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_cs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双重主体,教学过程实际上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参与的交往活动。”缺失一方主体的参与,教学必然形成“孤掌难鸣”、“独脚戏”的残缺局面。另外,以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教育理论也认为:“人的知识、能力都是在活动中由活动主体主动构建的”。毫无疑问,在课堂教学中,互动是师生交流的粘合剂,更是师生智慧生长的催化剂。
  一、 平等民主,消除学生动的障碍
  化学教学要实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的动脑、动心、动手、动口,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消除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动的过程中能放下包袱、无后顾之忧。为此,化学教学必须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1.尊重 。弗洛伊德心理学认为:渴望尊重是人的五大基本欲望之首。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希望学生尊重自己,但往往没有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学生是否也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呢?不可否认,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不成熟的群体,通过教学活动,可使其得到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但学生又是一个充满情感、活力、个性的生命群体。他们在人格上、地位上,与老师是平等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格、地位也是平等的。
  尊重我认为有二层意思,一是在人格上,如不大声训斥、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的相处,朋友式的交谈等等。二是人性上的。就是要认同每个人的价值和权利,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唯有对学生的尊重,才有对学生的平等,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民主、实现民主,我们教师才能放下权威者、法官的身份,收起师道尊严,做学生生活上的朋友,学习上的伙伴。
  2.理解 。化学教学中要实现师生平等、民主,还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能力等方面去理解学生,关爱学生。首先,我们的学生在家里是父母的宝贝,在小学初中时大多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有较大的优越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后,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增大,许多学生开始觉得自己越来越平常,往往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并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产生很大的怀疑。教师要充分理解,正确引导,使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培养兴趣,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学会宽容。要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甚至错误,没想好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等等。第三要有耐心,当我们的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多次重复的基础的问题,这时我们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对每一次经过他们大脑思考过的问题,都要加以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参与的信心,千万不能显现不耐烦的心情。
  二、 创设情境,搭建学生动的舞台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行动,还必须具有一定氛围和情境。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和欲望。
  1.设疑导趣,激发学生动的心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运用设疑,对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是非常有效的。
  要使设疑达到预期的目的,关键取决于问题的质量。我们不能为了设疑而设疑。设疑应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启发学生思维;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镁和铝的重要化合物”进行Al(OH)3两性教学时,我先请学生观察两个不同的实验现象:一是将AlCl3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中;另一个是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AlCl3溶液中。现象有何不同?为什么呢?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结果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热烈,兴趣盎然,在他们自己探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基本知识。
  设疑的难度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要有利于学生思维。设疑过难,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反而会磨损学生行动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失去学习信心,导致教学死水一潭的现象产生。因此,设疑要符合大纲对知识的要求层次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对一些难度较大的疑问可设计成若干个层次递进的小题,以利于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2.变换形式,拓展学生动的空间
  传统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讲台前教师滔滔地讲,学生默默地听。教师以权威者的身份进行着教学活动。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板演往往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也不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行动。因此,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尝试。
  ①变换师生角式,进行师生易位。在教材处理时,对某些易讲、易懂易归纳的内容或某个问题,我尝试让学生当小老师,让学生上台讲授给其它学生,听课的同学可以向授课的“老师”提出问题,进行质疑。教师则适时的进行点拨、指导。除让学生做小老师上课之外,我还让学生出试卷,进行自测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优化座位排列,创设动的氛围。 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排列有其可取之处,即学生之间的干扰较少,听课注意力集中,教师也便于观察和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但是这种排列方式在感情上隔开了教师与学生,教师在讲台上的位置相对于学生来说显得高高在上,不利于学生与教师,特别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的传递。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改变课堂中学生座位的排列形式,为师生、学生之间的行动和信息沟通提供多种空间形态,如马蹄形的排列、前后座位组成“蜂窝组”,全班围圈坐等,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③改变集体教学,增加个别教学 。一是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展开讨论、自由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应指定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记录,归纳本组学生的意见。分组讨论后,还应该让各组进行交流,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是组织学生成立学习“互助组”。让同座或邻座的同学组成学习“互助组”,让这些同学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讨论时交头接耳,商量对策,然后答问或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不仅能使学生之间增加参与学习的机会,而且可以使学生互相帮助,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展开活动,让学生体验动的快乐
  在化学教学中,有效的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感悟、探索,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是小组形式的,还可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可操作程度、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开展实施。活动内容力求简单、方便、周期性短,时效性强,与教学内容、生活实际贴近。避免复杂的、庞大的探究活动,造成开展困难。可进行的活动很多,如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小讲座等等。这些活动可以明确目的、任务、要求,也可以是什么要求也不要提,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体验,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活动过程的体验。在活动中学会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如在学了酸碱中和滴定后,知道许多植物的花、茎、叶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能不能显示不同的颜色?是否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我让学生自愿报名,动手自制,开展实验。在学习了分子的极性后,组织学生利用泡沫塑料、胶泥、竹签、火柴梗等自制H2、HC1、CO2、CH4、NH3等分子模型,既有比例模型,也有球棍模型,使学生加深了解分子内原子的空间位置,为学习有机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个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阵地,急于求成期望太高是不现实的,也不要每每想有什么经典之作;应将师生互动扎扎实实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之中,在不经意的细微之处,只要处处留心,时时留意,就会抓住互动的机会,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人人参与,主动参与,乐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如何对待后进生,是我们当前教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转化后进生,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数学教学能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顺应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实施。下面谈谈本人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它的抽象性,是造成了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初中数学后进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本概念、定理理解不透彻,公式、定理、法则不会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中之重,而提高作文讲评课的质量则是促进作文教学的关键。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写作前的指导和写作后的批改,而对作文的讲评重视不够,那么即使花费了大量时间,学生写作能力却提高不快。所以作文讲评课比作文指导课更重要,一次有针对性、切实解决作文实际问题的讲评,犹如一面镜子,让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优劣得失,又如一盏指路明灯,帮助学生总结习作中的经验教
期刊
一、高校“和谐校园”的内涵及意义  (一)高校“和谐校园”的内涵  和谐即“元素互补”,是指各个元素之间形成良好的互补状态。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办学得到充分发挥,依法治校得到真正落实。公平正义,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学校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本人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
期刊
摘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尊重生命、体现人性的表现,也是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教学理念。由于在传统教学中,数学课堂的机械化和模式化导致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师生的生命活力无处发挥。因此,在现代化教育中,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为了使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师生关系;自主探究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改革了教材,同时也改革了教
期刊
吸引学生奋勇开拓、不断进取的方法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只有参与了教学活动,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新知,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并且在智力和能力上获得发展与提高,才能使学生产生“轻舟已过山万重山”的学习劲头。  一、重视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看病这一课时,
期刊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创设不同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化经济趋势不断加强,英语课程的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现代初中英语学习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单词、短语、句子以及语法使用,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它们,使其最终能够与人无障碍交流。简单来说,学生必须通过英语学习,运用英语进行一些简短句子的对话,在这一过程中,英语口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开展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英语口
期刊
摘要:英语是初中的重要课程之一,而语法教学又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难点之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法知识,保证英语教学的效果,实践中,教师应针对其教学情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文从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分析出发,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手段  一、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分析  语法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正确应用是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的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