,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从而与作品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在意境中体验到真正的情感。其次让学生在感受形象中朗读,体会情感。情感的激活需要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情感。作者的情感寄寓于所描绘的形象中,只有引导学生去认识形象,感悟形象,在感悟形象中动情,在动情中抓住课文重点句子进行朗读,学生的情感才能与作者相通,学生才能体会到真正的情感。在教学课文《会摇尾巴的狼》时,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课件——“有一个陷阱里有一只狼,陷阱边上有一只羊,狼在陷阱里怎样爬也爬不上来”的动态画面。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的描述变成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表象后再细读课文中狼与羊的五次对话,那么课文中老山羊的诚实、善良、机警和狼的狡猾、凶恶、虚伪的性格特点就清晰地展现在了他们的眼前。此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当学生读到“你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谁也不会来救你的”这些句子时,学生对羊的同情之心和对狼的痛恨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总之,情感让语文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课文,点化学生情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创设化学教学情境,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把创设教学情景作为设计教学过程的产物,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这是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实验情景 问题情景 史实情景 化学教学    教学情景是无形的“情”与有形的“景”的有机融合。作为外部诱因,它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开启学习者心灵的窗户,激发学生学
“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国内众多电商企业对所需求的人才能力发生改变,作为向电商企业大量输送人才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如何构建课程体系以满足电商企业的人才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管理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度关注,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监管机构、电子商务信用信息专业机构、电子
[摘要]新课改要求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线索的传授模仿性、重复性的知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完善学生人格,为其终身优质发展奠定基础。我在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中,改进教法,引导学生将学生从被动的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说题;能力    新课改要求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线索的传授机械性、模仿性、重复性的知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期刊
据杭州《都市快报》报道,一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家用按摩仪按摩了几天后,痛得更厉害——坐都坐不了,两腿还发麻。医生怀疑是按摩仪导致腰椎局部神经受到压迫,引起下肢酸胀麻
摘 要 目的 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G-2产鬼臼毒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法检测。结果 实验表明6-苄氨基嘌呤(6-BA)浓度为4 mg/L、萘乙酸(NAA)浓度为4 mg/L、6-BA和NAA浓度比为3:5时该菌产鬼臼毒素的量分别为: 455.72 €%eg/L、450.48 €%eg/L、932.39 €%eg/L,且6-BA和NAA对菌丝体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内
看到楼下小卖部有草莓卖,我问老板娘:“甜不甜啊?”她摆了摆手:“不甜的。”我:“不会吧,看样子应该很甜。”她:“就知道你是个杠精。”群聊  加了一个摄影群,结果整个群都在聊摄影器材。  这感觉就像加了一个配音爱好群,结果整个群都在聊话筒和声卡……原因  千年后,在某山里住着一位修道千年的老神仙。  某天,他徒弟突然问他:“师父,是什么让你走向修仙的道路?”  老神仙深深吸了一口气,道:“那年,墓地
期刊
摘 要 学校向着“办特色学校、办精品学校、办人民满意学校”这一目标迈进,在学校管理、教学教研、教师培训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得到领导和同行们的关注与肯定。  关键词 办特色学校 “序”“雅”“正”“达” “培训就是最大的福利” “行动就有收获”  曾都区铁树学校始建于1968年,原名棉纺厂子弟学校、铁树集团子弟学校。2008年铁树、楚风两校合一,组建新的铁树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课堂上,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运用策略的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认知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正好又提供了学习活动中的优势互补,使得学生对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的专门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有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摒弃任何私心杂念,把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唯一的追求,为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