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r——以图像变换单元为例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_Har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图像变换”单元为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剖析,凝练出专业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态度;兼顾课程内容的体系性和时代性,精心设计教学案例,通过形象生动的生活故事、科学名人逸事,将育人的价值引领内蕴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布局育人的价值内涵,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对大学生进行营养健康及食品安全教育.云南农业大学在校内率先开展课程信息化教学尝试,将在线课程与校内非食品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以及公选课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一课多用,探索“小班翻转、大班混合、辐射全国”的分层次教学改革,为非食品专业大学生的营养学教育提供范例.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将思想政治元素渗入专业知识,改善健康状况,为建设“健康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时代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需要为民族复兴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从单一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转向多层面的课程思政,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体系,坚持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推动课程思政的正常开展.针对东华理工大学“矿物岩石学”在课程思政下的教学探索进行讨论.主要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下的课程内容进行探索研究,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也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法医学专业是一门应用型专业,因此课程建设是法医学专业的重要内容,与法医人才的培养质量息息相关.然而,国内高等医学院校法医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普遍较晚,导致大一新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普遍较低,适应性不强,大学期间的学习安排及职业发展定位模糊,甚至造成部分学生转专业的现象.因此,迫切需要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设法医学导论课程,以提高法医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促进其学业和未来职业规划,为高水平应用型法医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林业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保障.高职扩招是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举措.高职扩招为林业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为了培养与社会和国家发展需求相符合的优质林业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探讨高职扩招的意义和在分析林业类专业扩招生生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层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有效的教学组织;对扩招生要改进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针对扩招生制度配套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制度等培养途径,以期为高职扩招
高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能否达成这一目标受到课程评价方式的影响.近年来,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过程性评价成为各大高校推崇的评价方式,然而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以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基础课“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为例,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了过程性评价实施中的误区和不足,并探讨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实施过程性评价的策略与途径.
高职扩招是高职教育围绕《职教二十条》高质量发展推行的一项重要举措,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研究对象,在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针对高职扩招后人才培养的主体是谁、怎么教、怎么管、谁来教、谁来管、教什么、管什么、怎么就业等一系列核心问题进行探究,构建和实践了质量型高职扩招需求下的“协同联动、双线并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以近年来各高师院校师范生在就业时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为导向,以师范专业的学生为主体,结合地方新课改对教师的实际要求,从重新定位师范生专业课的概念、加强中学题型和知识点的训练、开展师范生技能大赛、加强微格教学、及时更新师范技能训练的内容、注重板书技能的提升等方面,对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进行探索与实践.相关研究可以为高师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应用生态学”课程可以满足国家对具有高水平生态学理论和实践素养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应用生态学”课程为例,介绍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综合运用传统教学、现场教学及自选题目报告三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出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型生态学人才.此研究也可为国内其他高校“应用生态学”课程的设计和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快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探索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角度为出发点,结合核心课程构建与教学示范团队建设,深入探讨了以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基础的课程思政改革优化路径,以期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网络时代,学生容易被各种网络信息所诱惑,从而削弱学习的积极性.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学专业极其重要的必选课,如何提高“分子生物学”课堂的吸引力,可从教学内容改革入手,提高课堂讲授内容的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同时,讨论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通过综合使用引导式、故事式、举例式的教学方法,让PPT以内容为主,适当增加短视频、动画等表现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改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学、听得进、记得住,最终学好“分子生物学”课程.