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语境中交际用语的区别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chen1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英两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传统,英汉两种语言都是丰富而又发达的语言。英语、汉语都有很多极富民族文化语义的词语。而两个民族的礼貌语言存在诸多差异。
  关键词:英汉;礼貌语言;差异
  礼貌语言是人们交际的一种方式,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普遍的道德范畴,但它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赋予礼貌特定的含义。为了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尽可能地避免“语用不当”的现象,了解英汉文化交流中礼貌用语的差异性是很有必要的。
  一、 汉英文化中“礼貌”的内涵不同
  1. 認定礼貌的视角有别
  文化不同,“礼貌”的内涵也不同。首先,在汉民族语言中,“礼貌”已界定其为道德范畴;然而在英语语境中,“礼貌”被认定为是人际交往中缓和冲突的一种策略或技巧;因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在汉民族文化中,礼貌已经上升到道德及个人修养的层面,从古至今一直被认可,孔子及荀子理论中所阐述的“礼”的含义,都指个人言行的规则和社会道德的规范。而在西方的文化交际中礼貌通常只是被看做是“避免冲突和不和的策略”,目的仅仅是缓和或减少人际交往中与别人冲撞、误会及矛盾。
  2. 礼貌准则之对比
  贬己尊人准则被认为是中国式礼貌的突出表现,这一准则源于《礼记》中“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贬己”和“尊人”相辅相成、有机联系,二者辩证统一。它要求人们在社会交际中谦恭毕敬,做到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地位有别。人们在相互称呼、推荐介绍、邀请问候及激励赞扬等场合中,英汉有别,这一特征真正体现了两民族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性:在汉语中,跟长者或领导说话时,往往要使用具有尊称或谦敬意义的词语。在与同辈或下级说话往往用词平和,但如果对平辈同样使用与长辈或领导的词语,会认为说话不当;在英语中,与自己的上级说话或写信时,也需用比较尊敬的语气,但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词语。不论对方年龄多大,身份地位有多高,都基本上用一样的称呼,并没有“你”与“您”的区别。
  二、 礼貌语言运用的文化差异性
  文化是一个社会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而对于礼貌语言,我们可以在日常谈话中看到英汉之间的差异。
  1. 打招呼和告别。中国人在饭前饭后喜欢用“吃了吗?”这种方式打招呼。这样的表达方式按照字面意义,可以译为:Have you eaten yet?在讲英语的国家,对这种说法很不理解。美国人他们认为中国人的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似乎意味着:“我也没有吃。走吧,我们一起去吃点东西吧。”或者说:“没有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到我家去呢。”有邀请别人之意,根本没有汉语中表达的那个意思。两个中国人初次见面时,没有特别的汉语语言习惯,总会说“近期好吗”。而大多数讲英语的人初次见面总要说:Im pleased to meet you(认识你很高兴)等客套语。离别时,还要说:Its nice meeting you(能认识你很高兴)等告别话。由此可看出,同样的语言环境,因受环境、风俗、习惯等的影响,英汉区别很大。
  2. 各类型称呼。近年来,很多讲英语的人常使用Tom,Jane等名字称呼别人,而不用某先生(Mr)、某太太(Mrs)、某小姐(Miss)等。恰恰相反,这种称呼在美国却尤为常见。不仅年龄相近的人、年龄悬殊的人之间都这样称呼,这种表达方式允许存在。可听到孩子称呼年长的人Joe等,甚至孩子对长辈亦如此。这种称呼的方式当然在讲汉语的国家是不适用的。中国人在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大哥”“大伯”之类,但这些称呼在英语中并不恰当。我们看到汉语中把这种关系进行严格区分,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强调分出大小,根本不像英语“一言以蔽之”。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归因于流传几千年来的传统,这种封建宗法制社会里如此重视血缘关系,又有明显的等级差异,强调长幼次序。
  3. 社会礼仪。在汉语和英语语言环境中,都有固定表达感谢的方式,请求别人帮忙,得到答应,汉语用“谢谢”,如果央求帮点小忙,中国人常不用这些客套语,特别对亲朋好友,更不用讲客气。当要麻烦别人时,汉语用“劳驾”等,但这种情况在英语中用 Thank you, Excuse me等表达方式。总体上这些表达方式十分相近。英语中 Thank you比汉语的“谢谢”用得更加广泛。中国人相信对方知道自己的感激之情,因此不必多言;但在西方人看来,客气话是很有必要的,不说这些客气话可能就会显得有些失礼,且对别人不够尊重。对方说了 Thank you之后,英语的回答:Not at all等;汉语的回答是“没什么”或“不用谢”。
  总之,英汉文化中礼貌的起源不同、内涵不同,人们对礼貌准则的侧重也有所不同,造就了人们运用礼貌语言的差异。使用汉语、英语这两种语言的社会群体在历史演变进程中,由于各自独特的民族风俗、社会化背景、宗教信仰和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语言习惯及其方式。这些语言习惯反映了人们的生产、斗争经验以及对生活与自然世界特定的看法,凝聚了各自国家人民的智慧,也反映出本民族文化语言方面的差异性。我们只有充分分析各民族的特点,才能正确认识这些差异,才能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有效避免因语用失误而产生的障碍。
  作者简介:
  杨君芳,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职教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日趋频繁的对外贸易往来,社会上也不断增加了对语用人才的需求量。急需一线综合型人才,既通英语,又具有一定语用能力。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语用技能。尽管英语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门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为此,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英语的语用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目前初中英语语用教学
摘要:与普高生相比,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强,英语成绩较差,高职院校大学四级通过率不高,为了提高通过率,学生必须在报考四级之前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的测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PRETCO的成绩是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从学习动机理论出发,通过调查与分析,就如何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通过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英
摘要:开放性以及多元化是高中英语写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这种趋势与背景,因此必须进行合理的创新与改革。首先教师必须从语言基础着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并通过重要的手段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对我国教育教学事业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思维训练  一、 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思维能力较差的主要表现  1. 文章比较空洞  
摘要:在农村中进行初中英语教学,就实际情况而言,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端,基于此,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对初中英语教学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进行“3 2”的自主循环模式新课堂构建,通过对教学中学生和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参与的主体,在课堂上通过对知识的分析,进行学生课堂合作效率性的提高,及拔高教学的起点,且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验收。从这三个方面对课堂进行“3 2”教学模式
摘要: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受到挑战,如何在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化网络技术是现在英语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素质教育化、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突破已有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接受的高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效性;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连接心理学、教育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创新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特点、现状以及机遇的了解,从中确定促进大学思想教育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现状与契机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以及工作中的重要应用形式,尤其是现在电子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以及智能电脑非常常见,微信、微博等客户端更是成为重要的社交渠道。“微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